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内蒙古岱海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岱海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内陆湖,由于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湖的污染物质增加,根据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岱海全湖属于劣Ⅴ类水质,其中湖水中氯化物、矿化度超标严重,已接近咸水湖标准,此外,湖水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与90年代相比,湖泊水质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岱海水质环境演变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岱海是内蒙古渔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本文分析了岱海的水质现状与环境演变,并与近四十年来水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岱海水中总含盐量不断不升,现已达4.31%,属半咸水性湖泊,特别是氯离子增长率较大,其含量己威胁到湖中鱼类的繁殖,另外岱海水质营养盐匮乏,限制了水中初级生产力,对渔业资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近20年博斯腾湖与岱海水位变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岱海和博斯腾湖是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个典型湖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位都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但在表现上却很不一样,尤其是80年代中期之后,水位一涨一落。本文从水盐平衡出发,通过对两处湖区气候、人类活动、湖泊水量和盐平衡的分析认为,岱海水位下降主要是流域上人类活动加剧的结果;而博斯腾湖水位上升则主要体现了水文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近年干旱区西部暖湿化作用下上游山区降水增加和冰川消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40年来内蒙古岱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内蒙古岱海为地处东南季风区边缘的内陆封闭湖泊,近40多年来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持续萎缩。结合历史文献,本文回顾近代岱海湖面涨、水位波动的历史,进而对近40年的岱海水量平衡要素,以及气候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岱海湖面波动气候变化的反应敏感,气候变化仍是近40年来岱海湖泊水面萎缩、水位波动的根本原因;现代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是岱海萎缩的强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于内陆湖泊,由于存在补给能力小、换水周期长、咸化趋势明显等自身的一些特性,开发利用中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湖泊本身又是内陆地区极为重要的经济源泉,不可能不去开发。如何在利用的同时又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岱海为例,通过对藻类生长环境和潜在经济价值的分析,以及对西部湖泊资源条件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探讨了利用湖泊自身条件和特殊的技术手段,在内陆湖泊进行封闭式管道化微藻生产的可行性及若干优势,尤其在农业新产业价值和避免污染以及减少湖面蒸发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在广大西部湖区推广微藻养殖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博斯腾湖的咸化与淡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斯腾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南疆经济建设中很重要。本文对该湖概况、湖体效应、水质演变、水盐平衡、生态环境等作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治理建议,对湖水淡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岱海生态与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岱海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内陆湖,历史时期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经历多次扩张和收缩,最大水域面积曾达到760 km2。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湖区农业活动的加强,岱海的补给水量急剧减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岱海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呈现出明显的加快趋势;与此同时,湖水的矿化度不断升高,咸化现象已十分明显;受农业活动和城镇生活的影响,岱海水体的富营养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岱海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人类对流域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污废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只是起到了加速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43年岱海湖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岱海湖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岱海湖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上升幅度为最大,高出多年平均水平0.63℃;而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则呈现出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64mm/10 a和-12.98 mm/10 a;结合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80年代是冷湿向暖干发展的过渡期,而90年代以后湖区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所引进美国生产的离子色谱仪(Dionex ion chramatgrahg16,以下简称IC),经过几年的实践,获得了大量比较准确的土壤盐分分析数据。同时,减轻了分析工作的劳动强度。现将这方面的工作简要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水盐变化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研究博斯腾湖水盐变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经分析,1958年博斯腾湖的矿化度并非人们所认为的0.39 g/L,而应是0.56 g/L。扬水站的建立抑制了博斯腾湖总盐量的上升,使博斯腾湖的总盐量从1.30×106t这个平衡点,回落到目前的9.60×105t平衡点上。并分析了未来扬水站东迁后博斯腾湖的总盐量的平衡点为8.50×105t。  相似文献   

11.
岱海水盐变化原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泊水文要素变化出发,基于湖泊和流域的关系,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近50 a来岱海水位、矿化度等水文要素变化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对封闭及较小尺度的流域面积等自身特性,决定了其水资源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脆弱性;而近年来流域上的人类活动,增大了降水径流滞留时间和蒸发作用,蒸发的水汽随环流流出流域,最终导致汇入流域的持水量和汇入湖泊的水量不断减少,矿化度在湖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浓缩升高.最后就变化趋势及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与土壤盐渍化防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内蒙古磴口县为例 ,对沿黄 (河 )灌区水资源利用及土壤盐渍化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现阶段采用引黄河水灌溉与竖井提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是较为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以控制耕作区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目的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5 .8,以调控磴口灌区水资源为目标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 .2∶1 ;水泥渗漏型管道是较为理想的渠道输水方式 ,可减少渗漏损失 7.2 4 %~ 31 .1 4 %。同时 ,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可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 ,采用竖井以灌代排可使区域内平均脱盐率达 4 2 .8% ;春季用 1 5 0 0m3 /hm2 黄河水快速洗盐 ,可有效抑制土壤返盐 ;渠道防护林的营造可使农田地下水位降低 1 0~ 4 5cm ,影响范围达 35m。在沿黄 (河 )灌区进行合理的水盐综合调控 ,是解决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疆艾比湖流域盐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艾比湖流域的野外考察,以及沿途访问、咨询,分析了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加剧的原因、危害以及提出几点治理的办法。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主要是:阿拉山口强劲的大风;丰富的盐尘源;地表干燥、疏松,植被屏障衰退和丧失。近几年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得盐尘源地扩大和地表状况恶劣,造成艾比湖流域盐尘加剧。盐尘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工农业和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已经危及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所以治理盐尘刻不容缓。由结果分析要治理艾比湖流域的盐尘,需要减少提供盐尘的源地,改变地表恶劣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乌梁素海芦苇资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广泛调查并取得大量详实资料基础之上,探讨乌梁素海芦苇资源近30年的演变规律。发现乌梁素海芦苇资源经历了一个分布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少到多的过程,现在稳定在1×105t左右。芦苇资源的扩张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入湖水量、营养负荷、矿化度等。芦苇产量和河套灌区的排水量,施肥量尤其是氮肥使用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河套灌区农业活动导致的湿地状态改变是乌梁素海芦苇群落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