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具之贵在壶艺茶具,广义地讲,包括采、制、品饮等所有茶事所用的器具。然社会上一般所言茶具,乃是指品茗饮茶时所用的器皿,通常包括茶壶、茶杯、茶船(或茶盘)等。茶具不仅是品茗的器具,而且是组成茶的文化的重要部分。茶具的玩味,也是中华茶道的重要内容。茶具之中,最令茶师茗友所重者,乃是茶壶。台湾茶艺界,不仅将其艺术及其欣赏列为茶道的范畴,而且认为它是考证“茶的文化”的重要依据,其中最  相似文献   

2.
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茶具作为品茶的主要器具也因为我国的茶而出名。在茶具设计的过程中,人机交互原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原理不仅仅考虑到了人的使用主体性,而且也分析到了如何最为有效地使用茶具,与茶的美感相适应,打造出了不一样的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元春忽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大家去猜。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猜的写在纸上,送进宫去。至晚出来传喻:“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太监又将娘娘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新版《红楼梦》对“茶筅”有条注释:“茶筅,刷洗茶具的一种器具。”茶筅究竟是怎样一种茶具呢?我国古代茶书中,对茶筅是有不少记述的。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耳少),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而剑瘠,则击拂虽遇而浮沫不生。”原来古代  相似文献   

4.
茶具答问     
《中国茶叶》编辑部,转来几件读者来信,对我国茶具历史的有关情况,提出了一些疑问,要求作答。过去我们对茶具也缺乏研究,为答所问,临时查考了若干史料,所答讹错难免,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有人说“茶具,茶具,有茶就有具”,认为茶具是和茶的利用一起产生的,对吗?所谓茶具,也即指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而茶叶的发现和利用,最初是从药用开始的,后来才发展到饮料。所以,茶叶的利用在前,茶具的产生在后,茶具和茶的利用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趣说茶具     
说及茶具,名堂很多。广而言之,茶具可包罗采茶、制茶、储茶、烹煮、冲泡和品饮之器具。古文献中称茶具为茶器。本文侧重于品饮类茶具。最早并没茶具一说。远古的先祖发现野生茶树,是从药用开始的,先是采集鲜叶烹煮羹汤而食,因此茶具与饭具是合二为一。茶作为饮品之后,茶具才逐渐从饮酒和吃饭的器皿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门类。沈从文先生对中国古代陶瓷研究颇有建树。他从中推断出中国人饮茶  相似文献   

6.
郑铭磊 《福建茶叶》2016,(8):172-173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从古代"茶能醉我何必酒,书能香我何必花"到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茶楼、茶餐厅,凡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就少不了茶。"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发挥茶特有的色,香,味,形,就得使用特质的茶器具。茶具是一种集功能,工技,艺术于一身的物质承载体。本文,笔者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茶的关系,茶具的艺术设计,对茶具设计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致力于做出依托中国传统茶文化,扎根民族土壤中的运用现代技术制作理念和工具设计的特色茶具。  相似文献   

7.
姚晓燕 《茶叶》2012,(3):194-196
茶籝作为一种盛储器具,在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在后来的宋、明、清的茶史资料中也都有相关记载。随着时代的变化,茶籝这种携带方便的器具,逐渐演变为一种特色的茶具,受到茶人们的喜爱。本文对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的一些清代茶籝进行了介绍,希望展示茶籝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甚至唐代以前,至宋、元到明清,随着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创制出蒸青团茶、炒青茶、花茶等炒制器具,清代开始从引进国外茶机,开始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制历程。一、《茶经》——唐代茶叶采、制器具之大全公元8世纪末,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的"二之具"中详细记述了5类19种蒸青团茶的采、制器具。这些器具集中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我国茶叶采、制器具的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茶书中的茶具与儒家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中庸和谐的思想在古代茶书的茶具设计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中国古代茶书中记载的茶具之制造设计往往体现了浓厚的礼仪观念,茶具在儒家礼仪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茶书中的茶具强烈表达了儒家的人格思想,最典型的是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喻政《茶集》所辑明支中夫《味苦居士传》中的茶盏。儒家有很强的崇玉观念,这极大影响到了茶书中的茶具,这些茶具普遍有类玉的倾向,最典型的是茶盏和茶壶。儒家有很强的入世精神,这在唐人陆羽《茶经》中的风炉、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顾元庆《茶谱》所附盛虞《竹炉并分封六事》中的几种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茶壶作为茶叶泡制和斟茶所用的必备器具,是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以茶壶为代表的茶具在设计上的实用美也逐渐突现出来。本文以紫砂壶为例介绍了我国茶壶的起源与发展,从艺术形态上分析了紫砂壶的形态特点,并对紫砂壶的实用之美进行了深层次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历史与时代交叉奔腾的洪流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伴随茶文化的发展,茶具设计也日益完善丰富,极大地提升了饮茶者的生活品质。本文阐明茶史及氤氲文化内涵,其次理清茶具的分类,再次说明茶具与茶文化相互依托发展、互为表里之关系。从历史各朝代的茶具的风格差别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传统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联系。中国茶道精神内涵分为四点:"和、静、怡、真"。即茶具体现时代文化特点,与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相对应,二者相互统一于整体中。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8,(5)
正3月24日,筹备近一年的东道茶具连锁店在广州购书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恒福集团以线上直营、线下星级联盟加连锁专卖为主体的立体化渠道建设继续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东道茶具聚焦茶具产业,以东道汝窑产品为核心依托,致力于整合行业中高端产品资源,满足消费者对于茶陶器具的用品、礼品和藏品的多元化需求,打造中国中高端茶具连锁领导品牌。  相似文献   

14.
葛露 《福建茶叶》2016,(4):181-182
"瓷"和"茶"的文化来自于中国,历史悠久,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关。这两种文化蕴涵着炎黄子孙的无边智慧,是中国文化的的精粹。钧瓷茶具就是由于这两种文化诞生的产物,钧瓷茶具的造型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地诠释着茶的色香味,使饮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体现了祖先的无穷智慧。钧瓷茶具到了唐代才有了专业器具,种类极多,琳琅满目,功能较为合理、不仅极具审美性而且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钧瓷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8,(4)
正3月24日,筹备近一年的东道茶具连锁店在广州购书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恒福集团以线上直营、线下星级联盟加连锁专卖为主体的立体化渠道建设继续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东道茶具聚焦茶具产业,以东道汝窑产品为核心依托,致力于整合行业中高端产品资源,满足消费者对于茶陶器具的用品、礼品和藏品的多元化需求,打造中国中高端茶具连锁领导品牌。  相似文献   

16.
茶修是建构于喝茶基础上的人性修炼.茶修离不开喝茶,喝茶是茶修的依托之本,茶修是喝茶的味性求真.工夫茶具有宜品宜修的特点,从人文哲学和精神情趣的层面看,三杯成品的潮式工夫茶,以自然、至简、生活化为特点的同时,以器具精致、程式完备、工夫精到、情趣浓厚而见长,礼敬天、地、人,追求人与茶、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呈现出了以冲...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国被赞誉为"茶"的故乡,一代茶圣陆羽在他流传千古的巨著《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我国具体出现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我国确实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饮用茶的国家,并且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茶具作为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光辉璀璨的历史。直到今天,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茶具已经形成了一种艺术,每一种茶具的诞生,都包含着茶具制造艺人们的奇思妙想,洋溢着他们对茶文化的热情。本文就是对当代陶瓷茶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杨淋 《茶叶》2016,(4):224-225
《二之具》是《茶经》中专门介绍唐代采茶、制茶工具的篇章,详细介绍了十六种茶具的材质、大小、形状及功用等。其中对茶具"穿"的理解,各家学者的观点略有不同。通过对比总结各家观点和查阅工具书,作者对茶具"穿"有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壶因茶而生,茶与紫砂茶具在同店销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运用西方营销理论,从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和附加产品的三个层次对茶与紫砂茶具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茶与紫砂茶具的营销策略。同时对当代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大多数中国茶企业应做"地方特色个性化产品",成为区域强势品牌,抛弃一味追求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白茶压制成饼后,极大地缩减了茶叶体积,降低了包装、储运成本,促进了白茶产业的发展。【方法】以‘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福云595’和‘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散茶和茶饼,茶饼采用蒸压、鲜压、冷压3种方式,比较不同压饼方式对茶饼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冷压茶饼色泽鲜亮,香浓,味厚,叶底软亮,品质稳定,最接近散茶;蒸压茶饼色泽整体偏黄,汤色泛黄,香气低浊,滋味欠爽,叶底较暗;鲜压茶饼色泽鲜亮,易带红张,花香较显,部分出现酵味,叶底花杂、稍碎;3种方式压制的茶饼与散茶的感官品质总分差值以冷压茶饼最小(1.24±0.84),其次为鲜压茶饼(2.65±1.33),蒸压茶饼最大(5.25±1.27);且三者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也是以冷压茶饼的变化最小。【结论】与蒸压和鲜压相比,冷压方式更适合用于加工白茶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