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翅蚁形隐翅虫在稻田捕食性天敌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7年,广东四会早稻田19次调查统计:在捕食性天敌中,狼蛛、其它蜘蛛和隐翅虫的数量分别占20.06、53.93和17.65%,捕食白背飞虱的血清反应阳性率:狼蛛为60.5%、其它蜘蛛20.0%,隐翅虫为13.0%。据此,青翅蚁形隐翅虫的数量和捕食害虫效能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2.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3.
血清法探讨天敌对三种稻田昆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用血清法探讨狼蛛等天敌对早造稻田三种昆虫捕食量的结果,在秧田,狼蛛对小白翅叶蝉和摇蚊的捕食率都非常高,隐翅虫则对摇蚊的捕食率很高。在大田情况下、狼蛛捕食摇蚊的比率也相当高,而对小白翅叶蝉和白背飞虱的捕食比率则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阳性反应率,计算了狼蛛对三种昆虫的亩捕食量,并分析了狼蛛和隐翅虫对这三种昆虫可能的抑制作用。根据狼蛛对这三种昆虫的捕食频率分布明显偏重于摇蚊,和在早造秧田及早春大田对摇蚊的高捕食率,认为摇蚊是狼蛛等天敌的重要补充食源,尤其在早春其他食源缺乏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宁地区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多样性变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7目35科167种组成,其中捕食性昆虫亚群落占16科86种,以瓢虫科和隐翅虫科为主体;蜘蛛亚群落19科81种,皿蛛科、肖蛸科、球蛛科及狼蛛科为优势类群。各优势类群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捕食性天敌种类组成多且结构复杂,对玉米害虫有很好的跟随控制作用,生产上应该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稻田蜘蛛区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中北平原稻区常见的稻田蜘蛛有9科25种,其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80%以上。早稻田以微蛛所占比例最大;晚稻田除微蛛外,狼蛛和球腹蛛也有较大的比例。稻田蜘蛛数量变动与稻叶蝉、稻飞虱的消长大体一致,对这类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晚稻后期仍需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二者在田间发生表现显蔟相关关系。田间笼罩试验结果,一定群落结构的稻田蜘蛛对稻飞虱日捕食量早稻为0.43—1.125头/蛛,晚稻为0.60—2.2头/蛛,这是湘南地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天敌、设法增强天敌的自然控虫作用及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是农田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稻田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蜘蛛的解毒生理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蜘蛛的消化毒理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常用农药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Ummeliota insecticeps)离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对蜘蛛等害虫天敌的消化毒理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山地茶园蜘蛛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9~1990年,调查了浙江省13个县(市)山地茶园蜘蛛资源,并在松阳县进行定点系统调查,共发现茶园蜘蛛24科110种;其种群数量大,占捕食性天敌的93.66%。优势种群有叉线金蝉蛛、前齿肖峭、突腹蛛一种、大井盖蛛、盖蛛一种、管巢蛛。室内饲养观察蜘蛛主要捕食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也捕食茶绿盲蝽以及尺蠖和卷蛾的幼虫。3种常见蜘蛛又线金蝉蛛、粽管巢蛛、毁坏管巢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达8.5~11.0头,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居茶园捕食性天敌的首位,影响茶园蜘蛛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有:害虫种群变化、农药施用、农事操作及气候因子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地昆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宁市郊玉米地害虫、捕食性昆虫、蜘蛛及中性昆虫由90科315种组成,害虫、蜘蛛及捕食性昆虫是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类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oides)和脉娲蛛(Wadicosa fidelis)等是群落的主体。分析了4个亚群落的时空格局及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蜘蛛的分类根据棉田蜘蛛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可以将棉田蜘蛛群落分成5个亚群落:穴居型蜘蛛亚群落、结小型网蜘蛛亚群落、地面游猎型蜘蛛亚群落、结大型网蜘蛛亚群落和棉株上游猎型蜘蛛亚群落。1.1穴居型蜘蛛指穴居在地下,只在捕食或配偶时外出活动。主要包括:栉板蛛科、虫室螳科、地蛛科和隆头蛛科共5种占棉田蜘蛛总数的2.44%。这类蜘蛛主要捕食地下害虫。1.2地面活动型蜘蛛指游猎于地面的蜘蛛。这类蜘蛛一般不爬到棉株上。不结网。这类蜘蛛活动范围广,主要捕食地下害虫。主要包括狼蛛科和平腹蛛科,共39种。约占棉田蜘蛛种类总数的19.02%。有…  相似文献   

11.
稻田蜘蛛的混合种群对褐飞虱的捕食功能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系统中蜘蛛群落的物种较多,数量较大,对控制害虫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时,多采用天敌数量、天敌和害虫的时间及空间生态位重叠、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单种天敌与单一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以及捕食作用参数(如基于种群趋势指数的天敌控制作用指数、EF指数等)来评价[1-6].本文同时采用稻田蜘蛛的数量、蜘蛛与飞虱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不同蜘蛛种类混合种群对褐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来估计稻田蜘蛛对飞虱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稻田蜘蛛的利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用血清学方法研究稻田蜘蛛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蜘蛛是较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对控制水稻害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外,血清学方法已被应用于研究天敌与害虫的捕食关系(Boreham等,1978;Dempsterl960)。Kin等(1975)以血清学方法检验了几种取食松针(?)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幼虫的捕食性蜘蛛种类。Rothschild(1970,1971)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稻斑腹蛛缘蝽Leptocorisa oratorius与其捕食天敌的关系。为了探明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我们从1981年开始也参考Dempster的血清学方法,研究蜘蛛与几种水稻害虫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地处于半山区、山区,稻田蜘蛛资源较为丰富,据初步调查有14科60余种,发生量占害虫捕食性夭敌总量的41.02—76.72%,是稻虫天敌中一个重要类群。发生数量较多的狼蛛、微蛛、球腹蛛、蟏蛸等7科的12种,是保护利用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蜘蛛在桑园中的天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新 《植物保护》1988,14(1):46-46
桑树栽培多是以提供家蚕食料为目的。因此,生物防治在桑园中比其它作物更为重要。根据本人1986—1987年的杭州等地区调查,在桑园害虫捕食性天敌主要是蜘蛛、草岭和瓢虫。蜘蛛占50%,不仅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控制害虫的消长作用也最明显。 每亩蛛量可达到1万头以上,至少有12科45种。优势种是常在枝叶上活动的微蛛科的草间小黑蛛和多在地面活动的各种狼蛛和水狼蛛,发生数量占全部蜘蛛量的80%以上。对食性和食量考察中发现,草间小黑蛛可以取食桑瘿蚊、桑叶蝉的成虫以及桑尺蠖  相似文献   

15.
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 Bocs. et Str.是稻田蜘蛛的优势种之一,其体形较大,捕食力强,与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稻叶蝉的生境一致。在日本,桐谷认为被捕食的飞虱、叶蝉,90%是它的功劳。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可能估计过高,但它确是稻田中很有利用前途的蛛种,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我们于1977~1980年对其田间季节消长、捕食量、生活史和相互残食等研究的基础上,1981~1982年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望能作为补充田间蛛源不足的手段。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几种蜘蛛对褐稻虱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田三种优势种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随其本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成虫的捕食量均大于若虫。在同样条件下,拟环纹狼蛛捕食量最大,粽管巢蛛次之,食虫瘤胸蛛最小。数学模拟的理论值与实验观察值十分接近,经卡平方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描述蜘蛛捕食功能反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蜘蛛是农田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为了进一步探明它们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我们分别作了稻田数量最多的优势种草问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对褐稻虱、稻纵卷叶螟幼虫以及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对褐稻虱在不同密度下的捕食功能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与水稻无直接营养关系的中性昆虫,如摇蚊、蚊、蝇、弹尾虫等,构成了捕食者猎物的重要组分。系统分析显示,中性昆虫在水稻生长前期为主要的猎物,其丰盛度的比例可高达90%以上(富阳早稻)。相应地,结网类蜘蛛由于可以大量取食中性昆虫猎物,其个体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50%以上,优势种有食虫沟瘤蛛(富阳和句容稻区)、锥腹肖蛸(郑州稻区)等。在一定条件下,结网类捕食者与中性昆虫相对丰盛度的季节动态呈正相关。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考虑,中性昆虫的生态学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西抚州市区园林蜘蛛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蜘蛛是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步调查研究表明.江西抚州市区有园林蜘蛛18科55属103种.其中,有14种江西新记录种和13种未确定种,蜘蛛资源相对丰富.蜘蛛群落结构特征明显,林木多有园蛛和管巢蛛;绿篱多有漏斗蛛、肖蛸、猫蛛和跳蛛;绿地多有狼蛛和平腹蛛.园林蜘蛛种类和数量与园林植物配置、管理方式、周边生境、气候因子密切相关.维持一定阈值的昆虫相、适度的人工干预有利园林蜘蛛资源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保护,有利控制园林害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平原不同稻田生境越冬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为优势种。异质性大的越冬稻田及田埂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均大于异质性小的越冬稻田和三光田埂,越冬稻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主要由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决定,与均匀度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