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在18~32 ℃温度范围内,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西藏卤虫卵的孵化率首先明显升高,由18 ℃时的36.9%升高到22 ℃的63.2%,达到最高值.随着孵化温度的继续升高,孵化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2 ℃时孵化率降至44.7%,比最高孵化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说明,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2 ℃左右,明显低于其它品系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海水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2‰的人工海水,在温度为26℃、28℃、30℃、32℃和pH值为7.5、8.0、8.5、9.0条件下对卤虫卵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表明;孵化条件在pH值为8.5、温度为30℃时,其孵化率为最高(77.97%)。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作为水产养殖中鱼虾育苗的优质饵料,越来越受到青睐.卤虫卵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要获得的无节幼体数的多少.同一品质的卤虫卵,由于孵化条件的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着重对孵化条件之一的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要找出盐度在5—40‰之间对孵化率影响的规律,寻求卤虫卵充分孵化的最适盐度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卤虫卵(含水量10%)对干热和水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卤虫卵对干热的抗性较强,在70℃、80℃和90℃的干热环境中处理90min,对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卤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130℃处理10min,孵化率从90%下降到9%,而处理30min则降为0,卤虫卵对水热的耐性较差,在50℃的温水处理60min,其孵化率降为1%,而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s,则卵的孵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冷冻、双氧水和干燥处理对处于不同孵化进程中的卤虫卵的存活率(孵化率)的影响。冷冻对未经孵化处理的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冷冻1w~8w,基本保持不变。孵化进行了3h的卤虫卵,冷冻8w后,其孵化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孵化进行了6h的卤虫卵,冷冻8w后,其孵化率降低了31个百分点。孵化进行了9h的卤虫卵,冷冻8w后,其孵化率降低了40个百分点。处于不同孵化阶段的卤虫卵经冷冻处理8w后,再经3%双氧水处理10min和40℃干燥处理6h,其孵化率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未经孵化处理的卵的孵化率基本保持不变。孵化进行了3h的卤虫卵,其孵化率再次降低5个百…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优化卤虫孵化条件、提高卤虫卵的潜在经济价值,试验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法分析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利用Design-Expert 12.0分析得到最优试验组合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pH的一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者交互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pH与光照强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越接近中心点孵化率变化量越小;光照强度为2 179 lx、pH为7.9为最适组合,最优孵化率为67.28%。对该试验组合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结果相符。综上,试验得到最适组合光照强度(2 179 lx)与p H(7.9),经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卤虫卵孵化率表现最优,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卤虫卵(含水量10%)对干热和水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卤虫卵对干热的抗性较强,在70℃、80℃和90℃的干热环境中处理90 min,对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卤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130℃处理10 min,孵化率从90%下降到9%,而处理30 min则降为0.卤虫卵对水热的耐性较差,在50℃的温水处理60 min,其孵化率降为1%,而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 s,则卵的孵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8.
根据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原则及湿度控制原则设定各孵化胚龄中每2小时的温度及前、中、后期的温度。统计各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合拢率、封门率、受精孵化率及健雏率,选择20批孵化成绩优秀批次进行各点温度数据整理,每天2、4、6、8时平均温度定为8/n,10、12、14、16时平均温度定为16/n,18、20、22、24时平均温度定为24/n,n代表胚龄,然后绘标准温度曲线。根据孵化的前中后期所需温度绘标湿度标准曲线。经过郑州牧专孵化厂近40万枚种蛋的孵化试验,此曲线的使用不仅直观实用而且可以使胚胎的合拢率提高6-7%,封门率提高6.5-8%,受精蛋孵化率提高4.3-4.5%,健雏率提高1.5-2%。  相似文献   

9.
李杜  王珏 《山东家禽》2014,(3):47-49
关于鸡的孵化温度,国内外已深入研究多年。胡柏年等研究表明,平箱孵化时,孵化温度经常维持在38℃可以获得较高的孵化率。汪植三等研究表明,孵化前10d 孵化温度为38℃时,孵化率较高。 R.Molenaar 等研究表明,孵化蛋表温度为37.8℃时,孵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王建荣  邹洁建  苏力  陈武 《野生动物》2009,30(4):207-209
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孵化介质及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排列方式,研究黄喉拟水龟受精卵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孵化积温为49 896~5566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介质的含水量以8%~10%较适宜.用1:1的沙土混合物作为孵化介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明显.25℃恒温孵化时,雄性稚龟的比例为77.8%,33℃恒温孵化,雌性稚龟的比例为92.9%.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4℃无氧环境中绵羊粪便保存时间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将新鲜绵羊粪便混合均匀后,等分为8份保存,分别测定保存0、3、6、9、12、15、18和21d的虫卵孵化率。参考并改进世界兽医寄生虫学促进协会(WAAVP)推荐的虫卵孵化试验(egghatchtest,EHT)方法,收集线虫虫卵,用24孔培养板孵化虫卵进行重复性试验,记录线虫卵孵化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无氧环境中,保存9d内粪便的线虫卵孵化率可达到50.51%,9d后孵化率急剧下降。结果表明,4℃无氧环境中保存9d的新鲜粪便仍有50%以上的虫卵孵化率,可用于相关试验和研究。这种保存方法,延长了新鲜绵羊粪便采集后的有效使用时间,简便易行,对相关试验或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蝙蝠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置8 种温度对蝙蝠蛾卵的孵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孵化蝙蝠蛾卵的最适温度为15 ℃,卵保存在0 ~5 ℃的条件下15 ~30 天后孵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绒金龟甲(Serica orientalis)在兰州市的生活史、降水量对其田间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室内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黑绒金龟甲的卵期6~9 d,幼虫3龄,幼虫期为53~86 d,蛹期9~16 d,成虫期长达9个多月,即280 d;黑绒金龟甲在兰州一年发生1代,4月下旬入蛰成虫开始出土,5月中旬~6月下旬成虫交配产卵;5月下旬~7月上旬为幼虫危害时期,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转入地下化蛹,8月中旬蛹开始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黑绒金龟甲卵在18℃以下不能孵化,22~30℃时卵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2~35℃卵的历期则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延长;其中,30℃时卵的孵化天数最短,为6.6 d;25℃时卵的孵化率最高,为95.00%,35℃时孵化率最低为21.25%。黑绒金龟甲的发生量与降水量有关,在每一个降水高峰期后,黑绒金龟甲的出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率影响,对丰年虾孵化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24、26、28、30、32℃)、7个pH梯度(7.0、7.5、8.0、8.5、9.0、9.5、10)、7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5个时间梯度(20、22、24、26、28 h)。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独的温度、pH、盐度及孵化时间对丰年虾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并且协同因素对丰年虾孵化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最佳孵化率分别出现在:温度为28℃、pH为9.5、盐度为10‰、孵化时间为22 h。在同一环境下,影响孵化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和盐度、孵化时间、pH。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孵化方案,温度为30℃、pH为9.5、盐度为10‰、孵化时间为22 h,该条件下孵化率达89%。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孵化条件。它直接决定着胚胎的生长发育、生活力及孵化率的高低,因此孵化中正确施温是孵化技术的最关键一环。鸡胚发育的临界温度是,最适宜温度是我们23.9℃,最适宜温度是37.8℃,我们在孵化过程中应尽可能创造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环境。一般来讲,孵化用温有两种方案,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但是恒温和变温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恒中有变,变中有恒。具体操作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能、种蛋周龄及孵化季节等进行细致的调整。一、根据种蛋周龄施温一般来讲,刚开产的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子二代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影响大鲵子二代孵化率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水温、孵化密度)、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从理论上阐明孵化水质的离子比例平衡直接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调节水和水库水适合孵化,孵化率分别为53.3%和46.7%;过高、过低孵化水温都可导致大鲵胚胎发育停止,适宜孵化水温为16~22℃,最适水温为(20±1)℃;孵化密度以每筛(25 cm×35 cm×6 cm)放150颗受精卵为宜(孵化率为48%)。在本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鲵孵化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平均3%,提高到2003年的平均18%。  相似文献   

17.
经对140枚鸸鹋卵人工孵化的观察,发现孵化的适宜温度为36.8~36.4℃,湿度的适应范围为27%~61%,孵化期卵减重率在13%~17%时能得到最佳孵化率.卵平放并进行上下180度翻转能大大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  相似文献   

18.
以莱茵鹅、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莱茵鹅全程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4.80%,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6.93%,提高2.13%(P〈0.05);籽鹅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5.84%,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9.23%,提高3.39%(P〈O.05)。莱茵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6.46%、88.17%、86.15%(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适宜温度为6-30%,低于5℃时进入休眠状态,并且明显萎缩,温度低于-5℃时就会冻死。蚯蚓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但孵化率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孵化温度对种蛋出雏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1 d出雏法记录孵化厂内的5批种蛋,并对孵化机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风门等进行记录,了解孵化出雏机各因素对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下5批种蛋的孵化率分别为76.8%、77.7%、83.2%、68.3%、80.0%;温度设定1~3 d为38.0℃,4~6 d为37.8~37.9℃,7~12 d为37.8℃,13~18 d为37.6℃,19~21 d为37.3℃或1~18 d的孵化温度为37.8℃,出雏温度均控制在37.3℃,设定的孵化温度均能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说明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