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密度为每cm20、0.88、8.84、88.45、884.49、8844.89、88449个孢子。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每cm20.88个孢子时即可产生0.21%的穗发病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规律符合侵染概率理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个孢子的侵染概率为0.0002。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菌核病接种方法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以核盘菌菌丝体悬浮液和孢子悬浮液作为接种物,分别对抗、感向日葵品种在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人工接种,并对接种后保湿材料和保湿时间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接种物均可使向日葵抗、感品种产生盘腐症状。用菌丝体悬浮液和孢子悬浮液接种时,浓度分别为10.0~15.0g/L和200~500个/mL,始花期接种,牛皮纸袋保湿2~4d,即可区分出向日葵品种间抗感性差异。用此方法鉴定出13个对盘腐型菌核病表现抗病的向日葵品种。  相似文献   

3.
抗(黄)萎性已成为棉花品种选育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而抗病育种要求准确可靠的鑑定方法。为寻找能准确地反映出品种抗病性,又符合自然侵染情况并达到一定发病株率的鑑定方法,我们根据该病侵染与传播的特点,并参照一些有关资料,进行了各种接种方法效果比较的试验。试验处理分四种途径、10种接种方法: 一、通过土壤接种的方法有:1.施病棉杆:播种前3星期将碎病棉杆施入5—8厘米深的土层里,每盆施用20克,对照为施健康棉杆;2.施带菌大麦粉培养物:播种前每盆施带菌大麦粉培养物150克,对照为不带菌的大麦粉培养基;3.浇灌孢子悬浮液:于子叶期棉苗根际处每盆浇灌10%的孢子悬浮液100毫升,对照为同量灭菌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加压喷雾接种法分离小麦叶锈菌的夏孢子以获得单孢菌系,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把夏孢子放入含有万分之一的吐温80水溶液中,按每个孢子堆大小配成10-20毫升的悬浮液并用力振荡,使夏孢子在水中散开,然后将孢子悬浮液倒入医用手持喷雾器内,联接医用空气压缩机,将压力调至2-5个大气压(通过高压以确保夏孢子分散呈单孢子,经测定高压并不影响夏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用葡酒锈生座孢(Tuberculina vinosa)的孢子悬浮液,在贴梗海棠、木瓜、苹果和垂丝海棠锈病发生期,喷雾接种于叶面锈菌性子器处,7-12 d出现重寄生现象。表明葡酒锈生座孢除能在自然条件下寄生梨锈病菌外,在人为接种条件下,其寄主范围包括贴梗海棠锈病菌、木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苹果锈病菌和垂丝海棠锈病菌(G.yamadai)。用葡酒锈生座孢和白蜡锈生座孢(T.fraxinis)在梨锈病菌和大叶白蜡锈病菌(Aecidium fraxinibungeanae)上交互接种,结果表明,两者不能交互寄生。研究T.vinosaT.fraxinis的寄生专化性,对2种重寄生菌的应用及锈生座孢属(Tuberculina)种的鉴定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茜  沈向群  耿新翠  李林 《植物保护》2012,38(3):95-101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方法曾有报道,本试验改进了国外单孢分离技术.将休眠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个/0.5 μL,滴在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以确保它精确只含有一个孢子.用微管将孢子吸入接种在2日龄白菜幼苗根毛上,营养液培养3周.为使其更接近田间发病环境条件,后期将疑似发病根在无菌土中继续进行病菌增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病菌繁殖感染,提高单孢分离接种成功率.对不同地区病菌进行大量单孢分离接种.本试验对3个地区的病菌单孢接种共950株,接种成功27株,使用Williams根肿病菌鉴别寄主鉴定,共9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7.
黄瓜白粉病菌接种及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建立了孢子悬浮液接种黄瓜子叶测定黄瓜白粉病菌杀菌剂敏感性的简便方法。比较了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涂抹法和喷雾法接种黄瓜幼苗子叶的效果,结果表明,涂抹法发病率高,均匀度更好;测定了接菌后不同时间施药,白粉病菌对己唑醇、腈菌唑、三唑酮、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等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接菌后96h施药较为敏感,测得的EC50较小。最后确定接种及毒力测定方法为:接种时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分散悬浮,孢子浓度为15×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接种后96h施药,发病后直接利用病斑数来计算毒力测定结果。该方法可用于黄瓜白粉病菌抗药性监测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1983年在山东6个地(市)16个县共采集分离黑胫病病原菌31个分离物。首先试验证明,游动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方法较好。据此,把山东的黑胫病菌的分离物接种在国外常用的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鉴定试验。通过鉴定,采自山东的31个分离物均属生理小种Ⅰ号。  相似文献   

9.
菜豆苗期抗锈性鉴定方法及种质资源的抗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从而对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苗期人工接种温度超过28℃,保湿时间少于6h,接种时连续光照等都影响菜豆锈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接种浓度过低(<10~3个孢子/ml)或过高(>10~5个孢子/ml)、接种的苗龄过大(超过叶片展平期)及接种的不同部位(叶正、背面)也都对菜豆的抗性表现产生严重影响。菜豆锈病菌虽为专性寄生菌,但其保存方式简单(夏孢子保存于4℃冰箱内),且可较长时间保存(至少9个月)。作者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菜豆苗期抗锈性鉴定方法,并对我国260份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锈性筛选。结果表明,我国菜豆种质资源的抗锈性类型丰富,这一结果为菜豆的生产和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品种或材料。  相似文献   

10.
银白杨,杨属植物,广泛种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其锈病发生特别严重。在本研究中,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将白杨锈菌鉴定为Melampsora laricis。使用杨树锈病叶片上的担孢子对日本落叶松及白山落叶松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证实了其精子器和锈子器世代发生在落叶松植物上。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对软腐病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试验研究各种因素对活体接种软腐细菌后的大白菜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大白菜对软腐病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接种后空气湿度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得出最佳发病湿度在90%以上;通过L9(34)有重复的正交试验,研究接种方法、苗龄、接种液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得出最佳接种方法是用刀片轻划4道小伤口、最佳苗龄为7~8叶期、适宜接种液为液体培养基悬浮液;通过接种浓度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接种液孢子量为1013个/mL;病情指数调查均在接种后第7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由文山春孢锈菌Aecidium wenshanense引起的石楠叶锈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以椭圆叶石楠Photinia beckii发病植株叶上的新鲜锈孢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琼脂平板孢子萌发法对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及寄主汁液等条件对该锈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锈菌锈孢子在温度5~30℃和pH3~10的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6~8;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90%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湿度为100%+水;连续光照抑制孢子萌发,而连续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寄主(椭圆叶石楠)老叶的新鲜汁液对锈孢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蜡蚧菌与新型生物农药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文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菌BNCC336750分生孢子。采用浸渍法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选取最佳防治效果的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与亚致死浓度的化学农药35%吡虫啉悬浮剂和生物农药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进行混配。结果表明,大豆蚜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随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08孢子/mL时对大豆蚜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蜡蚧菌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或亚致死浓度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都要好。其中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与印楝素混用效果最好,处理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达到94.16%。与苦参碱和吡虫啉混用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13%和80.29%。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混配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效果最好,7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47%。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产生、病菌接种和寄主抗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和玉米叶粉琼脂两种培养基,温度24~25℃,培养5天,病菌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于植株喇叭口期,用注射器将病菌孢子悬浮液注射于植株喇叭口中,获得了理想的发病效果;对20个玉米自交系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但未发现免疫自交系。  相似文献   

15.
甘藷感染了花叶病,往往具有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典型的症状,为了明确它們之間的关系,我們进行了研究和調查工作。 1.种薯切块接种測定:用感染花叶病的薯块在中央打孔,将薯心蘸黑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接种后放在26℃下,經过5—6天保湿培养,检查黑斑病菌落扩展的平均直径,仝法用健薯作为对照,結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6.
 银白杨,杨属植物,广泛种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其锈病发生特别严重。在本研究中,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将白杨锈菌鉴定为Melampsora laricis。使用杨树锈病叶片上的担孢子对日本落叶松及白山落叶松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证实了其精子器和锈子器世代发生在落叶松植物上。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瘟性涂抹接种法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水稻抗痕性接种鉴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涂抹接种法。在1—2%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混以1—2×10~5/ml浓度的稻瘟病菌孢子,涂抹接种于水稻的嫩叶或穗颈节部,可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苗期接种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幼嫩叶片,但以2—4叶期为佳。孢子浓度10~5/ml时发病串接近100%。涂抹接种法的发病程度重于喷雾接种法,轻于注射接种法。本法应用于穗瘟接种的效果也良好。涂抹接种法较接近自然发病条件,所用菌量少,侵染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彭金火  张翠蓉 《植物检疫》1993,7(4):275-276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indicaMitra 是我国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对该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和免疫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应用钴—60γ射线处理小麦印度腥黑穗菌冬孢子。当照射剂量为50万拉德时,冬孢子相对死亡率为99.7%。采用将该菌冬孢子悬浮液直接涂抹在1.5%水琼脂平板上的方法,获得了21%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甘草单胞锈菌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单胞锈病是新疆南北地区甘草栽培中一种毁灭性病害。1987—1989年在田间和室内对甘草单胞锈菌〔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h.)Magn.〕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菌为单主全孢型锈菌,能在甘草生长期产生5种不同的孢子。人工接种证实本菌的夏、冬(担)孢子能于冬前发芽侵染甘草根蘖芽,潜伏越冬,于次春出现夏孢子型、性(锈)子器型和混生型3种不同的系统侵染病株,成为当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夏孢子于生长季节重复侵染叶部、茎梢和根蘖芽、腋芽,产生局部和系统侵染,造成毁灭性为害。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在内蒙古卓资县白石头沟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唐松草和5种禾本科杂草都发生有叶锈病。但无迹象表明该地区自然界唐松草上发生的叶锈病与小麦叶锈病有关。在室内用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叶锈菌的冬孢子对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接种,都长出了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用三种锈孢子分别对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回接,都产生了夏孢子,完成了生活循环。从此得出结论: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但在室外不起作用。而田间所见唐松草上的锈病主要与杂草上的锈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