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佳  陈少健  辛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62-4963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昌江芒果生产的影响。[方法]根据芒果种植条件对气象要素的要求,从气候变化的角度,通过对影响芒果的主要气象因子近30年变化的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昌江芒果产生的主要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海南岛气温变暖十分明显。气温对昌江芒果的影响正在降低,而降水日趋集中、强度增大将对昌江芒果带来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促进芒果产业高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德汴  霍继超  李柯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88-21590
[目的]分析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相关对策。[方法]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开封市气候变化趋势、光温水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棉花产量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开封市全市棉花生长期积温与棉花产量均上升,气候变暖是气象因子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呈上升趋势,棉花生长期全市降水量大于棉花生长需要的水分;日照时数下降,棉花产量上升,表明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虽然对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但不起决定作用。[结论]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采用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左权县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近50年左权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尤其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秋季减少最为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各气象因子发生变化最显著时段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左权核桃种植适宜区域范围扩大,且引发核桃萌芽至开花物候期提前,遭遇低温冻害的几率和强度增加;降水量减少,大大增加了核桃遭受春旱、夏旱的可能性,对核桃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不利;日照时数减少,光照强度下降,影响核桃的品质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  相似文献   

4.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67-18169
[目的]分析近48年来邢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南宫、沙河、内丘1963~2010年的逐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年际变化平均气温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48年来邢台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近48年邢台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即逐年升高,体现出全球变暖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源于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持续的暖冬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气候变暖背景下邢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新  孔银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36-11437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平项山烟叶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08年平顶山市5个气象代表站的气温、降水以及极端气候事件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近48年平项山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近48年来,平顶山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导致旱涝、大风、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烟叶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对烟叶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御自然灾害对烟叶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样选取赣南的赣县、南康市、上犹、信丰国家气象站2004~2011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赣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云状结构的影响。[结果]气候变暖对南方地区云量和云状结构正在产生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降低,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总体呈升高态势;年平均气温在低位与上一年持平时,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增多。年平均低云量山区与盆地表现形式各异。年平均气温对海拔较低的盆地区的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影响呈平缓波动形态,对海拔较高的山区的影响较剧烈;年平均气温升高对高云量的影响更大;年平均气温的降低对年平均低云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的天气形势下,低云的生消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论]该研究为我国南方地云量和云状结构随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8-9920
[目的]研究近38年沈阳沈北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1971~2008年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沈北新区气温、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0.3、0.1℃/10a和79.1、76.7(℃.d)/10a。最寒冷的12和1月呈下降趋势,其他各月均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大于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夏季升温幅度大于冬季,这一分析结果与很多学者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气温升高、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复种指数提高,中晚熟品种栽培界限北移,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旱涝灾害的风险和促进了病虫害的加重。[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认识和增强当地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51年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利用1957~2007年延安市9个气象站温度、降水的气象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延安市51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并总结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是冬季升温高,暖冬趋势明显;春季回暖迅速,干旱不断加剧;秋季连阴雨发生频繁。气候变化对延安市的农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冬季气温升高,使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苹果北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干旱发生程度加剧,春播不能顺利进行;秋季连阴雨频繁发生,红枣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玉河  王承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78-14980
[目的]研究新泰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方法]利用新泰市1957-2009年逐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新泰市近53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结果]新泰市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暖冬现象突出,≥0℃积温逐年增多,近10年来初霜推迟、终霜提前、作物生长季延长;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积温的增加,无霜期的延长,使新泰市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期、耕作制度发生变化,冬季气温的升高,有利于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发展,复种指数有所提高,特色种植优势突出;气候变暖使黄姜、黄花菜种植面积扩大,种植界限北移,小麦、花生播种期推迟,黄姜播种期提前,生长期延长。同时,气候变化也使得新泰病虫害加重、春季冻害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引起的极端天气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为剧烈,黄姜和黄花菜种植风险加大。[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新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GIS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推算模型。[方法]以多年平均气温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以及混合插值法(MLR)对海南岛18个长期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空间栅格化,通过不同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针对海南岛多年平均气温相对最优的插值方法。[结果]通过对海南岛近30年的平均气温4种插值方法的误差分析,发现插值法精度顺序为MLRIDWOKSPLINE。基于海南岛DEM影像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插值"的小网格插值法即混合插值法(MLR)在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效果最好;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除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纬度地带性以及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垂直地带性外,沿岸地区气温呈略高于内陆地区趋势;海南岛各月气温递减率在0.38~0.85℃/100m,年均气温递减率约为0.74℃/100m,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条件下,气温对于海拔高度的递减率不同。[结论]该研究为海南岛农业气象要素连续分布状况获取和建立精确空间分布推断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杨昌鹏  黄虹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7-13079
[目的]研究蕉类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蕉类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及香蕉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坐果后60、75、90、105、120d取样,测定果实的重量、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结果]威廉斯蕉(Musa cavendishii L.,AAA基因型)、大蕉(M.sapientum L.,ABB基因型)、鸡蕉(M.paradisiaca L.,AAB基因型)和粉蕉(M.paradisiaca L.,ABB基因型)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PPO、PO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都相对较高,而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且同一品种中PPO活性均明显高于POD活性。[结论]蕉类生产中疏果时废弃的幼果含有较多的蕉类多酚物质。因此,若要利用蕉类果实的多酚物质,宜选用幼果作为原料。以成熟的蕉类果实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岚芳  黄绵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62-4863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情况。[方法]于2001~2003年3月底香蕉断蕾后开始取样,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采后糖、淀粉及转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断蕾后10~60 d香蕉淀粉含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之后明显减慢;葡萄糖、果糖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低,之后含量不断上升;蔗糖含量、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断蕾后30 d达最大;中性转化酶(NI)和细胞壁转化酶(CWI)的活性在断蕾后50~70 d都保持在较高水平。香蕉采后5~15 d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不断上升;CWI活性快速下降;SAI、NI活性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香蕉的栽培、果实贮藏和保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更好了解香蕉果实成熟与水分代谢的关系。[方法]用RT-PCR的方法探讨水通道蛋白基因MaPIP1;1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研究MaPIP1;1的亚细胞定位。[结果]香蕉水通道蛋白基因MaPIP1;1在正常和诱导成熟的果实中,表达持续下降。在高锰酸钾处理的果实中,MaPIP1;1在果实呼吸跃变发生之前表达平稳。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aPIP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结论]推测MaPIP1;1基因在香蕉果实中可能起了运输水分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几个影响储良龙眼[Euphoria longan(Lour.)Steud.]果实大小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单株小区,6次重复,对海南6年生储良龙眼的单果重、单穗果重、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叶重、叶片数和果实个数等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并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叶片数和果实个数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实个数对单果重为负效应;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和叶重等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果实个数和单果重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枝粗度等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储良龙眼生产中疏花疏果确定留果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野生蕉组培苗培养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为材料,以普通红泥土壤为对照,分别采用椰糠、木屑、珍珠岩、河沙配成14组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叶片数量变化、新叶展开宽度变化、假茎高度变化和粗度变化4个生长指标。[结果]最适合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木屑∶河沙=1∶1(V/V)的基质,其次为木屑∶珍珠岩=1∶2(V/V)的基质及椰糠∶珍珠岩比例=1∶2(V/V)的基质。[结论]该研究为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金联平  毕华  王鹏  贾双凤  刘志伟  肖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88-17890
[目的]对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不同地貌单元各取3个土壤剖面,共27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Pb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该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进行了评价。[结果]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总体较高;在水平空间分布上,海南岛东部砖红壤中Pb元素的总量平均值要比西部低;在垂直空间分布上,砖红壤中Pb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在低山丘陵区最高,中部山地次之,周边台地平原最低;海南岛砖红壤Pb元素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砖红壤基本上没有受到Pb元素污染,只有中、南部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及Pb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敬兵  刘玉祥  平文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81-18683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去袋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高光效苹果园红富士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去袋的红富士苹果的单果重、着色面积、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和总酸的含量。[结果]去袋越早,单果重增长越明显,着色面积越大,而对于果形指数则影响不太明显;去袋越晚,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越高,酸含量越低。[结论]该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5份香蕉种质对不同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期和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分别测试两份粉蕉品种(粉杂1号和海南KKF)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3份香焦品种(海南KK1、海南KK2和新北蕉)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结果】两份粉蕉品种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抗,抗性较广西当家品种金粉1号(中抗)好;3份香蕉品种中,海南KK2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海南KK1和新北蕉表现为抗,3份香蕉品种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家品种威廉斯B6(感)。【结论】测试的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抗性,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