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夏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3,(5)
近三、四十年,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保护农、林、牧业生产,增加各种农作物产量,保障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使用不当,会导致许多的不良后果,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农畜产品,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为此,原农业部曾于1979年、1981年先后分两批颁发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并在全国贯彻执行。1982年6月,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又颁 相似文献
2.
3.
作者于1981~1985年调查了上海菜区六六六和DDT的污染情况,并分析蔬菜、土壤和水质样品共1408个。由于1981~1982年施用农药和农药厂排放,导致青菜和土壤中的六六六污染相当严重。为此从1983年开始因停止生产和严格控制使用农药,蔬菜和土壤中六六六含量则迅速减少。尽管土壤中DDT含量较高,蔬菜从土壤中吸收量却很少。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蔬菜区的六六六和DDT已不是一个具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确信以后该污染状况将会继续减轻,蔬菜因从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有机氯农药而达到超过卫生标准的可能性也是极少的(六六六——200ppb,DDT——100ppb)。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粮食中六六六、DDT污染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清天津市粮食农药污染情况,为治理农药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农牧渔业部、商业部三部联合布署,我们于1984年对天津市1983年产粮中小麦、稻谷、玉米六六六、DDT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1980年以来天津市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在我国曾长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其结果,虽然控制了虫害,却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环境和农畜产品。为使禽、蛋产品中污染物残留量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就必须对鸡饲料中污染物含量加以限制。为此,农业环保科研部门现正在着手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和DDT有机氯农药,是四十年代人工合成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不易被分解破坏。因为它们杀虫效率高、广谱而被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结果,虽控制了虫害却成了世界上几乎无处不有的污染物。就是在北极白熊、南极企鹅的体内,也都能找到它们。由于六六六和DDT广泛污染着自然环境,促使人们对其毒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已有证据表明,此类农药可使小白鼠出现肝脏肿瘤,并能诱发人体离体外周淋巴细胞畸变。因此人们对六六六和DDT的污染非常重视,尤其是食品的污染。为防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鸡 相似文献
7.
刘纪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1,(1)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施用过农药的森林、苗圃、果园和农田土壤及其附近水体中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研究指出,残留量和施药量成正相关,在施用农药较多的地方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相当高。六六六的各种异构体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不同:丙体分解最快,其次是甲体,丁体和乙体分解缓慢,如果用丙体六六六代替工业六六六作杀虫剂,可以使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90%。本文也表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因施用方法而异。 相似文献
8.
六六六、DDT,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施用后残留时间长。据报道,六六六、DDT用量1.12~2.8公斤/公顷,在土壤中消失95%,约需6.5年和10年。残留在土壤 相似文献
9.
陈问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5,(1)
目前,测定环境样品中666、DDT含量的分析方法,国内外一般采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但欲达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同一分析样品(经提取及纯化等前处理后的样品)在不同的实验室甚或在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日期会得到不 相似文献
10.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六六六(以下称BHC)、DDT作为一种廉价、广谱、长效杀虫剂而被广泛使用。由于这二种农药的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环境中,尤其是在生物体内积累。故已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调查,我国各种食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86个采自福建果园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DDT含量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DTs含量在ND~158.01μg/kg之间,均值为11.24μg/kg,DDT残留物以P,P′-DDE和O,P′-DDT为主。DDT污染大部分由历史污染造成,但个别果园可能存在使用三氯杀螨醇导致表层土壤高DDT残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利用2种(质量平衡法、田间实测法)试验方法对滦县花生地膜残留量进行监测,获得每667m2花生地膜的残留量为0.625kg,残留量占使用量的20.8%。 相似文献
14.
15.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8.
<正>103团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地膜以来,棉花、甜瓜等作物的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生产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由于地膜使用量和面积的逐年增加,残留在土壤的地膜对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利用GC-ECD检测江西省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残留。比较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水平,分析了DDT来源,评价了DDT生态风险。[结果]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平均残留量为0.37μg/g。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桔树生长地土壤〉水稻种植地土壤〉茶树生长地土壤〉河滩草地土壤〉蔬菜种植地土壤〉板栗树生长地土壤〉棉花种植地土壤。DDT组分中,仅p.p′-DDT被检出,这表明7种土壤均有新的DDT污染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价表明,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对该地区鸟类、土壤生物及哺乳动物的风险较低。[结论]DDT对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