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一定的物种,生物进化也是物种不断演变的过程,是从旧物种不断产生新物种的过程,达尔文之所以把他的进化论定名为《物种的起源》,正说明了物种与生物学发展及生物进化关系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2.
1859年11月24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伦敦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从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这一学说,“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恩格斯:《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从而照亮了生物学的各个部门。马克想、恩格斯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树木遗传选种是一门新兴的生物科学,它是研究树木的遗传和变异,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每种树木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实验指出树木良好的和不良的特性和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由于内部组织的改变,在后代中常常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形成新的变种或品种。达尔文曾经指出,“光桃(油桃)是毛桃产生的”,多年来我们在林木培育的过程中也发现同样情况,许多一科一属一种的树种如银杏,一属一种的如杉木,柳杉,水杉,  相似文献   

4.
树木遗传选种是一门新兴的生物科学,历史比较短,研究树木的遗传和变异,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每种树木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实验指出树木良好的和不良的特性和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由于内部组织的改变,在后代中常常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形成新的变种或品种。达尔文曾经指出:“光桃(油桃)是毛桃产生的”。多年来我们在林木培育的过程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许多一科一属一种的树种,如银杏,  相似文献   

5.
树木遗传选种是一门新兴的生物科学,历史比较短,研究树木的遗传和变异,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每种树木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实验指出树木良好的和不良的特性和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由于内部组织的改变,在后代中常常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形成新的变种或品种。达尔文曾经指出,“光桃(油桃)是毛桃产生的”。多年来我们在林木培育的过程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许多一科一属一种的树种,如银杏,  相似文献   

6.
由于物种灭绝过程加快,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森林遗传资源工作也受到了重视.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涵义既相关,又有区别.森林遗传育种资源不仅对保存物种和种内生物多样性,对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又与当前的育种活动和林业生产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已有一些国际机构开展了森林遗传资源工作.近20年来我国加强了遗传资源的保护.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与创造新种质的基本作用因素,遗传育种资源离不开选择.考虑林木遗传资源的特点、技术可行性、投入与产出等因素,原地保存是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结合已营建的及正在建设中的试验林、良种基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公园等工作,分别讨论了外来树种、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以及尚待开发的乡土树种等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近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2009年,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石《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2009年,第一只大熊猫从宝兴走向世界140周年。2009年,第二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举办年。  相似文献   

8.
生态遗传学与物种形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陕西林业科技》1999,(2):77-81,76
自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机理以来,物种的形成、适应、进化的机制则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中心,如何把生物形成、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的遗传学理论和孟德尔式的种群进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生物所处生态环境的真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  相似文献   

9.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过程中的一对矛盾,遗传是保守的,而变异才是前进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证物质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性状,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就不可能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合人类需要的各种品种,因此,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的三个依据,生物的变异,大体上分为遗传的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指变异发生,能够遗传下去,并在后代重复出现,它是由于有机体内遗传基础发生变化所引起的。不遗传的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木材改性技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木材材性遗传改良的设想,并运用唯物辩证思想、以遗传变异的对立统一矛盾促进生物进化的观点,对木材遗传改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哲学考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论述了木材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和分析,确信木材遗传改良将取代传统的木材工艺改良方法而成为21世纪木材改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矛盾统一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矛盾统一的现象。生物的新陈代谢、繁殖与死亡,就是生物新生陈废不断循环的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生就意味着死”。自然界有繁荣的生命,但也不断出现死亡,要有生命,必有繁殖。布丰、拉马克、华莱士和达尔文,经过观察自然界的发展,产生了生物进化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大力开展选择育种选择(Selection)是达尔文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理论对生物科学和农牧业品种改良都起了重大作用。通过选择,培育良种,也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个体选择与群体选择两个部分。个体选择可望获得纯系良种和明显的遗传增益,因而颇为行家重视,不多赘述。由于树木群体的杂合性,可能影响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一系列中外史料,表明达尔文对中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有很深的理解和高度的评价。还证明达尔文著作中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指的是《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说明这些中国著作在达尔文奠定其进化论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末,还谈到达尔文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体色多型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体色多型对探讨昆虫遗传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昆虫的体色多型现象,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类群,针对体色多型类型的划分、体色多型的调控机理2方面的研究内容做出分析.结果表明:昆虫体色多型可分为隐蔽色型、绿褐色多型及密度关联体色多型3种类型;其调控机理可分为环境调控、内分泌控制机理、遗传调控等.  相似文献   

15.
植物引种驯化理论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其历史已超过万年,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大约始于2500年前,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我国是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近代的引种驯化理论研究则台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说,研究中心在欧洲,在20世纪开始,现代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前苏联和我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6.
兰科植物现状令人忧 保护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是植物界最大的家族之一,是有花植物中最为庞大而且进化水平极高的类群之一,是种子植物中仅次于禾本科和菊科的第三大科,是真正称得上世界名花的植物。全世界的兰科植物约有700属、20000种~30000种左右,广泛分布于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的广大区域。兰科植物有着极高的科学、生态、经济价值。兰科植物为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花的高度特化现象、精巧的传粉机制、形态上的千姿百态及色彩的千变万化,可以说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科学家们无不为之惊叹,连达尔文这样的自然科学巨匠也不得不折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兰科植物正处在进…  相似文献   

17.
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生物界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界的竞争和发展。这本不是这期的选题,原本编辑部策划的是“逆势飞扬——林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亮点”,当我们把调查表从各个调查企业反馈回来时,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在遭遇寒流后的恢复期。在生物进化历史中,每一次气候的巨大变迁都会为物种的进化带来飞跃——不能进化的物种会灭绝,适应环境的物种将进入大规模繁衍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图像分割技术能够将木粉图像与背景区分出来,获得清晰精确的木粉轮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木粉尺寸的检测结果。本文介绍了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而形成的遗传算法,在经过初始化种群、计算适应度值、精英选择、交叉等一系列步骤后,对超细木粉图像进行分割;采用Canny算法求取图像边缘,最终获得清晰的木粉轮廓图像,为后续的木粉大小、目数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过根本影响的理论屈指可数。19世纪以来,这样的理论主要有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规律、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本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将人类对生物统一性的研究和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作简要介绍,以引起林业工作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兴趣和重视,推动全息生物学在林业上的应用。 张颖清发现,在生物体上,任何一具有明显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如植物一个果、一片叶、一根枝条,不仅仅是过去人们认识到的并给与了解剖学命名的部分或器官,而且是具有统一属性,即胚胎性质的同一种机能单位,拿一根杨树枝条来说,它是整株杨树的一个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20.
林木遗传育种进程中,有一个高世代遗传选择与育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种类与不同性质的树种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乔木、灌木、针叶、阔叶、用材、经济等等树种在进入高世代育种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具共性或特殊性的问题。本文以马尾松为例,基于对贵州马尾松遗传育种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高世代育种应该将多世代选择育种、多目标育种、种内(间)杂交育种、特异形状选择等贯穿于全过程中;提出完备的遗传育种研究体系中4个组成部分(4个群体)完整协调组建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工作,尽可能多的为不断推进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