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子与籽棉产量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花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受积温的影响,4-10月份≥20℃积温与籽棉产量的关联系数0.4463;其次为日照时数,关联系数0.4052,第三是降雨量,关联系数0.3133.在棉花生长的4-10月期间,以8月、9月的日照时数和8月份≥20℃的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7201、0.7116和0.7042.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同样表明,积温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得出的回归方程(P=0.0007598,R2 =0.7477)可试用于黄淮棉区两熟籽棉产量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2.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麦后夏直播花生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将起垄种植、苗期中耕、适期晚收等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不同组合形成3种种植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品质和耕层地温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起垄种植+苗期中耕+适期晚收组合表现最好,其对土壤耕层温度提升最明显,产量相关构成指标最高,籽仁品质最优,叶片光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花生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40株·m-2,比密度32株·m-2的处理增产14.7%,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30株·m-2,比密度26株·m-2的处理增产8.4%,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密度为40株·m-2)的产量比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密度为30株·m-2)增产37.5%,两种模式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应用本项研究取得的成果,集成组装了寒地花生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模式,对推动黑龙江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有利于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高其生物学产量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主茎总叶龄;机械精量穴直播稻的分蘖势较强,分蘖叶位低,分蘖发生和分蘖高峰出现早,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较大;机械精量穴直播稻每平方米有效穗263.63,比人工手插和人工撒播分别提高了24.63%和15.25%,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较人工撒播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14.92%和4.59%。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抛栽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序抛栽、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和无序抛栽(对照)不同抛栽方式对比,以研究水稻优化定点抛栽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有序抛栽和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单位面积穴数变异较小.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高峰苗出现期偏迟.有序抛栽和旱育保姆处理可提高抛栽水稻的成穗率.旱育保姆处理有利于降低抛栽水稻的株高.有序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和每穴植株总干重.有序抛栽、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实际产量较无序抛栽分别增产16.21%、10.02%和24.57%.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每穴有效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无序抛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了品种生育特性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2个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70果节和成铃形成高峰早、峰值高;成铃率高,但后期果节形成和成铃量较低,群体果节量偏低,易早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表明,春棉地膜直播处理由于早发、现蕾、成铃集中的特点更加突出,后期易早衰,因而不宜应用;春棉地膜双秆处理能充分发挥品种现蕾、成铃集中的特性,且避免了地膜直播处理早衰的不足,形成较高的群体总量,具有较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麦后移栽棉在适当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其群体结构和产量可以达到一熟春棉的水平,尤其是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方式具有结铃优势强的特点,实行大麦后基质移栽具有产量形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插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植处理的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5~8d,一次和二次分蘖数明显增多,有效分蘖率明显提高;稀植处理的穗长度变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以及每穗粒数明显增多,经相关分析每穗粒数与植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5064 4.4163 X1 3.5070X2 1.6562X3;经产量方差分析结果,12.5穴/m^2的产量最高,其原因与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有关。综合分析结果,密度为12.5穴/m^2宽窄双垄插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冷性的插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水稻机直播增产机理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水播和旱播下机直播和撒播对水稻生长、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播比旱播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在旱播和水播下机直播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以后皆显著高于撒播。水播机直播处理组合最有利于提高叶绿素SPAD值,并显著高于旱播撒播处理。其他条件相同,机直播相比撒播、水播相比旱播皆利于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群体干物质量。灌浆中期‘桃湘优莉晶’和‘原旱稻3号’水播机直播比水播撒播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7.06%、5.75%、4.32%和5.94%、12.68%、4.33%,水播相比旱播光合特性总体表现较优。其他处理相同下,机直播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收获指数皆高于撒播,‘桃湘优莉晶’和‘原旱稻3号’收获指数旱播和水播下机直播比撒播增加2.58%、8.96%和6.22%、7.37%,而旱播机直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与水播撒播差异不显著。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量、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皆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不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摩尔分数呈负相关。研究认为水播机直播相比水播撒播、旱播撒播及旱播机直播在改善水稻生长、光合及产量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2种种植方式对3个品种的产量构成相关性状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双株种植方式较等株距种植更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提高。农大108综合表现优良,其采用穴双株方式种植的产量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达16 327.8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施钾量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花早发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见蕾日期提前3~4 d,见花日期提前2~4 d,吐絮日期提前3~5 d;②株高适宜,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适宜;③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显著增加。对于综合生育特性、棉产量和产量构成,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甬籼69采用机插、抛秧、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生育特点和产量有差异,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的生育特点制订相应的栽培技术,以获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在2种密度水平下不同熟性棉花品种花铃期的光合特性,为南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熟性品种(早熟、中早熟、中熟)棉花为材料,在常规密度(21.00万株/hm~2)和低密度(5.25万株/hm~2)下研究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密度下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略高于常规密度,在低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存在早熟>中早熟>中熟现象,在常规密度下则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在2种密度下3种熟性叶片SPAD值均呈现倒四叶>倒三叶>倒二叶>倒一叶的现象,叶片SPAD值呈现早熟>中早熟>中熟现象。低密度下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均高于常规密度,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株数的差异,低密度下的产量依然低于常规密度。2种密度下的产量性状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因此,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选择21.00万株/hm~2的常规密度和中早熟品种组合能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用生产上常用的3个耐密玉米品种,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构成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行双株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先玉335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采用双行双株种植方式较常规种植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增产3 867.38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缩行距密植方式和缩株距密植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旱地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花生产量差异显著,密度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缩株距密植增产12.9%;株距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5.13%。花生产量达3421kg/hm^2时,密度以28.5万株/hm^2为宜,相对应的种植方式为行距35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杂交早稻“株两优124”为供试品种,在湘北洞庭湖区沅江市进行旱地育秧,小苗带土育秧和湿润育秧的田间栽培试验,研究3种育种方式对杂交早稻的生育特性、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比较,旱地育秧、小苗带土育秧在提早播种的条件下,可使“株两优124”成熟期提早3~5 d,产量增加13%~20...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种不同种植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 ,并做回归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棉株出苗 18~83d ,叶龄随生育天数增加而增长 ,株高、倒四叶宽、果枝叶和果枝数、现蕾和开花结铃数随叶龄的增加而增长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在 14 .2万~ 2 3.1万株·hm-2 的范围内 ,籽棉产量随密度、总铃数增加而提高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对早熟棉花品种单产皮棉 2 2 5 0kg·hm-2 以上、密度 2 2 .5万~ 2 4 .0万株·hm-2 棉田 ,提出以叶龄为核心的动态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以“宁8 8”为试验材料,在奉化地区研究了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抛秧和手插两种栽培方式,机插连作晚稻表现最差,表现为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滞后、分蘖发生迟、分蘖期长、有效穗数低、产量低等.因此,连作晚稻采用机插方式,在栽培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秧龄,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分2次施用分蘖肥,增施穗肥,并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丁涛  秦玉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
研究了水稻几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和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套稻的产量水平略低于机插秧,与常规手栽秧相同,但高于直播稻;而效益是4种稻作方式中最高的。麦套稻生育特性与常规手栽秧不同,主茎总叶片数比手栽秧少1张,苗期出叶速度慢;茎蘖动态表现为分蘖起始叶龄迟,且分蘖发生后急增骤降,高峰苗出现比手栽迟;干物质量拔节前较小,拔节期至抽穗期显著加快,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高,占最终总干物量比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