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 m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离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组分以及结构为:牡荆甙、3',4',7-三羟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黄素7-O-苷以及含有4'-OH黄酮类结构.  相似文献   

2.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车箣竹(Bambusa blumeana Schult.f.)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Hsueh)竹材的各力学性质。[方法]选取3年生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各5株,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作各力学强度试件,测定物理力学性质,并与传统材用竹种毛竹为参比进行分析。[结果]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顺纹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97.3、279.2、265.0MPa,均比毛竹材的相应强度大,顺纹抗压、顺纹抗剪、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竹材的相应值略小。3种丛生竹的力学强度与竹竿部位有关,从基部至梢部,各力学强度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从力学性能上看,可考虑将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3种丛生竹种用作竹板材原料。  相似文献   

3.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主要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材用竹毛竹为对照,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3种丛生竹竹材的基本密度分别为0.606、0.595g·cm-3和0.741g·cm-3,其中车筒竹和箣竹比毛竹材的密度(0.765g·cm-3)小,而越南巨竹与毛竹差异不大;从竹材干缩性来看,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气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7.5%、6.9%和6.5%,均比毛竹的相应值要大。3个竹种竹材的物理性能随竹秆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从秆基部到梢部,密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干缩性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荸荠皮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荸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50、浸提时间3.5 h,从荸荠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得率为1.242%。分别测定荸荠皮中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孢菌、蜡叶芽枝霉、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从荸荠皮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大肠杆菌、荧光假单孢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而对腊叶芽枝霉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桑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醇法提取龙桑叶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龙桑叶黄酮乙醇法提取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20,80℃水浴2 h,超声波处理35 min。在此条件下龙桑叶黄酮提取效果最好。抗氧化性能测试表明,龙桑叶黄酮类物质抗氧化能力较强,随试验中黄酮类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增强,柠檬酸、抗坏血酸对龙桑叶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薯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甘薯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1:6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1 h.在此条件下,一次提取工艺得率可达87.15%.同时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品种甘著的总黄酮含量,发现紫甘薯块根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复合酶法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黄酮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利用复合酶法结合醇提法提取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通过对不同酶的添加、酶的添加量、酶的配比、作用温度、pH、时间等单因素对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复合酶处理条件,即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0 U/mL,果胶酶100 U/mL,反应pH 6.0、温度55℃,作用120 min,最终得率达到2.25;.较直接醇提,用该法甘草渣中黄酮得率提高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法提取黑穗醋栗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黑穗醋栗为试材,研究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L(93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辅助法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提取剂,微波功率500W,微波温度65℃,提取时间8min,提取液料比10:1(mL·g-1),最佳条件下的提取率为0.738mg·g-1。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法有省时、节省溶剂、提取率高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10个竹叶品种的黄酮含量和风味差异,并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提取两种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斑竹、慈竹和紫竹黄酮含量较高,筱竹和麻竹风味较佳。正交试验提出最佳工艺参数,即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例20倍;乙醇提取法的黄酮浸出量明显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例20倍。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述了马齿苋黄酮的提取方法、总黄酮活性及黄酮中的单体成分,分析了马齿苋黄酮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土壤、作物和栽培条件,对土壤的锌提取方法已有十多种。目前,各国采用不同的提取法。尤其是对水稻土的锌提取法,以多种土壤类型为系统研究对象的资料,至今尚少。为此,我们对多以旱田土壤和作物为对象采用的锌提取法,在多种水稻土和种稻条件下对锌的提取法进行了探讨。在0.1mol/1HCl、1mol/1MgCl_2、0.05mol/1EDTA 和1mol/1KCl提取法中,除有效分蘖期的水稻锌吸收量和1mol/1MgCl_2提取的土壤含锌量有极显著相关(未施肥区 r=0.6621,施肥区 r=0.6621)外,均未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沉水樟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蒸汽蒸馏而获得的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叶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确定了廿九个组分,包括烷烃4个组分(9.9%)、烯烃3个组分(0.97%)、脂肪族醇5个组分(7.96%)、脂肪族醛 5个组分(24.72%)、脂肪族酮1个组分(1.53%)、脂肪族酸3个组分(30.35%)、酯类6个组分(3.34%)及萜类2个组分(0.76%)。沉水樟叶油的主要成分系癸酸(15.87%)、十二酸(14.26%)、癸醛(13.84%)及壬醛(8.28%)。  相似文献   

13.
金平龙竹的化学成分与制浆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平龙竹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成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金平龙竹灰分、SiO2、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NaOH抽提物、木质素、多戊糖、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86%,0.67%,2.12%,3.96%,2.56%,18.35%,25.80%,13.76%,46.64%;纤维平均长度、长宽比分别为2.53mm,176.55。与造纸工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慈竹、毛竹、云杉、马尾松、桉树等相比较,金平龙竹具有纤维平均长度较长、长宽比相当、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质素质量分数较低的优势。该竹易于成浆,与针叶木比较撕裂强度较高,是一种优良的竹类纤维原料。  相似文献   

14.
夏枯草抗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确定夏枯草有效抗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0min,提取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80m。抑茵效果试验表明,夏枯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青霉和黑曲霉都有一定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1.6%,0.6%,0.8%和0.8%(mL/100mL)。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地区杨树与沙棘混交造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沙棘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有固氮肥地的作用,能促进生长。但是,在干旱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混交的沙棘应控制其根蘖苗的数量,使每株沙棘占有1.0-2.0m2的营养面积为宜。如果密度过大,不仅与杨树争夺水分,其固氮作用也受到影响,将减弱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VA菌根真菌的孢子,以单孢或多孢在水培条件下接种番茄幼苗。形成内生菌根后再次分离孢子,进行种的鉴定,初步鉴定了球囊霉属(Glomus)的2个新记录种:G.fasciculatum,G·etunicatum.  相似文献   

17.
刨花楠叶精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刨花楠(Machilus pauhoi Kanchira)叶油的化学成分,至今尚未见报导。由水蒸汽蒸馏而得的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检出59个组分,即萜类及其氧化物28个组分、脂肪族化合物19个组分、薁化物6个组分,氢化萘4个组分及芳香族化合物2个组分。本种油的主要成分是C_3—C_(12)的醛,含量28.48%。本实验为开发天然香料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滇白珠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井冈山产的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var crenulata(KurZ.)T.Z.Hus.鲜叶经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精油 Dy(沉水油)和Gx(萃取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精油Dy中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96%;从精油Gx中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75%。精油Dy和Gx都含主要化学成分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前者为99.51%,后者95.93%,几乎为一纯品。同时该植物精油的总得油率最高可达3.22%。经评香、调香认为精油甜润、香气留长,适宜配成口香糖香精和牙膏香精。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调查及人工摘叶试验表明,温州蜜柑叶片与痤果密切相关,老、新叶片的比例在1:1~1.5:1之间,有利于丰产稳产,并通过老、新叶片净光合率的测定和比较,从营养的角度初步讨论了温州蜜柑叶片和座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