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肠毒性大肠杆菌可以引起新生犊牛、羔羊和仔猪的急性腹泻,而细菌对小肠粘膜的粘附能力是致病的重要因素.987P抗原是引起仔猪腹泻而大肠杆菌最常见的吸附因子之一,它介导肠毒性大肠杆菌粘着到仔猪小肠粘膜刷状缘上,以促进细菌抵抗肠蠕动对细菌的清除作用和细菌在小肠的克隆化作用.我们于1987—1989年进行本试验,旨在通过硫酸铵沉淀、DOC缓冲液透析和凝胶过滤来获得免疫纯和电泳纯的987P抗原,以制备高纯度987P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2.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型大肠杆菌(Entc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  相似文献   

3.
K88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PWD)的主要病原.现有商业疫苗通过母猪免疫能有效控制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而对PWD却难以奏效.口服疫苗能诱导肠粘膜产生局部抗体,阻止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粘附,进而预防PWD.从分子水平认识K88菌毛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对口服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国内外关于K88菌毛基本特性、蛋白亚基及受体的研究,就K88菌毛在PWD预防制剂研发中的应用的进展作了综述,并探讨分析了口服基因工程细菌疫苗和植物疫苗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江苏、上海、北京的七个县十一个患有新生仔猪腹泻的猪场分离到的225个大肠杆菌株中,有127个菌株能在0℃下对豚鼠红血球呈现m.r.e.血凝反应。随猪场不同,它们分属于5个O抗原型,用它们的OK血清和新鲜菌液作交叉凝集反应,表明它们都含有一个共同的K抗原。从这些菌株得到的表面m.r.e.血凝素提取物,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中均能与这些OK血清形成一条共同的沉淀线。在所试的36个标准O抗原菌株中,有三个呈m.r.e反应阳性,凝集反应和琼扩反应也证明它们与上述病原菌株具有一种共同的K抗原和m.r.e.血凝素抗原。其中44752株的自发突变株在失去m.r.e.血凝活性的同时,也不再能与其它菌的OK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种m.r.e.血凝素就是那个共同的K抗原。一系列试验表明,这种m.r.e.血凝素在对培养温度的依赖性、等电点沉淀及水溶性,颗粒大小、血凝性和抗原性等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均与Stirm和φrskov等确定的大肠杆菌表面K_(88)抗原相一致。在体外试验中,这些m.r.e.阳性菌株能吸着于2~3日龄仔猪小肠前段上皮细胞上,表明它们确系K_(88)~ 大肠杆菌。在仔猪结扎肠试验中,它们具有肠道病原性,引起肠扩张,证明它们确系仔猪黄痢的致病菌。从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羔羊大肠杆菌病及拉痢幼兔分离到的大肠菌株均呈m.r.e.反应阴性。由此表明,对豚鼠红血球的m.r.e.血凝反应在鉴定黄痢致病菌株方面是特异性的。本文证明了,在没有标准K_(88)单因子血清的条件下,用m.r.e.血凝反应从国内流行菌株中筛选和鉴定K_(88)~ 大肠菌株是可行的,并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应用。用m.r.e血凝反应还可以从己知K_(88)~ 菌株中发现K_(88)抗原方面的变异性。对来自江苏、上海、北京七个县十一个猪场的菌株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多数猪场的仔猪黄痢都是由K_(88)~ 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国内引起黄痢的K_(88)~ 菌株中,至少有4个O抗原类型,其中以O_(60)在江苏、上海一带最常见。O_(60)型乃是国外尚未报道的含K_(88)的O抗原类型。自从φrskov et. al.(1961)在对仔猪有肠病原性的大肠杆菌中发现K_(88)抗原以来,许多学者陆续证明,从不同国家和地区黄痢仔猪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虽然可能具有不同的O、K、H抗原结构,但它们中大多数部含有一个共同的表面K_(88)抗原。一系列研究表明,K_(88)抗原是一种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吸着素,它与细菌在小肠前段的定居力有关。根据这些研究,英国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实验性疫苗,它是用提取浓缩的K_(88)抗原加到不同大肠杆菌株的混合液中制成的,该苗给妊娠母猪皮下注射后,可通过初乳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显著降低新生仔猪腹泻(即我国的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对K_(88)~ 大肠杆菌在仔猪黄痢的发病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没有详细研究。在没有标准K_(88)单因子血清的条件下,本文探索了应用对豚鼠红血球的m.r.e.血凝反应从国内黄痢流行菌株中筛选和鉴定K_(88)~ 大肠杆菌的可能性,并根据它对肠上皮细胞的吸着性、抗原性及K_(88)抗原的一些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试验方法,以弄清K_(88)~ 大肠杆菌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黄痢防治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而有益于动物,但个别血清型的大肠菌对幼龄动物有致病作用。根据其致病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以剧烈腹泻为特征,按其发病时间及粪便颜色可以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以1~3日龄仔猪易发,主要症状是排黄色水样稀便并发肠毒血症及败血症。此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一起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以剧烈腹泻、迅速死亡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大肠杆菌K88ac基因工程苗的构建 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研究预防仔猪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菌株是从上海奉贤县仔猪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采用两个重组质粒,一个是粘附素基因重组质粒pMM032,编码合成K88ac抗原;另一个是热敏毒素(LT)基因重组质粒pPMC4或pPMC5,编码合成无肠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FC株猪源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柔毛粘着素的部分特性。在抵抗甘露糖的血凝试验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上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活性,且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强烈的吸附能力。FC株茵的O抗原为101。K_(88)、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_(99)抗血清可凝集。不过,经O_(101)和K_(99)两种抗原吸收后的FC抗血清仍能凝集F_(41)~+和K_(99)~+;F_(41)~+的两个标准菌株。这表明,FC菌株是一株具有K_(99)和F_(41)两种粘着素抗原的猪源性肠毒素性大肠秆菌。  相似文献   

9.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  相似文献   

10.
仔猪黄痢在我县新生仔猪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证明,大肠菌的 K_(88)抗原是一种菌体表面吸着素,它使菌体吸附于仔猪小肠前端的肠上皮上,从而加剧疾病的严重性。K_(88)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故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应用疫苗预防。为此,作者进行了用从本县黄痢仔猪分离的 K_(88)大肠菌口  相似文献   

11.
乳猪大肠杆菌病,又名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俗称仔猪黄痢,是由特定血清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尤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临床以腹泻排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此病是我镇养猪业普遍存在的一种仔猪常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仔猪黄痢是大肠杆菌引发的肠道细菌性疾病,又被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9年3月,通辽市某猪场发生一起以急性腹泻、排水样黄色粪便、肠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消瘦、脱水为典型症状的传染病。通过细菌分离、涂片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离菌16sRNA PCR检测和药敏试验,确诊该病例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通过进行治疗以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从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方面划分,腹泻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气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腹泻的病因不一样,临床症状特点、治疗预防措施也不相同。而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也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行走无力、瘫痪、眼睑和肛门水肿、体温下降、叫声  相似文献   

14.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两种主要致病因素:(1)产生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ST和LT),对肠粘膜细胞造成毒害作用;(2)菌体表面具有一特殊抗原(K88抗原),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毛上,顽固地停留于肠道,持续放出毒素.K88抗原是一种蛋白质抗原,有免疫原性.因此,测定大肠杆菌的肠毒素和K88抗原,在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制上均有重大意义.对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的测定,作者已于本年先后报道.本试验以反向间接血凝和含A蛋白葡萄球菌(简称SPA菌)协同凝集试验,传统的试管凝集和玻片凝集试验,共四种方法测定K88抗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3日龄左右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不少猪场都有发生,有的猪场疫情严重,几乎窝窝、头头发病。仔猪白痢病主要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胃肠炎,所以又叫仔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概述 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是猪的一种重要肠道病原菌,能够引起仔猪黄痢、白痢和猪的水肿病.猪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是O8、O9、O20、O60、O138、O139、O157等[1~3 ]并具有相应的菌毛.菌毛是ETEC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具有粘附于小肠绒毛上皮的作用,使ETEC牢固地定居于小肠粘膜上,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菌毛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可以用来制成菌苗免疫母猪,使其所产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不受大肠杆菌的侵袭[4~6].引起仔猪腹泻的菌毛抗原主要是K88(F4)、K99(F5)、987P(F6)、F41[7].随着对菌毛的深入研究,人们又发现了新的菌毛抗原[8,9].  相似文献   

17.
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通常7~10日龄以内发生)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为特征,并引起仔猪脱水死亡,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特别是3日龄仔猪,死亡率可达80%以上,整场发病率在20%~60%之间,窝发病率可达100%以上。其中新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7~30日龄仔猪急性肠道炎、非败血性传染病,以排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具有特殊腥臭粘腻稀粪为主要特征,并伴发呕吐,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本病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相对较低,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急性发病时因处置不当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 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对周龄内仔猪危害严重。1987年,我们在1985年大肠杆菌多价苗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出了新的大肠杆菌多价苗,1988年进行了现场免疫试验。 供试疫苗为自制大肠杆菌多价苗,每头份2ml,内含K_(88ab),K_(88ac)各8IU,LT免疫溶血效价1:300,灭活菌体80×10~8个。供试猪为怀孕后期母猪,在产前约45天和10天肌肉或皮下注射各1次,每次注射2ml。  相似文献   

19.
定居在人和幼畜小肠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enterotoxin),是引起腹泻的直接原因。肠致病性大肠菌产生两种肠毒素即热稳定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简称ST)和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简称LT)。前者在肠道中的作用迅速而短暂,无抗原性;后者作用缓慢但持久,在致腹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且是一种大分子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其作用能被其抗血清中和。因此,开展对猪源性肠致病性大肠菌热敏肠毒素的研究,无疑是对开展新生仔猪大肠菌性腹泻防治研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水肿病又叫肠毒血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在肠粘膜上寄居、生长、繁殖的细菌菌体崩解时放出内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对机体某些组织产生毒害作用而引起病变。1流行情况水肿病通常发生在仔猪断奶后1-2周内,最早见于15日龄,最迟的为4月龄,典型的水肿病往往出现在生长快、表面健康的猪群中,经常是一窝中最好的仔猪被感染。近两年在农村某些地区呈地方流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秋冬、早春气候突变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