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2.
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场近几年来较为严重,采用多福粉(25%多菌灵,1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发病率逐渐降低。 小麦散黑穗病菌的浸染是由花器侵入,潜伏于种子胚部休眠过冬。一般采取抗病育种或  相似文献   

3.
小麦散黑穗病,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回升日趋严重。据我们1975—1977年的调查,平均病穗率为4—5%,个别严重地块为25%以上,影响产量甚重。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研究,不外乎以真“热力”或无气窒息二种方法处理种子,杀菌最为有效,然而,由  相似文献   

4.
两年试验结果:公主岭霉素与粉锈宁混用,可治高粱三种黑穗病和玉米丝黑穗病;与拌种双混用,可治小麦散票穗病和腥黑穗病;与瑞毒霉混用,可治谷子白发病和粒黑穗病。  相似文献   

5.
秸秆覆盖全程节水对小麦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秸秆覆盖全程节水对小麦病害发生影响调查,发现其主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 Speer]和小麦散黑穗病[Ustalago tritici(Pers)Jens.],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对这3种病害的发生几乎没有影响;随冬季灌水量的增加,小麦条锈病发病减轻,小麦散黑穗病发病加重,对小麦白粉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省每年种植小麦2000~3000万亩。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小麦腥、散黑穗病回升较快,发病率一般在6~20%,个别地方发病率高达30%以上,据初步统计,每年约减产小麦1.5~3亿公斤,影响小麦质量,降低农民收入.一、发生动态据我省1949~1959年统计资料分析,当时每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而小麦腥、散黑穗病每年发生面积700~1000万亩,其中,腥黑穗发病率5~20%,严重的达30%以  相似文献   

7.
小麦散黑穗病菌潜伏于种子胚内,除内吸剂外,一般药剂是很难奏效的。百菌酮属于一种高效、低毒、长残效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据我们试验;百菌酮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比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多菌灵防治效果好。拌种后,药剂易于通过种皮渗透种子内部,清除种子胚内散黑穗病原体。 从试验看出:用25%百菌酮粉剂,配成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0.5%、0.6%,进行拌种。室  相似文献   

8.
梁云 《植物保护》1987,13(5):49-49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内蒙麦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田间发病率2—5%,严重地块达20—40%,近年发生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植物保护》1982,8(3):4-4
目前,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北方旱粮地区发生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发病率达4~5%。谷子白发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率一般都在5~10%。 禾谷类黑穗病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和侵染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传病方式,分别采取防治措施: 一、种子表面带菌的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及莜麦坚黑穗病……,这些种子表面带菌的黑穗病害,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药源充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宋尔宽 《植物保护》1965,3(5):185-185
以往文献记載,一般认为小麦散黑穗病病症为整穗都被破坏。1964年7月我们在甘肃陇西县三台大队黄家门生产队的春小麦(南大2419)地里,发现部分病穗的症状发生了变化,有的病穗下部三分之一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小麦播期病虫防治技术问答1小麦播期病虫防治对象有哪些?答:主要是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3种黑穗(秆)病和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地下害虫。对其压低前期病虫源,推迟或减轻其在小麦中后期发生为害有一定作用。2小麦播期病虫防治有什么重要性?答: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2.
禾谷类黑穗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小麦腥黑穗、散黑穗,大麦坚黑穗、散黑穗,谷子粒黑穗,高粱散黑穗、坚粒黑穗、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等等。对于这一类病害的产量损失的估算,以往许多人都认为是比较简单的,即认为产量损失大体上等于发病率。这固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观实际,但有时却也并不全然正确。由于作物群体间的补偿作用,实际产量的损失率往往低于发病率,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现举几种有代表性的黑穗病类做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时,用400L/100kg种子制剂量吡虫啉.戊唑246克/升悬浮种衣剂进行进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赤霉病、麦蚜等主要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800L/100kg种子制剂量的吡虫啉.戊唑246克/升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穗期小麦蚜虫、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对小麦出苗时间产生一定影响,但出苗率均在90%以上,能确保一播全苗,并都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药登记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新农有限公司(Nufarm Limited) LS 97020可灵达41%水剂/Kleenup 480/glyphosate/2000.8.5至2001.8.5/低毒 苹果园杂草1125一2880克/公顷定向茎叶喷雾 德国 德国拜耳公司(Baver AG) LS 95013立克秀2%湿拌种剂/Raxi12份S/tebuconazole/2000.4.18至2001.4.18/低毒 小麦散黑穗病2一3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纹枯病3一4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8一12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高粱丝黑穗病8一12克/100千克种子拌…  相似文献   

15.
麦类黑穗病包括小麦的腥黑穗、散黑穗、秆黑粉病;大麦、燕麦的坚黑穗、散黑穗、秆黑粉病等,是历史上麦区重要病害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不重视选用无病良种及种子消毒处理,致使该类病害在部分麦区逐年回升、加重,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尤为突出。造成产量损失1~2成,严重时达9  相似文献   

16.
郭超  董孝立 《植物医生》1995,8(5):28-29
小麦播期病虫化防技术问答?郭超,董孝立,何亚平,陈信周,温丙林,李敬(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1、小麦播期病虫化防对象有哪些?答:主要是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等三种黑穗(秆)病,和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三种地下害虫。对其它许多病虫有一些...  相似文献   

17.
施保克浸种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目前大面积推广的种子处理剂对大麦条纹病、坚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1995年全县调查六棱大麦146.7hm2,散黑穗病自然病穗率5.5%~12.0%,平均6.7%,损失大麦27.5kg/667m...  相似文献   

18.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 ,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小麦吸浆虫 ;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 ;第三 ,是小麦苗期的蚜虫、红蜘蛛、锈病与白粉病等。抓好秋播期的防治 ,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1 地下害虫和吸浆虫1.1 土壤处理 对 3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 ,要采取土壤处理法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  相似文献   

19.
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经历了几起几落。解放初期发生很重,东北地区高梁、小麦黑穗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10%,个别地方高达70%以上。由于推广了铜制剂和汞制剂农药拌种和一批抗病品种,五十年代中后期发病率显著下降,许多地方谷子、小麦黑穗病压低到1%以下。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盲目推广了一些感病品种,放松种子处理工作,黑穗病有所回升。由于防治及时,很快得到控制。第三次回升是十年动乱时期。种子处理少了,加之赛力散因残毒而停止使用。一时又没有新的拌种剂代替,种传黑穗病显著回升。土传丝黑穗病,因推广了一批新的感病玉米杂交种,和栽培制度的改变——连作增多。而在全国春玉米区发生蔓延。高粱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引起杂交种抗病性的丧失。这次回升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先将麦种用冷水预浸4~6h,捞出用52℃~55℃温水浸1~2min,使种子温度达到50℃,再捞出放入56℃的温水中,保持水温55℃,浸5min取出,用凉水冷却后晾干播种,对预防小麦散黑穗病效果很好,但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