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养鱼水体施磷有学问每年6—9月是鱼类盛长季节,此时大量鱼类排泄物、残饵、生物体分解致使水体氮、磷含量严重失调,池塘水体中含磷量不足。此时施用磷肥有特别重要意义,但应掌握正确施磷技术才能发挥更大效益。应做到:1.选用最理想的过磷酸钙肥料,其次可选用钙镁...  相似文献   

2.
在渔业生产中,人们常在池塘中施用无机磷肥来促进池塘生物的生长,从而为鱼类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由于施肥不当而造成池水中的有效磷遭受损失.或施用量过多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了渔业生产。为此现将池塘施用无机磷肥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来说是一个特殊季节,一是外界和水体的温度在增高的同时又时常受倒春寒影响而降温。二是对北方地区室外池塘养殖来说由于冰雪刚刚消融,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封期,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代谢物富集于池水中,此时的池水水质清瘦、污浊、溶解氧低、有毒有害物质增多,水体中有效的营养物质通过一个冰封期已基本消耗殆尽。三是池塘中的鱼类经过一个漫长的越冬期,此时的鱼类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疾病。结合全国水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水产养殖中,磷是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这是因为水体所含磷的浓度通常较低,而浮游植物在茂盛生长时则需吸收较多的磷。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磷是很有效的无机肥,能提高池塘养鱼产量,近20年来,磷肥已被广泛应用于池塘养鱼。  相似文献   

5.
正氮、磷含量是刺参养殖池塘水质中极为重要的指标。氮、磷是池塘中藻类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是限制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但氮、磷含量超标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甚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导致养殖生产效益下滑。随着春季天气回暖,池塘藻类繁殖开始增多,对氮、磷的吸收利用也增加,此时需对氮、磷含量有严格要求,藻类吸收过程应符合或接近米氏方程,以保证藻类正常生长的同时不影响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6.
2007年9~10月,我们在武汉科洋公司养殖基地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分别存初始条件相近的池塘围隔(围隔面积3.14米^2/隔)中施用碳铵+磷肥+粪肥、碳铵+磷肥、尿素+磷肥和科洋水产专用生物肥,每种肥料做三组重复实验,对实验过程中水体水质及鱼类增长的重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儿也部分达到商品规格,池塘载鱼量趋于饱和,为减轻池塘水体的载鱼负荷,必须根据市场上的行情,陆续将池塘养殖成鱼上市销售。但在捕捞过程中,频繁的拉网、并塘和放养操作极易造成鱼体受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但是因增加投饲施肥,水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淡水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我国池塘养殖已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的精养技术模式。由于池塘精养大都是半封闭式净水养殖,养殖过程中投加的饲料、化学残留物以及水产品的排泄物长期积聚在水体中,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1]),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和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水环境恶化。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夏天时,养殖池塘的鱼常在水体表层出现缓游、漫游、群游等异常活动现象,此时应及时查明游塘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避免死亡。经我们近年的调查,鱼类游塘大致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 施放磷肥能增加磷肥源,调节水体中的氮、磷比例,使水体中的氮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1983年5—7月,我们在郊区人和公社的100多亩新挖鱼塘中施用磷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是池塘水温最高的季节,水温是决定鱼类生长的关键因素。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为了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安全度过酷暑季节,夏季池塘管理比其他时期显得更为重要。夏季池塘常出现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的情况,这种水体透明度10~20厘米,水体表面不  相似文献   

13.
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水产饲料的广泛使用 ,由此而产生的水体环境氮磷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有研究证实 ,饲料中 70 %左右甚至更多的氮、磷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当氮、磷在养殖水体中逐渐富积并达到一定值时 ,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并严重威胁到鱼类生存  相似文献   

14.
<正>罗非鱼是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鱼类,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罗非鱼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受养殖密度的限制,单位水体产量不高。流水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强化养殖,有利于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水中溶氧、增强鱼类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的功  相似文献   

15.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条、鳑鮍、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一、清除方法药物清除,用生石灰、漂白粉、茶枯等结合清塘一次进行;化肥清除,长期采用碳铵与磷肥混施,利用碳铵水解释放出的离子氨和非离子氨形成的氨水,能使野杂鱼苗致死;用丝网等网具捕捞清除。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我县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养殖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江河放流增殖、水库养殖及池塘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鱼类品质及养鱼效益相差较大,鱼类肉质与水体溶氧量关系密切,以水体溶氧量与草鱼单位价格高低为例,依次为:江河放流增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为解决草鱼池塘养殖产量与价格的矛盾(即高产并不能高效),我县水产  相似文献   

17.
鉴于养殖水体大都处于“磷饥饿”和氮、磷比例失调的状态,如经常施用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可以有效地改良水质,提高水体肥力,从而提高养殖产量。由于磷肥极易生成难溶物质沉淀,或被吸附固定,因此实际施用时,必须特别注意如下几方面,以减少有效磷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相应造成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增多。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养殖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养殖池塘的尾水、  相似文献   

19.
正罗氏沼虾池塘养殖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增加,易造成水体有机物和氮、磷无机物含量日益丰富,从而使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微生物和浮游动物。此时,遇到强降雨或者连续阴雨天气时容易引发倒藻现象,进而导致水质恶化、水体缺氧,如果应对不当会诱发罗氏沼虾大量死亡。我们针对一起倒藻事件的安全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广大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20.
<正>鱼菜池塘共生养殖技术,是利用适宜在水中生长的蔬菜吸收池塘养殖鱼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残饵、鱼类排泄物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实现水中养鱼、水面种菜立体生产,有效净化池塘水体,维持水体稳定,减少渔药使用,提高养殖鱼类品质和产量,并获得优质蔬菜。鱼菜共生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历史不长,笔者在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经过1年的试验研究,利用豫选黄河鲤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