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鲁枣1号为试材,以正在生长的枣头嫩枝为外植体,进行了芽的诱导和试管苗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嫩枝茎段上未萌发的主芽在启动培养基(MS+1 mg/L BA+0.2 mg/L IBA+3%蔗糖)上可萌发成新梢,萌发率为54.8%。在相同的启动培养基上,远离培养基的茎段切口处可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再生率为23.8%。不定芽和主芽新梢在MS+2 mg/L BA+0.4 mg/L IAA+3%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增殖生长良好。试管绿苗在1/4MS+0.5 mg/L IBA+2%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黄瓜组织培养的条件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苗龄1~2 d的子叶,在附加1.0 mg/L BA,2.0 mg/L AgNO3和1.0 mg/L ABA的MS固体培养基上,最适于不定芽分化,1个月内的再生率达50%左右,其中苗龄和ABA的影响最为显著,加入适量的AgNO3可改善黄瓜愈伤组织的质地、促进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青蒿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0.2%的HgCl2浸泡10 min对青蒿茎段材料灭菌有较好的效果;具腋芽的外植体在MS+6-BA(0.5~1.5)mg/L、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腋芽都能萌发生长,在MS+(0.01~0.05)mg/L TDZ、MS+1.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能诱导茎段产生大量不定芽;具有腋芽基部周围细胞的茎外植体在MS+0.5 mg/L 6-BA、MS+(0.01~0.05)mg/L TDZ培养基上培养,在其原腋芽处产生了大量丛芽。  相似文献   

4.
耿莉  周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04-2405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沙棘组培的研究状况,探讨了沙棘组培中存在褐化等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实优1号"沙棘枝条水培芽叶片为试材,研究了叶片着生节位、同一叶片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比值的6-BA与IAA对愈伤组织产生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水培叶片愈伤组织产生的外植体材料为水培茎尖上部与中部叶片的基部和中部,适宜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为下部叶片与中部叶片;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对不定芽再生率影响研究表明叶片中部为首选材料;可迅速高效的诱导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为1/2MS 6-BA 0.7 mg/L IAA0.5 mg/L,平均每外植体分化不定芽数达到6.75个.  相似文献   

6.
以树兰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可同时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愈伤组织诱导以NAA 0.5 mg/L+IBA 0.2 mg/L+6-BA 0.4 mg/L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达24.44%;以NAA 1.5 mg/L+IBA 0.2 mg/L+6-BA 0.2 mg/L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生根培养以1/2MS+NAA 1.0 mg/L+活性炭1.0 g/L+蔗糖25 g/L培养基最佳,生根率达93.06%。  相似文献   

7.
黄瓜组织培养与组培苗嫁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外植体为黄瓜自交系2~3 d的子叶,培养基为MS,讨论了AgNO3和6-BA的浓度组合对芽的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并以白籽南瓜为砧木,黄瓜子叶组织培养再生芽为接穗,进行嫁接,比较了不同砧木苗龄、培养方式和接穗大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黄瓜子叶再生苗诱导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BA 1.0 mg/L+AgNO3 1.0 mg/L,增殖芽数较多的培养基为MS+BA2.0 mg/L+AgNO3 1.0 mg/L;组培苗的嫁接接穗长度为2.5+0.5 cm,砧木苗龄以3叶1心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沙棘组织培养技术中无菌系的建立、外植体的选择、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培养及生根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沙棘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展望,为今后沙棘组培快繁技术及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薛志忠  马冬芹  吴新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05+15221-15205,15221
[目的]研究油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方法]以油葵的茎尖分生区组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IAA、6-BA和AgNO3对不定芽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同时,对生根培养基及炼苗与移栽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不定芽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0.03 mg/L IAA+1.6 mg/L 6-BA+6 mg/L AgNO3,诱导率可达76.7%,增殖系数可达4~5;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0.3 mg/L NAA,生根率达100%,且须根较多。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结论]建立了油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果沙棘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以幼嫩茎尖或休眠枝条茎段为外植体,对大果沙棘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1/2MS较好,继代培养基以1/3MS为佳,最佳接种时间为3月初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沙棘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沙棘的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褐化预防、试管苗移栽等方面评述了沙棘近5年的研究进展,并就有关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大果沙棘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采用不同培养基,对俄罗斯大果沙棘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最佳途径为诱导休眠芽或幼茎产生不定芽获得无性系植株,并形成完整植株,俄罗斯大果沙棘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2月末至3月下旬的休眠枝,不同品种间的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沙棘组织培养中易褐变死亡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取材类型、无机盐浓度、光照和培养温度、不同的6-BA浓度、转接周期、培养基硬度以及活性炭7种影响外植体褐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沙棘水培2周以后休眠芽做外植体褐化率与取1年生枝条和2年生枝条作外植体的褐化率之间差异显著;使用1/4MS+6-BA 0.5 mg/L+NAA 0.2 mg/L的低盐和低6-BA浓度的培养基可以降低褐化且促进植株生长;接种后进行5 d的低温暗处理可以推迟褐变产生的时间,褐化率降低30%左右;在培养基中加入6~7 g/L的琼脂可使褐化率降低为12.67%,接种后在没有出现褐变物质前转接一次,然后慢慢延长转接时间比每14 d转接一次降低了30%,比每25 d转接一次降低了50%左右;附加1~2 g/L的活性炭可以减小褐变物的直径,推迟褐变始出物出现的时间,进而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14.
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沙棘杂交育种工作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优良抗旱品种雄性植株无性系,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无性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离体培养,建立和优化再生体系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生长旺盛的健康新梢,建立无菌培养体系效果最好,试管苗再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1)采用培养基WPM+BA0.5mg/L+2,4-D0.5mg/L可以诱导无菌叶片和茎段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采用培养基WPM+BA0.4~0.6+IBA0.02~0.03,可以诱导茎段来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绿色不定芽点;经继代培养后,不定芽最终可以生长成为具有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健壮新梢;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mg/L+NAA0.5mg/L上培养20d后,生根率可以达到100%。2)不定芽也可以直接从茎段或叶片的切口处发生,采用最佳的培养基(WPM+TDZ0.01~0.02mg/L+IBA0.01~0.02mg/L)和适宜的试材类型(从无根组培苗上剪取的茎段和从有根组培苗上剪取的叶盘),不定芽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平均每个茎段上产生的不定芽数为4.45个,叶片上产生3.25个;不定芽再经过增殖、伸长、壮苗(培养基为WPM+BA0.2mg/L+IBA0.05mg/L)后,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mg/L+NAA0.5mg/L上培养20d后亦可100%生根。  相似文献   

15.
何士敏  方平  何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80-4882
[目的]研究沙棘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和酶催化特性,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沙棘叶片内CAT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沙棘叶片CAT的最适温度在20~30℃之间,最适pH值为7.0。Mg2+、Cu2+和SDS对沙棘CAT有激活作用,而EDTA、Fe2+、Ca2+、Ag+、Mn2+和Fe3+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pH值为7.0,温度为30℃时,CAT活性可达1733U/g.min;[结论]沙棘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具有很强的活性,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通开展了中国沙棘适生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坡向和坡度的中国沙棘的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坡度大的阳坡上部一般不宜种植中国沙棘,而其适生立地条件则为坡度较小的阴坡下部或中部。  相似文献   

17.
以构建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分离得到1个沙棘WRI1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Hr WRI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保守域、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和高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成员含有1 20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01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定位于细胞核中,高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不同植物中已报道的同源WRI1转录因子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发现它们在核酸与氨基酸水平均高度同源,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域。  相似文献   

18.
利用苜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在附加2.0 mg·L~(-1)KT 和0.5 mg·L~(-1)2,4-D 的 L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经悬浮培养产生胚状体,在含有活性炭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根芽分化并再生植株。以根芽分化及胚状体形成的不同时期培养物为材料,分别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泳扫描,初步得到分子量为110 kD 和88 kD 的蛋白质,它们可能分别与不定芽和不定根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沙棘为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原产我国及欧洲,以前苏联、蒙古、中国分布最多。沙棘的栽培历史较短,只有近百年,我国的沙棘栽培只有二十几年,而且最初作为防护林栽植,全国有26.66万hm2以上。作为果树栽植的面积还较少,对沙棘的繁殖、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已报道的葡萄SSR引物筛选适用于沙棘的SSR引物.结果表明,在供筛选的107对引物中,只有1对引物在沙棘中无扩增位点,有效扩增比率为99.07%;共有46对引物的在2个沙棘品种间扩增出多态性位点,有效扩增比率为42.99%,扩增产物共表现出100个等位基因,其中差异等位基因数为70个,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1~4个,平均为2.174个.根据这46对引物的扩增结果,中国沙棘和辽阜1号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13,遗传距离为0.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