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生植物的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地位,归纳了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和水华水体水生植物生态治理相关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的水体污染现状,论述常见水体治理措施及效果,着重指出以凤眼莲为代表的速生水生植物控养的可移动式湿地在水体治理中的显著作用。从水体净化效果、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以滇池凤眼莲实验性种植工程的运行为例论述了其在水体净化中的优越性;并特别指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运行主体的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水体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景观用水紧张成为景观建设的一大难题,使用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成为一种必然。介绍了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后的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及指标,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理措施、生物调控法、外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期为再生水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淡水水域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主要危害,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指出要从污染源头着手,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治理技术因不会带来污染物且对环境影响小而受到广泛关注。对当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指出中国北方湖泊生态治理难度大,采用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炭作为基质修复富营养水体,效果较好。另外,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和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水体,效果显著。当前水生植物和基质材料在湖泊富营养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植物生物量利用率低,特别是基质材料退役后未能得到资源化利用,因此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提高湖泊水体富营养生态治理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湖泊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97-8598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常用的治理方法,并对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详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水生动物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赵湘  惠峰  芦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2013,(4):237-238,244
水生植物是一种景观造景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也很显著。该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及其生态功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净化效果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展望了今后水生植物修复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吕志祥  高兵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07-15908
从生态补偿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沙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沙漠化治理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概述了土地沙漠化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涵义及其重要性,并介绍了关于解决生态利益补偿问题的观点。二是现行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导致群众治理沙地的积极性不高。提出应把沙漠化治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建立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最后,探讨了沙漠化治理进程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补偿立法的力度;②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创新;③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创新;④修订相关法律,将生态补偿的具体规定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9.
郑莺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04-106
介绍了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等水生植物种类,综述了其在水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及高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未来高等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1.
叶军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2-7855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方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生物方法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污染少,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于是该文综述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方面发挥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即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藻类的爆发等。针对这些现状,预测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不仅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贡献很大,而且在水体中可以发挥了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综述水体从寡营养状态逐渐演变成富营养状态的过程,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和危害,进而对水体富营养的概念进行拓展,并结合全球范围的最新实例数据阐明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针对目前常规性的水体富营养治理方案,强调植物生态修复的优势,尤其引入水生乡土木本植物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立城水源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了新立城水源水库污染原因,提出了微生物修复、生态恢复、水库内源污染物控制等治理水质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汞对西洋菜的毒害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洋菜是否可以应用于有重金属汞污染的富营养化地表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以不同质量浓度的汞处理3 d的西洋菜为试验材料,测定POD、CAT、SOD的活性、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汞(小于1 mg/L)存在条件下,西洋菜细胞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减轻毒害,可以利用西洋菜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水体中Hg2+质量浓度达到1 mg/L时,西洋菜遭受到严重的氧化伤害,此时西洋菜很难在水体中存活。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机制是目前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建立丹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丹凤县流域治理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治理投入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阐述了建立丹江源头生态治理方面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浮床技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来解决水域富营养化问题。该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有独特优点,既美化保护生态环境,又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且成本低,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分析了生态浮床技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针对目前面临问题,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黑藻和金鱼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采用模拟法研究了黑藻和金鱼藻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强于金鱼藻,是治理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沉水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20.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向辉  李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02-5905
围绕近年来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对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作用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