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田鼠类数量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统计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barabensi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等地面活动的农田鼠类广泛采用夹捕法和查洞法,夹捕法又要求连续布夹三夜。本文对用一夜、连续二夜和三夜夹捕的统计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夹捕方法的统计结果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只用一夜捕鼠减少了工作量和样方去除效应,可在农田鼠情常规测报中代替连续三夜捕鼠法。查洞法的统计结果不能反映农田鼠类数量的季节变化,不宜在鼠情测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阳谷县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 ,属黄河冲击平原 ,地势平坦。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花生、大豆也有一定面积。我站自 1982年以来 ,一直对农田害鼠进行监测 ,从末间断。每月中旬以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布夹规格为 5 0× 5m ,每夜布夹 60 0~ 90 0只 ,连续 3夜。晚放晨收 ,对捕获的害鼠分别鉴定种类、雌雄比 ,并解剖检查害鼠牙齿磨损情况 ;雄性个体的睾丸下降情况 ,贮精囊是否肥大 ;雌性个体的阴道开孔 ,子宫肥大 ,充血及怀仔与否以及怀仔数量、胚胎大小等繁殖特征。1 农田害鼠种类及发生规律1.1 主要种类调查表明 ,阳谷县害鼠主要有黑线仓鼠、大…  相似文献   

4.
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开始设立二个鼠情监测点,并在每年2、3月份对全市各区进行农田害鼠的种类、密度调查,农田共放标准鼠夹41775夹次,捕鼠1710只,平均鼠密度4.09%,其中黑线姬鼠1343只,占78.54%。常年除对大小麦、早晚稻各生育期鼠害进行调查外,1986~1989年重点抓好10月中下旬晚稻成熟期的穗害率调查,全市10个区4年共调查431块田,平均穗被害率0.712%。通过6年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麦田害鼠分布与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沟筒调查法对北京地区春季麦田害鼠发生分布数量动态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在试验地的各个环境中均有分布,害鼠群落组成为大仓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同时发现大仓鼠主要集中在农田中部,潮湿的地方黑线姬鼠数量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7.
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多元模糊回归预报田昌平,张会孔,宋尚龙(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273100)曲阜市位于鲁中南山区的西侧,农田害鼠种类主要有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种群比为33.4∶36.6∶29.2。夏季6、7月份是农田害鼠年内第一个数量峰期,防...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9.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10.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在瓮安县开展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7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等3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68%和37.97%,鼠种种类及种群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接近。捕鼠高峰在6月和9月。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水稻田、玉米地害鼠平均控制效果为56.67%。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西农田鼠情,2011年4月2~7日在江西省选择5个地区,每个地区各选1个县(区、市)确定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夹夜法对害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农田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主要害鼠,各占66.96%和26.56%;鼠密度平均为4.85%。密度最高的是新余市渝水区,为11.97%,最低的是抚州南城县,为2.48%;新余市的渝水区、赣州市的兴国县和景德镇市的乐平市需要对农田害鼠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害鼠的调查     
近两年来,我区鼠害严重。我们对农田和住宅区害鼠种类、分布及密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 鼠种和密度调查:根据地貌类型及不同作物环境,采用“夹夜法”定点系统调查。用铁板夹  相似文献   

14.
我县农田害鼠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自1983年以来,经试验推广玉米芯蘸磷化锌毒糊堵洞,此法老鼠死在洞内,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现象。在春、秋两季采用此法,4年累计防治294万亩次,堵洞1643余万个,杀灭田鼠558.62万只,挽回粮油损失约4.47万吨,害鼠密度由原来的9.27%降到1.03%,1987年冬经潍坊市灭鼠领导小组考核,定为无鼠害县。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东港黑线仓鼠发生防治研究曹谊发(辽宁东港市马家店农技推广站,118300)黑线仓鼠又名背纹仓鼠、小腮鼠等,是仓鼠科最小的鼠类,是农田害鼠的一个优势种,占农田鼠类的67.7%。1生物学特性1.1栖息地及洞穴结构:黑线仓鼠全年栖居于玉米、大豆、花生、...  相似文献   

16.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17.
94年农田害鼠回升及其主要原因宜城市植保站张道巡1994年的农田害鼠有明显回升。特别是主要害鼠尤其为突出。据1994年1—10月共布鼠夹6006个,捕获害鼠585只、捕获率为9.69%,其中室内布夹3000个,捕鼠318只,捕获率为10.6%,农田布...  相似文献   

18.
丁新天 《植物保护》1992,18(6):35-3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环境因子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的影响,1985-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 据1985-1992年调查,共放夹23800只,捕鼠223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87%,褐家鼠  相似文献   

19.
黄光鹏  韦宗悌 《广西植保》1993,(2):25-27,38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田鼠情的预测预报,我们于1988~1991年在广西的灵川、上林和灵山三县开展了农田鼠情监测工作.鼠情监测点的设置,分别代表了桂北、桂中和桂南区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方法1.1 在每一固定样方内,每月重复每夜异位连续布夹三晚,每晚100夹,共300夹次捕鼠,计算平均捕鼠率,测定害鼠相对密度消长情况;1.2 将捕获害鼠按鼠种、年龄分类,测定优势种鼠的不同年龄组鼠消长情况;1.3 在农田鼠情监测的基础上,探索鼠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的农田害鼠预测预报办法,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控制害鼠的技术水平,河北省植保总站组织了有关地县研究我省的主要农田害鼠(大仓鼠、沙土鼠、黄鼠、黑线仓鼠、鼢鼠)的测报办法,经三年的工作,制订出了适合我省的测报办法,经18个地市、25个重点县的使用,起到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害鼠的怍用,达到增产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