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选择性计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C培养基只能计数干酪乳杆菌,MRS-水杨素(或山梨醇)培养基可以计数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而MRS培养基可以计数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于是通过减法原则就能从混合物中单独计数它们。另外,MRS-NNLP培养基也可用于选择性计数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relaanatipestifer,RA)可感染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1,2]。目前,在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RA感染是造成肉鸭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特性1....  相似文献   

3.
炭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对人类危害大,所以发现病例需快速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在类症鉴别上,排除类炭疽杆菌很有必要.今就其鉴别技术简述如下:1快速串珠试验此法鉴别结果快,只需1.5~3小时,且方法简便,R需实验室常用器材和药品,无需特殊设备.滤纸片上青霉素的浓度需在200单位以上,炭疽杆菌都能形成串珠,而类炭疽杆菌则无.2美腹抗体试驻发应杆菌呈现田供,而类炭疽杆菌呈明他3运动力检查用*满法和半固体培养基法,炭植圩首无运动性,而类发疽杆菌有根毛,…  相似文献   

4.
试验初步研究菊粉对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在MRS 培养基中添加1%、2%、3%和4%的菊粉,测定2株菌生长的OD600nm位和pH。结果表 明,当菊粉添加量为1%时,促进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 生长OD600nm最高为2.799,pH从5.98降到3.59;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OD600nm最高 为3.051,pH从6.55降到4.74。  相似文献   

5.
动物黄杆菌感染国内尚无报道,文献中记载:黄杆菌感染可引起新生婴儿败血症和脑膜炎、实验动物极少发生,仅见1例鱼发生心内膜炎,另黄杆菌属的伪鼻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eudomallei)常是人、猴、兔、豚鼠、山羊、猪、狗、马、牛的致死性疾病,但未提及猫。我们在诊断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一鸟场饲养的波斯与家猫杂交种1例,3—4月龄,发病4天,最初不吃,以后喘、  相似文献   

6.
在含有13种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FOS(Vilof)、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短链菊粉、长链菊粉、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抗性糊精、聚葡萄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唯一碳源的纯培养基上,比较12株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24?h和72...  相似文献   

7.
牛,羊,猪产气荚膜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牛、羊、猪产气荚膜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卢中华,毛春生,王自振,曹定盈(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侯安祖,刘香仁,陈洪科(河南省兽医防治站)1989年以来,在豫东、豫西南和安徽西部地区散发一种以牛、羊、猪突然死亡、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急性出...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人和许多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之一,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籍菌群.1899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Tidder首次从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中分离到了该菌,并指出它对乳儿的营养和预防肠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自那以后,经过人们多年不懈的研究,现已认识到该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参与免疫、营养、消化和保护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就对双歧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双歧杆菌制剂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在已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利用一次PCR反应可同时扩增出APP的256 bp、Pm的457 bp、HPS的822 bp的特异性片段,建立了HPS、Pm、APP的多重PCR实验室诊断方法。该复合PCR可检测60 pg的HPS、120 pg的Pm、50 pg的APP。利用该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猪体内分离到的39株细菌,结果显示HPS、Pm、APP分别为12、16、2株,对39份病料的检测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可见该方法适用于HPS、APP、Pm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痤疮丙酸杆菌(PA)对小鼠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影响,从人的面部皮肤分离得到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通过培养性状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证实7株菌为PA.经ELISA检测发现PA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存在免疫交叉反应.以PA免疫小鼠15 d后用10倍LD50的APP攻毒,观察1周,最高保护率为60%;将制备的抗PA高免血清注射小鼠,分别用10倍LD50的APP血清1型、APP血清5型感染小鼠,保护率均为100%.结果表明,PA对APP血清1型,APP血清5型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1~ 2月 ,某集约化猪场 ,其产仔舍和育成舍均为网上饲养 ,本场已多年未作猪肺疫免疫 ,1 999年 1 2月份生产的一批仔猪 ,2 8日龄断奶转入保育舍 ,第 1周土霉素拌料未出现异常情况 ,第 2周开始发病 ,发病仔猪皮肤苍白 ,呼吸困难 ,腹泻 ,体温 40 .5~ 42 .5℃ ,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舍转入 32 0头仔猪 ,发病 85头 ,死亡 64头 ,死亡率为2 0 % ,发病 7~ 1 0天死亡。最后经过药敏试验 ,发病仔猪肌肉注射环丙沙星 ,全群环丙沙星普防 ,加强猪舍及环境卫生管理 ,对猪舍墙壁、地面及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才扑灭了这场疫病。2 临…  相似文献   

13.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而且又可能被用来制各生物战剂,因此,对它的研究十分必要。然而,由于过去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在鼻疽杆菌免疫学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生物学各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该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纯度、高特异性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而可靠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和结果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Apx-VIA基因序列、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5条引物。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模板的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342bp,485bp和1258bp。复合PCR对1~12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标准株,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1~15型副猪嗜血杆菌以及25株经生化鉴定确认为上述三种细菌的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均获得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以猪放线杆菌、吲哚放线杆菌等14种常见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检测,结果仅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产生了可以和上述三个特异性条带明显区分的PCR产物。复合PCR针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14pg、34pg和37p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复合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关益生素在动物体内作用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益生素应是活菌,必须活着到达动物肠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它必须具有抵抗胃酸和胆碱的能力.另外,也有人报道,用死菌喂给动物也具有与益生素相同的饲养效果.针对这些问题,试验主要探讨活菌、死菌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人工胃液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和胆碱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4月中旬,广西贺州市某养殖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头颈震颤,脚软,运动失调,排黄白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系统检查,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1999年4月1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樱桃谷鸭800只,分别放置4间育雏舍育雏,每间200只。饲喂市场个体户销售的饲料。4月15日脱温,混养在一个池塘内。当时的环境温度:白天为20~23℃,夜间是13~1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自由采食塘边空地上的饲料,晚上赶进塘边临时…  相似文献   

17.
坏死梭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G-)杆菌,可以依据坏死梭杆菌的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试验、耐药性试验、酶特性试验等进行检测。根据坏死梭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16 S~23 SrRNA基因间序列以及rpoB基因序列,可以对其进行菌种水平上的鉴定;根据坏死梭杆菌的gyrB基因序列和白细胞毒素操纵子启动子区序列,可以对坏死梭杆菌进行亚种水平的鉴别。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发展也为坏死杆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llosis multocida)可感染多种畜禽、皮毛动物、野生动物和野禽,引起发病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皮毛动物养殖和野生动物保护危害严重。在我国,黑熊、小熊猫、豺、狼、麝鼠、鹿、斑马、水貂、蓝狐和孔雀均有发病死亡的报道,国内外未见有虎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报道。2004年7月至8月问,我国某动物园养殖的3只东北虎发生急性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动物实验和生化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歧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能够改善和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机体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食品以及饲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双歧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双歧杆菌制剂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患病母畜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阴道炎和乳腺炎等;患病公畜表现为睾丸发炎、肿大、上缩,精索粗硬,附睾炎、阴囊肿大。而目前防控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疫苗进行防控,近些年来布氏杆菌病疫苗发展迅速,主要介绍了4类重要的布氏杆菌病疫苗,期望对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