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春  刘浩  古彦昌 《野生动物》2011,32(2):83-86,110
为了掌握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认识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鸟类环志和鸟类救护的方法对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0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丹顶鹤、金雕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苍鹰、鸳鸯等33种,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在鸟类保护工作方面,目前虽然保护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与鸟类保护相矛盾、人为干扰严重、自然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保护区在今后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湿地与水鸟动态的关系,在1988~1989年和2002~2004年两次对该湿地水禽进行调查,湿地公布的鸟类108种,其中《湿地公约》定义的水禽有44种,国家保护的Ⅰ级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种。2002~2004年记录31种。2002~2004年较1988~1989年增加5种新纪录,但减少13种。2002~2004年仅秋季遇见水鸟的数量29.50只/km2,多于1988~1989年的17.79只km2,同时秋季水鸟种类2002~2004年为20种,也多于1988~1989年的13种,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因此,应该制定适宜安西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保护区水鸟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滕世春  董双波 《野生动物》2006,27(4):35-36,44
通过2002~2005年对大佳河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25种,分属2目3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60.98%,其中隼形目17种,鹗形目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2种,附录Ⅱ的23种;列入IUCN红皮书濒危种类2种,易危种类13种。本文对保护区猛禽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生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保护提出了建议,为研究猛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王俊亮  赵杨 《野生动物》2010,31(3):141-144
鲁山自然保护区,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地处博山区和沂源县境内。经调查,保护区内共记录野生动物13纲,55目,236科,135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5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保护动物45种,在《中国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保护的鸟类129种,在《中国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保护的鸟类31种。通过对保护区动物资源的调查,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庆龙凤湿地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凤湿地在动物地理区划分上属于古北界,本次调查在其保护区内共发现鸟类71种,隶属10目27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Ⅱ级保护动物11种,调查仅限于春季,一些保护区曾经出现过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没有被发现。由于保护区有大面积湿地,所以水禽种类占大多数,且数量众多。鸟类组成以夏候鸟为主,种类有42种,占总数的59.15%。本次调查中,古北界鸟类54种,占总数的76.06%;广布种17种,占总数的23.94%;没有东洋界鸟类的入侵。很多鸟类从这里迁徙和经过,且以古北区的鸟类为主。本次调查采用样带、样点和定点观察法,对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做了调查统计,并分析出近几年来这里鸟类种类数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卢萍  顾长明  吴海龙 《野生动物》2011,32(6):316-318
2010~2011年对拟建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湿地公园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40科172种,涵盖了6种不同的生态型。从居留型来看,留鸟71种,夏候鸟51种,冬候鸟40种,旅鸟10种;在该区域内繁殖的鸟类达122种,占总种数的70.93%。从动物地理上看,广布种65种,东洋界鸟类66种,而古北界鸟类只有41种,可见,该区鸟类东洋界物种明显多于古北界物种,表现出明显的南方鸟类区系特点,以及逐渐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此外,该湿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水禽资源特别丰富,其种类和数量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鹭类为主体,而冬季以雁鸭类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李洪斌  肖彬  曹阳  尹春盛 《野生动物》2012,33(4):187-190
为了加强黑龙江倭肯河保护区鸟类资源管理,2010年春季和秋季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表明:在黑龙江倭肯河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7目44科116属222种,包括雀形目鸟类98种,非雀形目鸟类124种,其中水禽75种;从区系特征上看,共有古北界鸟类148种,东洋界鸟类5种,广布种69种;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鸟类72种,占鸟类种数的32.43%,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36种,还有列入IUCN世界濒危鸟类名录的鸟类.3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鸟类37种。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本区鸟类目、科、属多样性均较高,分别为1.736,2.156,1.805;但均匀性较低,分别为为0.748,0.649,0.643。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看,保护区鸟类科的多样性指数为最高,而目的均匀性指数为最高。本研究为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管理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9日~6月9日,采用样方法对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区域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区域生境特点,将调查区划分为3个大样方,分别为恢复初期湿地(样方1)、恢复中后期湿地(样方2)以及农田(旱田,样方3)。本研究共观察到鸟类12目24科61种。该地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20,其中样方2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73;样方1为0.63;样方3为0.18。多样性指数比较结果表明,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增加鸟类的群落多样性。鸟类群落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可为安邦河湿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峡湿地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胶、辽两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长山列岛)湿地,是我国东部湿地鸟类迁徙的必经“驿站”,和部分鸟类的繁殖区,湿地特点突出,鸟类资源丰富,至今尚未见报道.笔者通过10多年的调查、搜集整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摸清了该区湿地鸟类9目,19科,97种(留鸟3种,夏候鸟6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旅鸟79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鸟16种;并查明不同区域湿地及鸟类分布特点;调查湿地鸟类食物链:浅海植物114种,浅海动物91种,海洋鱼类22目、亚目,72种。  相似文献   

10.
永翠河位于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境内,该河介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由于该河两岸的大树保存良好,每年都有较多的国家I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和II级保护鸟类鸳鸯等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洞巢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中华秋沙鸭是国际上公认的全球性濒危物种。过去,在我国中华秋沙鸭曾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由于我国林区长期的大规模开发,山区河流两岸的大树也大多被砍伐。在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的同时,也使许多树洞营…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珍宝岛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虎林市东部,总面积23750hm^2。多样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本区共记录有鸟类251种,占全省鸟类种数的67.84%,包括雀形目鸟类106种,占本区鸟类种数的41.15%;非雀形目鸟类145种,占本区鸟类种数的58.85%。从留居类型看,包括夏候鸟132种,冬候乌9种,旅乌66种,留鸟39种,偶见5种。从区系特征上看,本区共有古北界鸟类161种,占本区鸟类种数的6414%;东洋界鸟类7种,占2.79%;广布种83种,占33.07%。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列入CITES附录的有49种,列入IUCN《世界鸟类红皮书》的有30种。许多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有些种类已经在本区绝迹。本文在对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同时,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及濒危鸟类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7~2004年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33种,分属2目4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80.48%。其中隼形目24种,鹗形目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由于栖息生境保护的加强和人为干扰的减少,保护区猛禽数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3.
程松林 《野生动物》2009,30(6):314-316
白鹇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鹇种群密度为8.3~20.0只/km^2,最大密度出现在海拔650~1 250 m范围。2008年1~2月我国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对保护区内的白鹇种群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海拔900~1 100 m、长4 500 m的样线调查中发现白鹇尸体(残骸)和羽毛堆等痕迹15只(11♂、4♀)。凝冻灾害对白鹇种群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白鹇食物缺乏、消耗加大和被捕食风险增加等。  相似文献   

14.
2001-2006年,通过对湖南省屏风界候鸟种类及迁徙规律的调查,表明屏风界候乌资源较为丰富,共环志鸟类26科95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同时摸清了该地区候乌迁徙的主要规律,对候鸟迁徙通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该地区鸟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4~11日,对湖南两江峡谷森林公园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通过样线调查法并结合鸟网捕捉,共记录到68种鸟类,隶属于14目31科,占湖南省400种鸟类的17.00%。其中53种属东洋界种类、3种属古北界种类、12种属广布种;留鸟60种、夏候鸟8种。8种鸟类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占鸟类物种数的11.76%。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了鸟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分布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由于地处西伯利亚一澳大利亚候乌迁徙路线,每年都有大量的候乌飞经此地。如何保护这些珍贵鸟类及其栖息地是保护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丰麋鹿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彬  丁玉华  任义军 《野生动物》2010,31(4):192-196
2009年12月,2010年1月、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29科71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8种,占总物种数的11.3%。鸟类的季节型,以留鸟比例最大,占38.0%;鸟类的地理型以广布种鸟类最多,占42.3%。从鸟类数量来看,稀有种的种类最多,占鸟种类总数的50.7%,其留居类型以留鸟最多,占鸟类种数的38.0%;密度最大的优势种鸟类种类最少,占鸟类种数的11.3%,其季节型以冬候鸟最多。7种生境中,落叶阔叶林群落植被结构最复杂,鸟类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而植被结构较简单的互花米草草滩群落最小。  相似文献   

18.
张晋  李显达  方克艰  方克强 《野生动物》2007,28(5):24-26,3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6目41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黄雀就环志2021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1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5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10月16日。回收信息表明,开展黄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