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功能应定位于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核心应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阐释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建议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紧紧围绕相关专题进行教学,并适当组织讨论,以全面构筑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课程特色,建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陆洁琰 《河南农业》2023,(27):25-26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课程建设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匹配度不高、师资力量有待提升、校园人文氛围不足等问题。通过深化传统文化育人理念、打造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底蕴等措施,能加强育人效果,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和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虽具备较高的技能技术,但人文素养方面普遍欠缺,这势必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研究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而课程教学贯穿高职教育始终,是培养学生技能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最直接途径。因而,进行寓人文教育于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寓人文教育的意义、可行性及其实现途径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给当下高职院校及广大同仁提供更多有益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却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要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等纳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推动力度的加大,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下,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力量。但一些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学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发展不全,心里存着自卑心态,文化自信程度不高的情况。本文从高职人文素质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从四个方面阐述完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文化自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并帮助高职学生增加法律知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对高职学生考核方面比较单一,难以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方式创新策略,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才。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展开研究。首先,简要阐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述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素质教育已经渐渐融入各阶段的教学改革中,高职教育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高职技术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文学欣赏课程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难以迎合现代化教育的持续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够提高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最终教育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掌握一项能快速就业的专业技能,成为符合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性复合人才。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里面,所实施的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具有职业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还是参照了普通高等学校比较传统的课程体系。本文把如何构建具有职业服务功能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把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作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作为基本要求,从现状、重要性、构建措施以及完善策略四个方面对体育课程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师生的共同进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服务于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应立足区域,注重传承,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校园文化融合起来,建设现代意义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构建高职实践教学。借助互联网创新性、开放性、实时性、共享性,并从教师资源、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以及教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高职《水力学与泵站》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寻求高职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科学道路,推进"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互联网+时代必需的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所提出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目标,构建图书信息服务工作体系,搭建服务工作实施平台;在创新服务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图书信息服务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拓宽服务路径,实现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图书信息服务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从而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助力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次论文主要围绕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作为高职院校当前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依据和关键教学资源,认为可以促使儒学文化和道家文化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其中儒学文化以孔子的教育理论为核心,强调对国家的共情感强调忧国忧民的使命感,而道家文化则以老子的政治理念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和不争名夺利。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各高职院校把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将人文精神培养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动话能力"作为关键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突破口。课程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决定,并建立"动话"档案,构建"动话能力"的量化考核机制,把学生的"动话能力"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构建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高度复杂的环境,迫切需要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用好专业课课堂主渠道,进行全课程育人。针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该文以高职院校《中兽医》课程为例,探讨挖掘《中兽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实施以及课程建设中自学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有机融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价值,茶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和价值、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各专业的特点和德育、美育等教育实际需求,丰富创新茶文化授课方法与策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价值,茶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和价值、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各专业的特点和德育美育等教育实际需求,丰富创新茶文化授课方法与策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岗位化教学理论及教材编写所出现的问题,在区别核心概念"岗位"与"专业"、"职业"的基础上,首次划分了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适用的岗位群,并提出了围绕岗位、开放发展、紧跟时代、易于操作的教材编写原则和纸质版、网络版"双版"教材的构想,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岗位化教学改革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政策问题.在总结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高职通识教育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以求完善学生人格,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受到专业课程过度设置和相关因素影响,中国高职院校尚未有效开展通识教育.在化解开展通识教育阻力中,中国高职院校既需要将培养应用型全人作为通识教育目标,又需要将精选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手段,以及开展在课堂外职业通识教育和加强通识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