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2021,(1):68-69
正自2014年以来,邢台市小麦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千克以上。我市小麦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就目前单产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差距,依靠科技提高产量的潜力还很大。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一)小麦产量结构。小麦产量由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亩穗数是指每亩有效穗数,穗粒数是指平均每穗粒数,粒重用1000粒的重量表示。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要素构成的。在当前生产上,大多重视前两个因素,忽视粒重这个重要因素,因而影响产量的提高。事实上,不同年份、不同地块的小麦,粒重波动甚大。如博爱74—22小麦的千粒重,常有35—42克的变幅,也就是说,在亩产250公斤的生产水平,千粒重变动1克,产量增减7.5—10公斤。即使同一年份,亩穗数和粒数差异不大的同一品种的麦田,虽然粗看长相一致,但实际产量确有悬殊,这是粒重在起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在谋取较理想的穗数和粒数的基础上,设法提高粒重,对挖潜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特将在五河县的试验和调查,参考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提高小麦粒重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途径小麦的产量决定于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穗数取决于群体,穗粒数和粒重取决于个体发育状况。一般来说,导致亩穗数多的群体变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体发育好坏,往往依赖于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因此,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解决好多头与倒伏、穗多与穗大、粒多粒重的矛盾,使小麦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协  相似文献   

4.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两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控制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粒重差异显著,但每穗粒数无明显差异。每穗粒数和粒重可能受1~2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每穗粒数在产量三因素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高产条件下,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单穗生产力。因此,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争取大穗大粒,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的主攻目标。为了探索穗大粒重的高产栽培途径,我们从1979年起,对不同条件下的小麦幼穗发育及粒数形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近年来山西南部旱地小麦的育种趋势,对2015~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共计65份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2.12%;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年度间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均在40 g以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但综合作用中株高的贡献较大.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育种过程中应注重二者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多穗型华瑞0712和大穗型淮麦33为材料,研究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旗叶时间越早,小麦穗粒重、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越大,其中穗粒重的影响最大;抽穗后第20天去除旗叶,对小麦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无显著影响;大穗型淮麦33去除旗叶后穗粒重和单茎干质量降幅大于多穗型华瑞0712。因此,建议生产上尽可能延长小麦旗叶功能期。  相似文献   

8.
申琳 《北京农业科学》1998,16(3):18-20,29
通过对吨粮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在450kg/亩产量水平上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为稳定,亩穗数可调性较强,亩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三种因素对产量的作用较为均衡,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是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三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为穗数47万,穗粒数26粒,千粒重41g已接近三因素动态平衡的合理范畴,可以作为小麦450kg/亩的合理产量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称为生育后期.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小麦穗数已经定局,但每穗粒数、粒重还有很大变化.因此,搞好后期管理对争取粒多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等三个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随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弄清这三个因素对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小麦生产是有意义的.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当地小麦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57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不同种质资源在山西的种植表现,来解决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亲本贫乏的矛盾,有目的地选择亲本,加快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小麦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粒重,为23.70%,最小的是每穗小穗数,为7.98%,这说明了穗粒重的遗传基础丰富,每穗小穗数则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每穗小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06、0.471、0.405,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穗粒数这一性状的选择,从而达到提高小麦单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麦的单株籽粒产量,决定于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与每小穗结实小花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研究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并用通径分析的方法把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以估测各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小麦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不同育成年代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在品种更替中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相同趋势,而穗数无显著变化。对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千粒重。不同粒位粒数、粒重在品种更替中均显著增加,表现为GP1>GP2>GP3>GP4的规律。未来育种工作中应注重维持GP1、GP2位粒数和粒重,提升GP3、GP4位粒数和粒重,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5.
按每亩小麦产量的高低划分为高产麦田、中产麦田及低产麦田,分别调查它们的产量构成三因素,以及单株分蘖成穗数、每穗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小穗的粒数、粒位等与穗粒重的关系。并论述了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 12个CHA小麦杂优组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势关系分析 ,揭示了CHA小麦杂种优势表现规律和各种优势对产量表现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平均优势表现大小顺序为 :产量 >穗数 >千粒重>穗粒数 ,各优势对产量超标优势的关联度顺序为产量平均优势 >千粒重超标优势 >穗粒数超标优势 >穗数平均优势>其它。由此反映出在杂优利用研究中进行亲本选配和强优组合筛选时对群体穗数和千粒重、穗粒数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麦F2单株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杂交育种的杂种后代选择中,如何处理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这三个性状预测单株产量。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在 F_2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因组合而异,说明了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是复杂的。抽穗期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但抽穗期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贡献都因组合不同而异。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百粒重的关系不密切。每穗粒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在杂种后代选择中,不宜把单株穗数作为一个独立的选择指标对单株产量进行单一性状的相关选择。每穗粒数、百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这两个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相关选择是有意义的。以每穗粒数为选择目标时,对单株产量和百粒重都有所提高,但可能引起单株穗数下降。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表明了矮化育种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抽穗早、成熟早的品种不一定会引起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小麦孕穗期湿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个小麦品种(系)孕穗期遭受湿害后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湿害使小麦穗粒数与穗粒重发生变化,有的品种如华麦8号穗粒数及穗粒重均下降很小,有的如9214粒重下降很大但粒数下降较小,且不同小麦品种(系)对湿害的防御机制不尽相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湿害对主与分蘖穗的伤害机理并不相同,对主穗而言,湿害主要影响主穗粒重,对分蘖穗则是影响分蘖穗穗粒数,由于各产量性状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途径小麦的产量决定于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穗数取决于群体,穗粒数和粒重取决于个体发育状况.-般来说,导致亩穗数多的群体变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体发育好坏,往往依赖于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因此,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