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5个特色食用菌品种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桃红侧耳(Pleruotus salmoneostramineus)菌丝生长速度快,现蕾早,产量低,菇体轻,色泽艳丽。榆黄菇口感好,可用于观赏采摘;桃红侧耳纤维含量高,适于早采,可开发药用价值或者观赏采摘。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域柳松菇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同工酶技术和RAPD技术对7个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柳松菇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两种方法的分析 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地域差异对柳松菇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有明显影响,不同地域中分布的柳松菇菌株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柳松菇的杂交亲本选配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柳松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柳松菇对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柳松菇水提物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柳松菇对急性CCl4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用菌添加剂研究推广较快,为进一步提高榆黄菇的生物产量,在对现有主要食用菌添加剂了解、比较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蒽肥,菇乐、菇壮素、氨基酸多元微肥四种有代表性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在榆黄菇拌料生产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无论是单一施用或混配施用,均能明显促进榆黄菇菌丝生长,提高其产量,以每50kg培养料添加15ml氨基酸多元微肥或20ml菇壮素或混配添加5ml蒽肥 125ml菇乐 5ml菇壮素增产效果显著,榆黄菇生物效率均在155%以上,高出对照20%以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覆土当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于菌床上盖一层1cm厚的砂壤土或菜园上,一般可增产10%左右。2磁化水处理在菌丝长满至第一潮菇形成时,用4000高斯磁化水处理,能提前7-15天出菇,生产周期可缩短10天左右,增加l-2个潮次,产量提高15%左右。3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块、瓦块等重物,对菌丝施加重力刺激,会在其镇压周围出现许多原基。4插片刺激当平菇菌床菌丝长满后,用小木片。竹片等插在菌床上。l周内,菇蕾即沿插片处大量发生。插片所给予的物理刺激,能改变菌丝贮存物质的流动方向,促进菌丝的扭结,促使原…  相似文献   

7.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引进和自有保藏的猴头菇菌株共8株,在江苏地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进行猴头菇菌株的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菌丝液体发酵生物量以及出菇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筛选到一株产量较高性状较好的猴头菇品种(中国农科院保藏号CAHHFT一7010),为进行适合本地栽培的猴头菇新菌株诱变选育提供了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9.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0.
陈若霞  应霞玲 《食用菌》2000,22(1):13-14
柳松菇(Agrocybe cylindra),又称柱状田头菇、柳环菌、茶薪菇等,在日本、韩国等国有较多栽培,日本的九洲等地春秋季还常有野生柳松菇出现,菌盖呈褐色并带丝绸光泽,幼时为半球状.直径1~1.5cm,伸展后直径3~10cm,有菌环,孢子印褐色椭圆形,一般应在开伞之前菌盖呈半球时采食,味脆嫩,久煮不烂,适于炒、烧、汤食及作火锅菜,也可加工成罐头或小包装,是一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我所通过日本枥本县北研株式会社的大森清寿先生和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引进了柳松菇3个菌株,于1995~1998…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伞和滑菇的解剖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伞和滑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伞和滑菇菌丝均为白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形状、颜色相近,菌柄都中生,具菌幕,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形状接近,表面光滑含油滴.黄伞气生菌丝多,并产生分生孢子,滑菇出菇晚,黄伞菌盖菌柄上着生鳞片,滑菇表面覆有一层粘液.黄伞的孢子相对大些,滑菇产孢量大,颜色浅内含油滴较大.  相似文献   

13.
柳松菇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王南  谭琦 《食用菌学报》1998,5(4):56-60
近年来,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作为一种食用菌新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及一定的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括介绍了柳松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和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汽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I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L9319和香菇9608的双核菌丝,分别与香菇L808的单核菌丝进行双单杂交,再将杂交子放于高温环境进行逆境胁迫试验。逆境处理后的香菇杂交子大部分出现菌丝失活,部分能够继续生长的杂交子扩大培养后,其中大部分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不延伸的现象,最后获得11株杂交子进入出菇试验。栽培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的部分香菇杂交子表现出高产、高温出菇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21,(5)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南平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卵泡长根菇菌株,进行4株卵泡长根菇菌株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N-1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最高,但菇盖厚大、柄短,市场认可度不高。菌株HG-1表现优良,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高,菇形好,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沼渣做主要原料对8个茶薪菇菌株进行了栽培品比试验,选出了一个适宜沼渣栽培的菌丝粗壮浓密、出菇效果理想的菌株——试验代号为“101”的茶薪菇菌株。试验结果证明:生物学效率一般在80%以上,菌丝后熟到位的菌袋,第一潮即可达到53%,商品率90%左右,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氮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1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湖北省十堰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株野生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进行驯化试验,研究其最适菌丝生长和出菇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 6~7、碳源为淀粉、氮源为蛋白胨.用木屑与棉籽壳混合培养基质(木屑68%,棉籽壳20%,麸皮10%,...  相似文献   

20.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