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耐低温兼性厌氧淀粉酶产生菌Y89的筛选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家庄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兼性产淀粉酶菌株Y8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类芽胞杆菌属 (Paenibacillus sp.)。该菌株为耐低温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氯化钠浓度5%,最佳pH值为6.0,pH 5.0-9.5范围内均能生长, 培养72-124h为生长稳定期,在40℃进行水浴反应,该菌株酶活较高,为386.13U/ml。  相似文献   

2.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使用RodamineB平板筛选法,从新疆具有典型低温环境地区的近200份土样中筛选分离到11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其中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L22,根据形态观察初步断定为假丝酵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属低温脂肪酶。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5%,豆饼粉2%,玉米浆2%,KB2BHPOB4B0.5%,NaNOB3B0.5%,橄榄油0.25%,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0℃,摇床培养48h,酶活最高可达7.17U/mL,添加适量的油脂对产脂肪酶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及发酵工艺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界中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为工业生产淀粉酶提供储备菌株。利用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的直径比和单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高产淀粉酶的菌株,运用均匀试验设计,结合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从温度和pH值两方面改良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株产酶能力。结果表明,经筛选后得到的产淀粉酶菌株为米曲霉QA96.8(Aspergillus oryzae),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40℃,培养基pH值4.0。由其发酵所得的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值5.0,同时测得酶活力为3900U/mL。  相似文献   

4.
从湖北省襄阳市三九酿酒厂下水道污泥分离筛选得到产淀粉酶菌株HB-3,根据菌株生长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HB-3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72 h后,淀粉酶活力达到120.0 U/mL。然后使用DEAE-52和CM-52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对短小芽孢杆菌HB-3产生的淀粉酶进行了部分纯化。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HB-3中淀粉酶经过部分纯化后,纯化倍数为5.9,酶活力回收率为90.9%。纯化后的淀粉酶使用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以标准蛋白为对照,计算出短小芽孢杆菌HB-3中淀粉酶分子量为56.5 kDa。同时对短小芽孢杆菌HB-3的淀粉酶进行了纯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50℃,40~60℃热稳定性良好;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pH为5.0,pH 4.0~6.0酸碱稳定性良好,该酶对底物淀粉的反应动力学米氏常数K_m为0.062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019 mmol/(L·min)。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将其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从青岛市胶州湾海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海洋菌ZR-Pw。通过菌株ZR-Pw的菌落形态、菌体形状、革兰氏染色,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种进行鉴定;将ZR-Pw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酶曲线,确定其产酶的最适温度及pH。结果显示:菌株ZR-Pw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在生长到18 h时,菌体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在菌株生长到24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值。该菌株产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8.0。试验为菌株ZR-Pw产蛋白酶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酶活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废渣中丰富的纤维素资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筛选法从朽木周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降解细菌:ZWY-3、DP-6和DP-8,并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碳源下对3株菌株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3株菌株都在接种后24 h、pH 7、30℃、葡萄糖为碳源时达到产酶高峰,其中接种后24 h时DP-6的酶活最高,达144.86 U;ZWY-3在30℃、pH 7时酶活最大,分别达126.74 U和133.82 U;3株菌株在其最适条件下培养,并以葡萄糖为碳源时,DP-6活性最高,可达218.96 U。3株细菌菌株在降解农业纤维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蛋白酶能力高的细菌资源。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1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和测定发酵后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2N01。根据序列比对结果,构建关于2N01的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研究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2N01产酶培养的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 8.0,培养72 h左右出现产酶峰值,酶活力达50.07 U/mL。通过研究表明,菌株2N01是产蛋白酶的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温度和紫外线等条件的变化,明确了该因素对HFW-05菌株生长与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及菌株产孢量;30℃培养有利于提高菌株产酶量,最适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生测试验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最佳致死温度范围为25~30℃。菌株在25℃下经紫外线1 h处理后,萌发率可比对照增加12%,产孢量增加26%,表明适量紫外处理有利于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9.
几种玉米种子萌发期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54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研究了不同的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种子在同一萌发时期淀粉酶活力不同;玉米种子的淀粉酶活力随种子的不断萌发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在pH值为6.8、温度为45℃时酶活力最高,当温度为90℃时酶基本失活.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养牛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性质优良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玉米浆,300mL摇瓶最适装液量为60mL,最适接种量为2%,起始pH值为4.5和6.5时有2个产酶高峰,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酶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7.5,该酶在50℃以下保温30min酶活仍较高,在70℃以上酶活全部丧失。在pH值7.0~9.0时比较稳定,而在pH值5.0以下时酶活下降很快。金属离子Pb2+,鳌合剂EDTA能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Fe2+能激活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镰孢菌。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80.4%~93.3%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在65.6~81.3%之间。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 1.在4~40 ℃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2.在pH 4.0~9.5 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 值为5.5 ;3.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4.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囊萌发及侵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及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4℃,pH值为 7.0;菌丝生长最适的光照时间为20 h,产孢最适的光照时间为16 h;另外该菌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45℃,10min。另外,实验还明确了该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时间、pH值和营养成分下其萌发状态和萌发率不同。该菌pH值为7,光照时间为20h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在2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此外,该菌在24-28℃条件下最易侵染荔枝果实,其发病最为严重。实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米糠为原料,利用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3种非蛋白酶分步提取米糠蛋白,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淀粉酶最佳提取条件为:淀粉酶添加量为20U/g,液固比8∶1,温度62℃,pH值6.2,提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质的提取率为56.16%。在利用淀粉酶水解米糠中的淀粉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植酸酶进一步水解米糠中的纤维素和植酸,以提高米糠蛋白的提取率,其中纤维素酶和植酸酶添加量分别为300,50U/g,在温度55℃,pH值为5.5下继续提取时间为2.5h。经3种非蛋白酶分步提取后,米糠蛋白的提取率达77.41%,蛋白的纯度达68.83%。  相似文献   

15.
北冬虫夏草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培育的北冬虫夏草为原料,采用水浸提方法,利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再以浸提液含量、酸味剂、甜味剂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正交因素配制饮料。实验得到了北冬虫夏草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75℃;北冬虫夏草饮料的配制最佳配方为:浸提液53.8%,甜味剂30.8%,酸味剂7.7%,稳定剂7.7%。  相似文献   

16.
CHE饲料发酵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在线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饲料复合酶制剂中最主要的酶之一。本文对CHE饲料中的α-淀粉酶及淀粉酶全酶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2℃和45℃。α-淀粉酶酶活力最大为5.6352ug/min, β-淀粉酶酶活力最大为1.0931ug/min。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经层积处理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条件,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动态变化,开展了紫椴在5种恒温和4种变温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研究,并选择萌发最适与最差温度重新进行发芽试验,探讨2种温度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的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适宜萌发的恒温条件为10℃和变温条件为15℃/10℃,温度高于20℃时,温度越高,萌发率越低。不同温度下储藏物质转化研究表明,高温下,淀粉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导致种子中的淀粉分解缓慢,可溶性糖和蛋白代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18.
深绿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灰树花染病时分离出一株具生防潜力的木霉菌,为了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深绿木霉;该菌株在PDA、MEA、基本培养基和查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2天即能长满平皿。在10~37℃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30℃时产孢量最大。在pH 2~10范围内,菌丝菌均能生长,pH 5~7时菌丝生长最快。牛肉膏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葡萄糖为最佳的碳源,维生素B6对菌丝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徐皓 《种子》2010,29(3)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不同室温、不同水浴温度、不同萌发天数小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室温20℃左右,水浴40℃,萌发天数5 d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温、水浴温度的升高,萌发天数的增长,糖化时间会缩短,淀粉酶的活性也会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20.
高CO2气调储藏对大米食用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45号大米为试材,定量控制储藏环境中的O2和CO2浓度,研究10℃和30℃条件下,高浓度CO2储藏6个月对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及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1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可有效抑制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CO2浓度作用效果20%10%2%,其中20%CO2气调储藏大米的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与初始值相比仅增加了9.39%,显著低于对照(不充气处理);在高温30℃、O2浓度8%条件下,高浓度CO2调控大米不溶性直链淀粉的效应不显著;在10℃、30℃温度储藏条件下,高CO2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米的蒸煮品质,抑制大米的加热吸水率,增加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CO2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20%CO2处理在10℃条件下加热吸水率比对照下降了12.71%,米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4.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