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成忠 《甘肃林业科技》1989,(2):38-39,41,4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是我省大熊猫的故乡。开展对保护区内竹类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始终是保护“国宝”这一濒灭物种的根本任务之一。本刊1985年四期邵际兴、黄华梨二同志发表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竹子》在种类上还有遗漏,在分布上亦有不符之处,特别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现整理报导于后,供保护区和科研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竹藤通讯》2008,6(6):F0002-F000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都县。1963年建立保护区。面积9.1万hm^2。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白水江西南侧为摩天岭,最高峰3530m。河谷下降到1000m以下。河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1000~1700m多次生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最南部的文县、武都两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省以保护大熊猫为中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区之一,也是我省珍贵树种——珙桐唯一的种源地和基因库。一九八二年,武都地区曾组织科技人员对保护区的珍贵树种进行过调查,但与笔者调查结果出入较大,特别是濒灭树种和危灭树种。为了较真实的反映白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加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 )的建设和管理 ,保护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结合保护区实际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文县、武都县境内 ,东经 1 0 4°1 6′~1 0 5°2 7′,北纬 32°1 6′~ 33°1 5′ ,总面积 2 1 3750公顷。第三条 凡在保护区内从事各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均应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东南部,地处岷山山系摩天岭东端北坡。地理坐标为104°17′~105°25′E、32°36′~32°50′N,境内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属长江水系。区内山大沟深,河谷深长,海拔最低595m,最高4080m。区内自然地...  相似文献   

6.
瑰丽的画卷──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素描谭昌吉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轴长卷的瑰丽画,魅力无穷,令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山峰很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属岷山山脉,山峦重迭,气势雄伟,变幻莫测,险峻苍翠。山顶银装素裹,山脚鲜花烂漫。境内摩天岭因邓文伐蜀而著名...  相似文献   

7.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昆虫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Samways,1993;王献溥等,1994),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昆虫主宰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Lawton,2002)。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国家也从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这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确立了良好的法制架构和工作环境,推动了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力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ESD)、管理可持续发展(MSD)和社区可持续发展(SSD)3个方面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力(FSD)值为0.84,低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值0.90,判定为非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其中ESD值为0.78,判定为生态中可持续发展;MSD值为0.79,判定为管理中可持续发展;SSD值为0.89,判定为社区非可持续发展,是影响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Ball)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现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局部地区。但1985年笔者一行三人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和群众救护过程中记录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各类鸟类实体124种,通过对比发现其中有鹰雕、白腰文鸟为甘肃省新纪录,灰斑鸠、蓝鵐、大鵟、游隼、黑鹳、黄颈拟蜡嘴雀、秃鹫、白骨顶鸡、红嘴鸥、褐冠山雀等10种为保护区新纪录,并见到兀鹫实体,为保护区文献记载物种。  相似文献   

1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竹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梨 《林业科学》1991,27(3):268-273
生物种群的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国内外许多植物生态学家对多种竹子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大熊猫所食的龙头竹研究甚少,特别是对其立竹年龄结构规律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鉴于发现大熊猫活动区主食龙头竹有开花现象,为了掌握其种群动态,本文依据笔者1988年的调查资料,以甘肃南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食龙头竹林为对象,讨论了龙头竹种群立竹年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竹子开花了,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咪咪呀咪咪请你相信,我们没有忘记你。高高的月儿天上挂,明天的早餐在我心底。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整理出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1种,隶属30科44属,占甘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54种的94.44%,总科数的94%,总属数的92%。区系成分以北温带为主,占27.45%,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占13.73%;东亚分布占11.76%;各类热带分布占9.80%;中国特有成分占21.57%。根据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物中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和节肢动物中的潮虫所占比例较大,泽蛙、中国林蛙和四川湍蛙的食物多样性较高、食谱较宽,华西蟾蜍则对鞘翅目偏好明显。  相似文献   

1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以生态经济型防扩林体系建设为中心,与天保工程相结合,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尤其要掌握在贫瘠荒坡和侵蚀沟上的造林技术,提出了营建长防林体系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构建的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AHP)运算结果为依据,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进行了划分和优先保护评价.结果表明:中东部的让水河流域汇聚了保护区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种类,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单(寡)型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保护区植物保护的最优先区;由于海拔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达35属75种,种类丰富度为周边之最,为我国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横断山向北延伸而形成的"多样性中心"或"特有中心";(2)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地生兰为主,属的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居多,但区系组成比较复杂,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以及其它类型的地理成分相互交错、渗透的现象很明显;(3)属内种缺乏,但中国特有种丰富;(4)地理环境特别,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兰科植物与周边或邻近区域相似度不高。  相似文献   

1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干果比例上升,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3 800 m左右,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瘦果和颖果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聚类结果表明:海拔2 000m左右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以及果实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在完善果实分类系统的前提下,可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反映某地区气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测定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Wiener变化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㈣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功测度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用Sorensen指数(S1)、Jaccard指数(Cj)和Cody(βc)指数测试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性)结果表明:保护区由于海拔相差大和所处气候带的原因,仅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较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36科、708属、1810种。各种温带分布的属共有540个之多,占总属数的70.77%,温带成分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反映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并针对存在的生境片断化、毁林开荒、森林不合理砍伐、森林旅游等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