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种与改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甘薯选系失传,因而自1946年以来,台湾省嘉义农业试验站从日本、菲律宾、美国和中国大陆引进了一批甘薯品种。到1970年,已引进了100多个品种与无性系(Wang.1976),并以下列目标  相似文献   

2.
1913年,台湾从印尼爪哇东部引进一个甘蔗杂交花穗,由这些种子成功地培植出230株甘蔗实生苗,从此,台湾甘蔗育种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百年几代甘蔗育种者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一共选育出甘蔗栽培品种206个,其中F系列品种178个,新台糖系列品种28个。其中日据时期的1920~1944年间,台湾选育了F系列品种1-134;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后,实施了一套深入细致的甘蔗育种方案,一共选育了72个甘蔗品种,其中1956~1977年间选育F135-178,1979~2004年间选育了新台糖1-28号。其中很多选育出的甘蔗良种大都具有高产高糖、早熟、抗病性强等特点,如F108、F134、F160、F164、新台糖1号、5号、9号、10号、15号、16号等,这些品种一经推广,就马上都成为台湾省各个时代各蔗区的当家品种,深受广大台湾蔗农的喜爱。台湾育种者选育出来的甘蔗品种不仅在台湾受到蔗农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大陆甘蔗科研机构、农业推广部门和广大蔗农的青睐。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陆与台湾蔗糖业交流与合作开始起步,1946年,福建协和大学农艺系从台湾引进一批台湾育成的优良品种,其中F134成为福建第一代甘蔗主栽品种,同时,也成了国内许多的杂交亲本最重要的材料,为整个大陆蔗糖业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大陆许多甘蔗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部门先后从台湾引进具有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农艺性状好等特1生的新台糖系列的甘蔗品种,如新台糖1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5号等,经过各地的引种、试种、区试,很多新台糖系列品种都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深受广大蔗农的喜爱。其中新台糖10、16号已成为许多甘蔗生产大省的当家品种,新台糖1号也成为海南省的当家品种。随着两岸科技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台湾甘蔗良种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广东省甘蔗选育种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别私人甘蔗场引进台湾及引进菲律宾的甘蔗品种。解放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顺德五沙设 立了甘蔗试验场,大力推广台糖134,使该品种在长达20年时间内一直成为广东省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前言从前日本把大麦只做为粮食作物栽培,没有适于做啤酒的大麦品种,在明治时期引进的外国大麦品种中,黄金在各地广泛栽培,它基本适合啤酒大麦的品质要求,直到六十年代还是啤酒大麦的主要栽培品种。后来,随着麦芽制造方法、酿造方法、啤酒类型,特别是日本国内大麦的自给程度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育种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育种系统由创造遗传变异,变异的选择与稳定,品种评价和品种推广4个子系统组成,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此外还针对目前玉米育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品种选育与市场开发脱节等,并根据辽宁省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努力创造新种质、引进新种质、增加早代自交系种植密度以及改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育种业,以适应国内外玉米育种形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能跟上或引领世界玉米育种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常汝镇(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美国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国家,十分重视资源的引进,1993年2月美国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4254份,新种质的创造、新品种的选育有一套完整的登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推广的新品种338个。美国已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8.
拓宽甜菜育种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我国甜菜育成品种存在变异系谱和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限性。实践证明,通过引进国外种质资源并导入野生种质、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途径方法,能拓宽遗传基础,创造不同类型新品种,使甜菜育种工作上一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叶锈和白粉病是乌克兰南部冬小麦最常见的病害。为了预防其对小麦的危害,首要的是要培育出在当地具有抗病性的品种。解决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乌克兰南部所栽培的小麦品种中能够用作抗源的材料很少。为了培育出抗病品种,应引进其他地区——一般是国外的品种,应当指出,引种不仅能带来丰产、矮秆、抗病等优良性状,同时会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丰富、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相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型外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及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廖文孝 《麦类作物》1997,17(5):21-22,45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前景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上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艇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小  相似文献   

12.
大豆品种跃进4号作为杂交亲本的育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品种跃进4号作为杂交亲本的育种效果苗保河(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荷泽市,274000)跃进4号大豆品种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于1967年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杂交材料为莒选23×5905(新黄豆×铁角黄).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品种,1971年被命...  相似文献   

13.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14.
台湾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台湾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历史,重点探讨了台湾在野生资源收集、栽培良种引进以及自育品种选育策略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以期为大陆甘蔗育种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平均年种植面积约133万hm^2。辽宁省的玉米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在于生产成本高,不具备价格优势,品种单一。加入WTO后将有利于玉米品种资源和育种技术的引进,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加速辽宁省玉米种子产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玉米深加工利用,实现产品增值。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油菜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3,17(2):99-102
俄罗斯的油菜育种工作开展较早,育成品种较多。主要介绍了俄罗斯在油菜双低育种、黄籽育种、低纤维育种、抗寒育种、芥菜型油菜芳香油育种等方面的成果与进展,并对俄罗斯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部分品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引言   1 91 3年 ,台湾从印尼爪哇东部引进一个甘蔗杂交花穗 ,由这些种子成功地培植出2 30株甘蔗实生苗 ,从此 ,甘蔗育种工作正式开始 ,到目前为止 ,一共选育出栽培品种 2 0 4个 ,其中 F系列品种 1 78个 ,新台糖系列品种 2 6个。日占时期的 1 92 0~ 1 944年间 ,台湾选育了 F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地区的棉花生产已由一年一熟及麦套移栽向麦(油)后移栽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北方短季棉品种的育成和引进,江苏省麦(油)后棉面积已超过棉田面积的1/3。然而,品种配套问题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19.
纯系育种     
纯系育种是利用现有品种(群体)中的自然变异,通过系统选择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我国一些著名水稻良种,例如早籼矮脚南特、矮南早1号,中籼扬稻1号和2号,北方粳稻辽盐2号,南方晚粳鄂宜105、沪选19等都是通过系统育种获得的。(一)纯系育种的理论基础1.自然变异论自然变异在作物中普遍存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基因突变,以及农艺性状尚未完全真实稳定的品种引入不同生态地区而出现的“环境分离”和“微小差异积累”等可遗传的变异。虽然自然变异发生频…  相似文献   

20.
韩国茶树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是由中国引入,茶叶多为中小叶种。韩国主产绿茶,80%的茶园是当地群体种,20%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的无性系品种。宝城茶叶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已经开发了7个无性系新品种。目前,在韩国最常用的是自然选种和杂交育种两种方法,另外,在组织与器官培养、分子标记、转基因育种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韩国的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