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经福建,湖南两地两年杂优制种田试验表明,每公顷施用灭黑灵3.3kg对稻粒黑粉病防效分别达90.2%和85.0%,增产率为30.6%和38.9%;每公顷用多治灵3.6kg和3.3kg的防效为83.5%和89.4%。效果均优行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且有兼治稻穗颈瘟的功效。在该用量范围内,效果随药剂用是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粉锈宁防治稻粒黑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昭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6):577-578
本试验考察了15%粉锈宁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交稻制种母本扬花盛期喷布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187g/m^21次,防铲达80.89%。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正>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穗病”“乌籽病”、“炭谷病”等。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和杂交水稻生产的普及,此病发生的态势急速上升,危害日趋严重,据笔者1997~1998年在本地调查:杂交水稻制种田块发病达l00%;发病穗率在30%~50%,个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病粒率在5%~20%,严重的达40%左右。此病不但严重地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和稻谷生产的产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种子的质量和稻谷的品质,是当前杂交水稻制种和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因素。须得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冬孢子萌发的适温和最适温分别为14~32℃和26~28℃。适温、高湿对田间次生小孢子数量增殖有利。开花时温度与发病程度呈显著负相关;降雨频率(X_1)和降雨量(X_2)与发病率(γ)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其回归模型为Y=一1.8038+0.3499X_1十0.0837X_2 相似文献
16.
17.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发生与水秀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