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化学物质对辣椒疫霉菌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引起的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各地普遍发生,重病田死秧率达30%—100%。为了揭示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大陆性气候及灌溉条件下严重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土壤盐分、酸碱度和化学肥料对辣椒疫霉病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我所每年种植辣椒400亩左右,1987年以来因疫霉病而产量大减。1989年,我们在总结两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下列措施,使辣椒疫霉病的发病率较前两年下降30%左右,发病时间较往年推迟10—15天,从发病到绝收持续1个月左右。 一、消灭菌源 消灭菌源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的首要环节。辣椒疫霉菌初侵染源是带菌的种子、土壤和病残体,故必须搞好种子、土壤灭菌和清除田间病残体。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病防治技术:检疫控制:(1)发生大豆疫霉病田块收获的大豆不能做种用;(2)病区内的大豆种子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发现带有大豆疫霉病菌不能外运;(3)发生大豆疫霉病地区的大豆种子严禁调往未发生区;(4)大豆疫霉病发生区的农田机械不能外出,以防止此病传播扩散。农业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黑农46、合  相似文献   

4.
<正>甜瓜播种出苗期间,阿勒泰地区春季寒流频繁,影响甜瓜根系发育及健壮生长,根部容易遭受土传病害侵袭,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甜瓜疫霉病和枯萎病。一、疫霉病1.发病症状疫霉病由卵菌纲霜霉目疫霉菌导致,感病植株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患病部位缢缩,造成萎蔫倒伏死亡,称猝倒病。病苗梢叶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圆斑,湿腐;病斑干燥后变为青白色,容易破碎;果实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软腐,后期变褐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病是疫霉菌侵染辣椒韧皮部导致辣椒死亡的真菌性病害,多年来,在辣椒生产基地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和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疫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甜瓜果腐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给甜瓜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本研究对哈密瓜种子上携带的瓜类果腐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进行了育苗症状检测、直接分离和带菌部位测定。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果腐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可随种子传播,特别是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种子带菌率较高,而且种子内外都携带一定量的病原菌,但种子带菌以种皮带菌为主。将带菌种子于低温下在PBS缓冲液的浸提液中浸提,2-4小时内的浸提效果较好,得到较充分病原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由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攻关的“大豆疫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课题于2000年11月通过了由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鉴定。 该项研究经过4年时间从大豆疫霉病的发生、危害、病原鉴定、抗源筛选、生理小种鉴定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该项研究在我国首次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鉴定出我国大豆疫霉病菌主要生理小种和优势生理小种,其主要生理小种是1号、3号、9号、11号、17号、21号、24号,优势小种是1号生理小种。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病的优异抗源,这些抗源既有国外材料,也有国内材料;既有生产上主栽品种,也有将要推广的新品系。鉴定筛选出的抗病品种有绥农8号、绥农10号、绥农11、嫩丰15、抗线1号、抗线2号、垦农4号、合丰34、丰收10号、合丰17、红丰6号、红丰8号等。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病的发生趋势和发生区域,大豆疫霉病在哈尔滨市郊区、呼兰、双城、阿城、宾县、讷河、克山、克东、佳木斯郊区、富锦、同江、汤原、桦川、桦南、牡丹江郊区、林口、海林、穆棱、鸡西、虎林、密山、集贤、宝清、黑河、嫩江、北安、五大连池、逊克、孙吴、九三农垦分局、红兴隆农垦分局、建三江农垦分局、宝泉岭农垦分局、北安农垦分局等29个县市和5个农垦分局都有发生。统计被调查地块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3%,个别严重地块可达75%甚至绝产。大豆疫霉病病情发展快,据全省统计1994年发病面积为0.67万hm2,1995年为2万hm2,1996年已达到6.7万hm2,1997年为8万hm2,并有逐年加重趋势。明确了疫霉病发生与品种、土壤水分、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是大豆疫霉病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种子包衣技术,其防效可达8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本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大豆疫霉病菌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氧酶,淀粉酶的谱带类型。进行了大豆疫霉病菌分子标记研究,明确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P.sojac种的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该种的一个辅助鉴定手段。 本项研究在国内对大豆疫霉病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苗玉新)  相似文献   

8.
丁子香酚对黄瓜疫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疫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土传病害,筛选对黄瓜疫霉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药剂是防治黄瓜疫霉病的主要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丁子香酚和嘧肽霉素对黄瓜疫霉菌,以及丁子香酚对黄瓜疫霉菌和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对于黄瓜疫霉菌,丁子香酚的效果优于嘧肽霉素,EC50值分别为0.622 3和20.673 9 mg/L.而在使用丁子香酚的情况下,对稻瘟病菌的防治效果又好于对黄瓜疫霉菌,其EC50值为0.469 7 mg/L.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苗木上由疫霉菌(Phytophora)引起的病害过去很少有人研究,1986年美国加州大学曹鑫泉教授来华合作研究期间,重点对中国茶花、杜鹃及其他花卉苗木上疫霉菌的侵染作了分离、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根霉菌(Rhizopus)、瓶梗青霉菌(Paecilomyc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Rhizopus)、镰刀菌(Fusarium)和青霉菌(Penicillium),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Nigrospora)、交链孢菌(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Phoma)等;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20%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目前农作物上霜霉病、疫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现状,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在2004年7月中旬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2.
多年多次试验表明,新疆甜瓜品种抗疫霉病鉴定,宜采用消毒培养土育苗,瓜苗1—2真叶期接菌。致病菌用桂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强致病力菌株。接种菌丝体在玉米粉或燕麦片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每钵(10cm×10cm×8cm)接菌丝体1.3cm~2,接菌时土温20—30℃,保湿2—3天,鉴定周期10—15天,品种抗性分为高抗、中抗、轻抗和感病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65和15.19 mL/L;YL001和YL002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均对水稻白叶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用YL001和YL002发酵液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6%和73.2%;100 mL/L发酵液处理土壤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72%和74.34%。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银帝"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帝”甜瓜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采后损伤接种的甜瓜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5 5℃5 0mg/ kg Azoxystrobin浸泡1m in、5 5℃2 5 0 mg/ kg Imazalil浸泡1min、5 5℃热水浸泡3min处理对甜瓜软腐病(Rhizopus)、白霉病(Fusarium )及粉霉病(Tichothecium )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以5 5℃热水浸泡3min处理对甜瓜软腐病效果最为明显,完全抑制了软腐病害的发生;对甜瓜粉霉病的控制以在5 5℃条件下5 0 m g/ kgAzoxystrobin浸泡1m in处理效果为最佳。无论是白霉病还是粉霉病的控制均以热化学处理效果佳于单独杀菌剂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一、打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 1.打瓜疫(腐)霉病 疫(腐)霉病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温度为28~30℃.4月底至5月上中旬打瓜幼苗出土,气温回升,病菌开始繁殖,重茬地或带菌种子地病菌即侵入幼苗为害.若此时突然受寒潮低温影响,幼苗遭受轻度冻害后,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若遇雨天,相对湿度增大,则打瓜疫(腐)霉病极易流行.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科技》2004,(9):36-36
针对我国目前农作物上霜霉病、疫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现状,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在2004年7月中旬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一、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温度、湿度、酸度、果皮含水量以及杀菌剂对荔枝采后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低pH可减少生长在PDA上的荔枝霜疫霉菌菌落的生长半径,热水浸酸处理和低湿度能有效控制荔枝霜疫霉病和青霉病的发生,而果皮干燥后浸酸处理对控制荔枝青霉病的发生更有效.比较了7种化学杀菌剂对霜疫霉菌菌落的抑杀效果,发现施保克、施保功、使百克和特克多在7μ g/L浓度下可完全杀灭菌落,对霜疫霉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1853、0.3260、0.4350、0.8080 μg/L;疫霜灵、山梨酸和抑霉唑在450μg/L浓度以上才可完全杀灭菌落,对霜疫霉菌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31.1、401.9、541.9 μg/L.因此,施保克等杀菌剂结合果皮干燥后浸酸处理可为荔枝冷藏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霉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结果表明: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5-8月最多,冬季和初春最少;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A2和A1A2两种类型,多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病田土壤和植物病残体是辣椒疫霉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9.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IAS-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免疫磁珠吸附与PCR相结合的技术,对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新疆昌吉、海南、上海等地的西、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种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特异性引物,带菌病叶、种子均出现360bp特异条带,该方法对该菌悬浮液最低检出量为1×10cfu/mL,检出种子最低带菌率1‰。与常规PCR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周期为4h,且不需进行细菌DNA提取,灵敏度高出常规PCR100倍。这一方法的建立对于田间该病原的准确诊断,控制西、甜瓜种子带菌传播及进出口西、甜瓜种子检疫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