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y)是蚜虫的常见天敌,可捕食各种植物上的多种蚜虫、据资料报导,该虫无滞育现象,对温、温度适应范围较宽,特别是在7、8月高温期是控制棉花伏蚜及苹果黄蚜的有力天敌。国内外对该虫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甚少,为了发挥龟纹瓢虫控制棉花伏蚜的威力,作者1981年研究了温度对该虫生长发育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田蚜茧蜂Aphidiidae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为害水稻的蚜虫,常见的有麦长管蚜Macrosi phum avenae (Tabricius)和粟缢管蚜Rhopolosi pkum padi Fitch,前种近年在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均有为害报导,有的地区甚为严重。因而研究稻田蚜茧蜂是开展稻田天敌调查和综合防治的需要。我国稻田的蚜茧蜂迄今未见报导。本文系笔者收集自我国水稻区的蚜茧蜂3属5种记述如  相似文献   

3.
麦田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的寄生性天敌中常以蚜茧蜂为主。国外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已屡见报导;国内也已开始用蚜茧蜂防治菸蚜,但尚未见麦田蚜茧蜂的系统研究报导。作者于1979~1981年间,先后在江苏十多个县、市对蚜茧蜂在自然情况下控制麦蚜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现将部份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蚕豆作为蚜虫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约40 d可完成1个茶足柄瘤蚜茧蜂生产周期;使用生长期为20 d的蚕豆苗,接种30~50头苜蓿蚜成虫,按照接蜂比为1︰100接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是繁殖该蜂的最优组合,可以节约繁蜂成本。  相似文献   

5.
《植物保护》1966,4(2):73-73
蚕豆蚜虫(苜蓿蚜和桃赤蚜)是如东县蚕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962年大发生,减产四成左右。过去虽然已经肯定了喷射六六六、棉油皂等农药防治蚕豆蚜虫的效果,但是在大面积防治运动中,药械跟不上防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在河北南部区域有多个变种,其成虫及高龄幼虫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之一。2022—2023年普查发现8个变种。通过比较异色瓢虫成虫对当地8种主要蚜虫的取食喜好性,发现其对禾谷缢管蚜、大豆蚜、萝卜蚜、槐蚜表现出明显偏好,平均日捕食量比柳蚜、桃蚜高45.93%~61.54%。根据异色瓢虫捕食特点及当地主要蚜虫种类,选取3、4龄幼虫捕食大豆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并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建立了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3龄幼虫对上述3种蚜虫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5、89.9、123.8头,4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197.4、214.9、209.3头。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生物防控蚜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20%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棉田蚜虫试验研究/陈明…(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730070)农药。─1996(4).~─33~34敦煌棉区棉田蚜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棉蚜、桃蚜和苜蓿蚜,药后15d,丁硫克百威1000、2000倍液喷雾,对昔蓿蚜的相对防效仍...  相似文献   

8.
展缘异点瓢虫(Anisostlcta Kobensis LeWis)又称十九点瓢虫,每年在小麦地调查蚜虫时均有发现,它是取食麦长管蚜的天敌之一,在早春白菜留种田的蚜群中亦可见到这种瓢虫。关于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到有关研究的报导,1982~1983两年我们对该虫生活史等作了详细观察,现简单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苜蓿斑蚜是危害苜蓿的重要害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能有效控制其持续为害。本文利用人工饲喂方法,测定两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KTI和BBI)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经浓度均为800 μg/mL的KTI和BBI处理后,随处理时间延长,成蚜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相比,处理72 h后存活率分别降低了38.3%、41.7%,繁殖率分别降低了128.3%、116.7%,第2代若蚜存活率分别降低了6.7%、19.8%。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苜蓿斑蚜虫口密度,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和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对小米蚜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乐山地区小麦蚜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对于异包瓢虫食蚜力的测定,过去已有不少报导,但几乎都未考虑蚜虫不同密度对瓢虫食蚜力的影响。为此,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小米蚜Rhopalosiphum prunifoliae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试图为进行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12.
高峻峰  张丽 《昆虫天敌》1992,14(4):188-188,190
四条小食蚜蝇 Paragus quadrifaciatus 是蚜虫重要天敌之一,我们从1983年开始人工利用探讨,选择二、三年生的杂草作饲养蚜虫的寄主,第一年种植草,第二年饲养四条小食蚜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蚜虫选用当地数量多、增殖快、易饲养的益母草蚜、川军草蚜和一种蒿草蚜。选用这三种蚜虫的寄主益母草2年生,川军草和蒿草是多年生,这些寄主早春发育快、长势好,可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蚜虫。  相似文献   

13.
陈美德 《植物保护》1966,4(2):74-74
苜蓿蚜虫是我区绿肥上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亦较严重,不仅降低绿肥产量,而且还影响早、中稻的肥效。 苜蓿蚜在红花草、苕草生长期间,能发生15—20代。平均温  相似文献   

14.
2010-2011年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麦蚜发生量及七星瓢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田七星瓢虫迁入早,经控制蚜虫基数小,蚜量增长缓慢;晚播田七星瓢虫迁入晚,蚜虫基数大,蚜量增长迅速。2011年七星瓢虫在当地麦田大规模发生,麦蚜在扬花期已被七星瓢虫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宿主免疫系统在抗蚜过程中的作用,从物理屏障、化感元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目前的抗蚜应答机理研究,提出了抗蚜研究应该整体地考虑植物-蚜虫互作动态体系,抗蚜基因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有效性和持久性双重标准上,培育抗蚜新品种应考虑蚜虫效应因子与植物的基因间互作以及植物NBS-LRR抗病基因家族可能参与抗蚜免疫反应等观点,以期为揭示植物-蚜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绿色、生态的蚜虫防治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黄皿诱集看菜蚜的迁飞规律和迁飞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现象,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有报导。裘维蕃教授等已经将黄皿诱蚜用作对白菜毒病预测的数据之一。1961年我们也试用黄皿诱集的办法来观察整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菜蚜迁飞的消长规律,分析蚜虫迁飞的条件。试验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逐日系统观察,找出各种菜蚜的迁飞消长规律,同时借此验证田间蚜虫消长系统观察的结果;另一部分是作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在蚕豆、豌豆、苜蓿3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苜蓿蚜的存活率以蚕豆饲养的最大。蚕豆饲养的苜蓿蚜的产蚜量多于苜蓿饲养的。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蚕豆上苜蓿蚜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43.48和1.28;在豌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28.65和1.19。苜蓿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豌豆上最长(19.05 d),苜蓿次之(16.39 d),蚕豆最短(15.46 d)。蚕豆、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4、0.172和0.207。蚕豆上苜蓿蚜种群加倍时间为2.84 d。由此可见,3种寄主植物中,蚕豆是苜蓿蚜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豌豆的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18.
蚜虫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有人用300种蚜虫对相同数目的植物病毒病进行传毒传毒试验,结果表明有180种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Harris 1980)。在所研究过的蚜虫中,以桃蚜Myxus persicae(Sulzer)传播的病毒病最多(78种);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也可传播55种。由于蚜虫传播了如此之多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长豇豆蚜虫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豇豆是主要的豆科蔬菜作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种植区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近几年来,长豇豆的种植面积在景宁县得到了较大的扩展,进入21世纪常年种植面积达300ha以上,对丰富当地蔬菜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长豇豆是桃蚜、豇豆蚜、棉蚜、蚕豆蚜、花生蚜等多种蚜虫的嗜好寄主之一。因蚜虫种类多,繁殖快,盛发期虫日密度大。其发生危害,不仅以成、若蚜吸取植株营养,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而影响产量,还可传播病毒病和诱发烟霉病等重要病害,给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华北小麦穗期主要蚜虫种类及其生态位, 为京津冀地区小麦蚜虫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五点式和棋盘式取样法系统调查了河北廊坊小麦穗期不同蚜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及其在植株上的分布, 利用生态位理论, 计算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 3种优势蚜虫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禾谷缢管蚜的时空生态位最宽, 其次为荻草谷网蚜和麦无网长管蚜, 其中禾谷缢管蚜的生态位宽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其他两种蚜虫呈下降趋势。不同蚜虫种类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 其中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重叠度最大, 为2.073 0, 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重叠度最低, 为1.656 4; 随时间推移, 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增强, 禾谷缢管蚜与麦无网长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减弱, 而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竞争关系相对稳定。荻草谷网蚜是当地小麦蚜虫主要优势种群, 禾谷缢管蚜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 与荻草谷网蚜竞争激烈, 麦无网长管蚜时空生态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