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群 《现代农业》2009,(7):110-111
针对地震对房屋的危害、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建筑地基的选择应结合防震抗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农村土木房屋抗震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809-8810
介绍了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以确保农村土木房屋的抗震能力,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7-22478
基于对宁夏农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宁夏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及近年来一些中等强度地震中农房的震害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的对策,以期为宁夏的生态移民、危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中防震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1979年12月2~8日,国家建委、国家农委、农业部、建材部和国家建工总局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国家建委和国家农委的负责同志作了有关农村房屋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报告,代表们交流了各地农村建房的经验,参观了山东省胶南县的新村建设,并着重研究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工作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在我国3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地震至少有近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近3000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约18次。这些记载的时间之久远,内容之详尽,都是举世无双的,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完整的地震历史资料。如此之多的震灾给古代人们带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在抗震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地震建立了一套及时的救灾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建房量不断增加,有些地区还建起了楼房。由于农村的技术力量薄弱,建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据调查,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土质较差的地区,竟有50%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增加了维修费用。其主要原因是基础设计不合理,如基础选材不当、埋深不合理、基础计算有误等。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土的冻结深度较大,一般达1.8—3.3米,如果按现行的习惯作法,基础埋深至少要埋入地下2米,对于一个地上只有3米左右的农房来说,要埋入地下一半,无疑将会增大建房投资,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砌体房屋是震害受损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分析砌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及评估砌体结构抗震水平,减小地震作用下引发的房屋坍塌等次生灾害,降低震害损失。[方法]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农村砌体房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裂缝分布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地震响应特征,以层间位移角为量化指标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地震作用下结构开洞纵墙损伤大于未开洞横墙,底层损伤大于上层;裂缝主要集中在楼梯间、大开间墙体等应力集中处以及构件连接薄弱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开洞纵墙底层墙体,结构承重横墙稳定性较开洞纵墙好。对于不同模型,砂浆强度等级由M7.5提升为M10时,结构损伤度下降2.1%,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24.2%和30.5%;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结构损伤度下降10.9%,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30.0%和45.1%;提高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时,结构损伤度下降17.4%,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45.7%和63.2%。[结论]提升结构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砌体房屋稳定性满足抗震要求,对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农村新建、改建、增建房屋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农村建房市场基本上是农民个体建筑队在唱"独角戏"。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条件简陋、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农村建房安全事故频发,由此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也随之增加。下面几则农村建房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例,希望想建房的房主与建房者引以为戒。案例一:将工程承包给他人,房主因选任过失担责2015年4月初,家住广东省兴宁市  相似文献   

9.
问:我家在农村,今年准备盖房子,听说城里建房对承建人有资质要求,不知承建农村房屋是否也有资质要求? 答:根据《建筑法》第26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该规定主要针对城市建房,农民自建低层住宅不在适用之列.对承建农村居民低层住房的行为是否需要资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建议你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帮你建房,这样房屋的质量会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凯 《甘肃农业》2011,(3):49-50
我国是世界上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种破坏影响与日俱增,而现阶段,我国地震保险立法空白,地震保险制度空缺.因此我国建立并完善地震保险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大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灾难性的严重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国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积极防御和科学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有效的地震应急管理对策和措施,动员和指导全社会参与减灾防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笔者从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应用地震应急管理理论实证进行研究,认为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震对农村民居的破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汶川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农居的抗震现状和抗震性能差的原因,给出提升农居抗震能力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地震对农村民居的巨大危害,对今后新建农居抗震设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九江地震看农村房屋抗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忠  张文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00-4603
通过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提高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旧房改造和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工程防灾角度论述了目前农村房屋进行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抗震设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变形协调原理,推导出刚性楼(屋)盖混合结构房屋斜墙的侧移刚度和承担的地震剪力的计算公式,给出其抗震验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展示了抗震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农村掀起了一股农民建房的热潮,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据统计,我国近年农村房屋新建面积每年都在5~6亿平方米以上,投资超过1 500亿.由于农村建房绝大多数属于农民自发建造,因此在农村建房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住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砖木结构是我国西南地区农村分布较为广泛的民房类型,由于经济落后、地形特殊,缺少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这类房屋的结构构造与施工工艺之间差异较大,使得现有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各异。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的搜集,本文提出了石笼网地基加固法以及玄武岩土工格栅加固法,并推导出了土工格栅铺设相关计算长度公式。对解决现有的传统砖木结构农房在地震中表现出的整体性不足、构造不合理等问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提高了西南地区传统砖木结构农房的耐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建筑抗震设防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探索提升农村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提出转变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观念、逐步完善农村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科学选择房屋建造地点、房屋结构及房屋施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京郊既有民居建筑普遍存在的抗震性能弱的问题,对京郊部分村镇的民居开展了随机抽样的散点调研,共计走访280户。根据调研资料分析京郊农村既有砌体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现状,提出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场地、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构件及抗震设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注重抗震设计规范、规范农村建材市场等提高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00,(1)
编辑同志:我家在农村有3间房子,去年父亲去世后村上的领导说我家在农村已经没有人了,要我拆房交回宅基地,可我打算过几年退休后还要回农村居住。请问,国家干部是否有权继承父母遗留下来的农村房屋和宅基地?如果需要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房,要办哪些手续?周广和周广和同志...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宅基地存在房屋空置、占用面积超标、未建房宅基地耕种、耕地上建房等现象。行政村所处位置、农户农业收入水平、非农业收入水平、农户工作状态四个因素是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显著因素。建议制定农村宅基地流转和依法入市的有效制度,建立合理、健康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利用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