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在海拔高度近4000m的高寒牧区对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只能达到孕穗期,其中丹麦444、巴燕5号和选18等3个品种的青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3号,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21个多年生禾草品种的引种试验表明,其产草量和越冬性能,上繁草中以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下繁草以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同德)、星星草为好。混播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30%+中华羊茅70%的垂穗披碱草70%+西北羊茅30%在第二、三年群落结构和产草量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单播。说明在高寒牧区利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解决人工草地品种单一,优化群落结构,提高产草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不同燕麦品种单播,同时抽取甜燕2号与箭舌豌豆混播进行分析,旨在探求单播与混播产量哪个更好,以实现产量最大化。实验结果表明,箭舌豌豆单播出苗率为98%,甜燕2号单播出苗率为99%。而甜燕2号和箭舌豌豆混播出苗率达到100%。二者混播种植,燕麦给箭舌豌豆提供支撑,箭舌豌豆给燕麦提供营养,营养价值高、产量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黑龙江省寒地黑土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并对优质燕麦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试验选择林纳(Avena. sativa L.cv. Lena)、青海444(Avena. sativa L.cv. Qinghai No.444)、青引1号(Avena. sativa L.cv. Qingyin No.1)、青引2号(Avena. sativa L.cv. Qingyin No.2)和甜燕麦(Avena. sativa L.cv. Qinghai) 5个燕麦品种进行单播处理,分别测定其株高、小穗个数、籽粒个数、茎叶比、千粒重和干草产量,并对5个燕麦品种的6个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优质燕麦品种。其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林纳燕麦进行单播和混播试验,单播试验设置了4个播种量(90,135,180,240 kg/hm~2),分别测定其干草产量;混播试验采用林纳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混播组合,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00%林纳燕麦,播种量为180 kg/hm~2),75%燕麦+25%箭筈豌豆、50%燕麦+50%箭筈豌豆、25%燕麦+75%箭筈豌豆,行距均为30 cm,分别测定其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株高随燕麦生长逐渐增加,青海444在生长末期(2016年7月26日)时株高最高,在蜡熟后期达到123 cm;各品种的小穗个数差异不显著;林纳的籽粒个数多于其他4个品种;甜燕麦的茎叶比、千粒重、干草产量比其他4个品种均具有优势;灰色关联度表明甜燕麦林纳青海444青引1号青引2号,但甜燕麦倒伏情况较为严重,说明林纳燕麦更适宜在寒地黑土区种植。不同播种量处理下随着播种量增加林纳燕麦的干草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适宜的播种量为180 kg/hm~2,干草产量达到8 136.76 kg/hm~2;林纳燕麦和箭筈豌豆最佳的混播组合为75%燕麦+25%箭筈豌豆,混播中林纳燕麦干草产量为8 551.05 kg/hm~2,比对照(100%燕麦)干草产量提高了5.09%,比单播播种量为135 kg/hm~2(75%燕麦)的林纳燕麦干草产量提高22.67%。综合各品种燕麦的农艺性状和燕麦单播及混播试验结果,说明林纳燕麦是最优的燕麦品种,单播的适宜播种量为180 kg/hm~2,最佳的混播组合为75%燕麦+25%箭筈豌豆。  相似文献   

4.
在高寒牧区用燕麦和箭筈豌豆通过混播、单播以及混播地灌溉、施用腐熟羊粪与尿素磷肥不同施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播(3:1和3.5:1)干草产量分别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提高了4702.50kg、536.10kg、4329kg、4987.50kg,混播最佳比例为3:1;二次灌溉较一次灌溉干草产量提高946.5kg/hm2,增幅达到16%;每公顷施用腐熟羊粪15000kg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腐熟羊粪产出4.2kg干草;每公顷投入112.50kg尿素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尿素可获得435kg的青干草,每公顷投入225kg磷肥时,投入产出最多为每公斤磷肥可产出193.50kg青干草.  相似文献   

5.
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0年9月~1991年3月在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对意大利黑麦草(简称黑麦草),燕麦和光叶紫花苕(简称光苕)的混播比例进行了实验。每种混播组合设四个比例,豆:禾分别为85:15,70:30,50:50,25:75;通过对产量测定、营养成分分析和群落结构的观察,选出了混播最佳比例。光苕和黑麦草混播以70:30为最好,其产量较单播光苕提高70.05%,较单播黑麦草提高57.15%。光苕和燕麦混播以85:15为最好,其干草产量较单播光苕提高62.53%,较单播燕麦提高45.92%。  相似文献   

6.
青海东部农区不同山地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证明,每公顷燕麦150—187.5kg、箭舌豌豆75—60kg的混播量均适于我省农区低、中、高位不同山地,其中以燕麦150kg、箭舌豌豆75kg的混播比例为最佳混播组合量,其鲜草产量比单播燕麦及箭舌豌豆分别增加28.3%和20.5%。在混播草层中,燕麦对箭舌豌豆起支撑作用,使箭舌豌豆在不同山地比单播株高平均增长15.6cm,在高位山地株高平均增长24.7cm。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燕麦+箭舌豌豆混播草营养成份损失较少,且保持新鲜牧草的优良品质,对燕麦+箭舌豌豆混播草进行捆裹青贮试验。试验表明:捆裹青贮的方法优于传统的调制青干草的方法,燕麦+箭舌豌豆捆裹青贮后其蛋白质含量比传统方法调制的青干草要高。  相似文献   

8.
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与单播燕麦比较,观察其生长、产量等情况,结果表明:相互生长无不良影响,混播品种之间无明显促进或逆制作用表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混播处理高于燕麦品种单播处理,但低于多花黑麦草单播处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但混播处理与多花黑麦草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其产量和干鲜比的均衡性都优于单播处理,认为混播有利于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一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燕麦单播草地、燕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牧草组成及地上生物量动态,光能转化效率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播草地的两组分在生长发育节律和牧草产量积累过程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箭舌豌豆与燕麦干物质之比随牧草生长发育的进展而逐渐增大。2种草地的干草产量在牧草生长期间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单、混播草地干物质分别可达10.19、11.74t/hm2,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8874.69、21204.79kJ/(m2·a),光能转化率分别达0.3502%、0.3922%。  相似文献   

10.
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燕麦与箭筈豌豆4个比例[A5V5(5∶5)、A6V4(6∶4)、A7V3(7∶3)和A8V2(8∶2)]混播及两者单播共6个处理,对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种间竞争以及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年干草产量为14.84~17.62 t·hm-2,较燕麦单播提高4.53%~24.10%,较箭筈豌豆单播提高64.03%~94.75%,其中A8V2处理的年干草产量最高(17.62 t·hm-2),且显著高于单播及A5V5处理,A6V4次之(16.61 t·hm-2)。所有混播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宁夏干旱地区栽培草地建植中燕麦(Avena sativa)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最佳混播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燕麦与毛苕子同行混播(TH)、间行混播(JH)、交叉混播(JC)、条撒混播(TS)、燕麦单播(YD)和毛苕子单播(MD)对牧草农艺性状、种间关系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混播草地饲草供给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与毛苕子4种混播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改善了牧草品质(P<0.05).其中,间行混播方式下牧草干草产量达11164.47 kg·hm?2,比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50.76%、47.94%;4种混播方式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大于1,表现为种内竞争强于种间竞争,燕麦和毛苕子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分化;间行混播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24.38,仅低于毛苕子单播的相对饲喂价值.通过PCA综合分析,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牧草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一.因此,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方式可在宁夏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湖南岸的甲乙村以箭筈豌豆(W)和燕麦(Y)以1∶0、1∶1、1∶2和1∶3比例混播,分别对不同时期牧草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确定该地区最佳混播比例和收获时间。结果表明:各处理干草产量在2015年9月底最大,干草产量1∶0、1∶1、1∶2和1∶3混播比例分别为1 155.14、1 997.09、1 946.38、1 967.70 g/m~2。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比其他3种混播比例干草产量约低800 g/m~2(约占41%)。混播处理中,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脂肪含量比箭筈豌豆单播增大。箭筈豌豆单播处理在8月底粗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76.4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是混播比例1∶1,1∶2和1∶3粗蛋白产量的1.6倍,1.8倍和2.7倍。箭筈豌豆与燕麦1∶1比例混播9月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364.79 g/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大约是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粗蛋白产量的1.5倍,是1∶2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1.4倍,是1∶3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2.4倍。综合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该地区箭筈豌豆和燕麦的最佳混播比例是1∶1,牧草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底。  相似文献   

13.
燕麦与箭舌豌豆在甘肃卓尼的混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0年在甘肃卓尼县区域内两处设点,开展了燕麦与箭舌豌豆的混播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以1:1的混播比例产草量最高,在川道河谷区和二阴山区亩产青草分别达2467公斤和1800公斤。增产幅度为:川道河谷区混播比单播燕麦增产27.9%,比单播箭舌豌豆增产25.4%;二阴山区为31.4%和62.4%。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西藏高寒地区饲草产量与品质,筛选适宜羊八井镇海拔4 500 m生长的箭筈豌豆+燕麦最佳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箭筈豌豆+燕麦7种混播组合(8∶2、7∶3、6∶4、5∶5、4∶6、3∶7和2∶8),以二者单播为对照,测定牧草产量、茎重、叶重、粗蛋白、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计算茎叶比和相对饲用价值,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牧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箭筈豌豆+燕麦播量为54 kg/hm~2+135 kg/hm~2(4∶6)时,牧草产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3 703.3 kg/hm~2和6 817.5 kg/hm~2,干草产量较单播箭筈豌豆(4 662.2 kg/hm~2)、燕麦(5 217.4 kg/hm~2)分别增加了46.2%和30.7%;单播燕麦粗蛋白含量最低(6.7%),混播处理较单播燕麦粗蛋白提高了2.0%~5.0%,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了1.9%~3.3%、4.7%~9.0%。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得出,混播中箭筈豌豆所占比例为30%~50%时,综合排序在2~4位,优于其他混播处理。说明最适宜在羊八井镇推广的箭筈豌豆:燕麦种植混播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15.
一年生饲用作物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箭舌豌豆)混播草地5种播种比例3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单播及其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豌豆(箭舌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禾豆混播比例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草产品的生物产量与质量,本试验设置5种混播比例开展田间试验,燕麦与箭筈豌豆分别按照1∶0、3∶1、1∶1、1∶3和0∶1混合播种。测定分析了燕麦在开花期、乳熟期和乳熟后期3个生长阶段每个混播比例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相对密度、土地当量比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混播比例为1∶1时,箭筈豌豆的株高较高;在燕麦开花期和乳熟期,混播比例为1∶1的干草产量最高;在燕麦乳熟期,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相对密度都达到最高;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饲喂价值逐渐增加,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在燕麦开花期和乳熟期,混播比例为1∶1的干草粗蛋白产量均最高;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提高,土地当量比逐渐增加,总种子产量逐渐降低。综上所述,相比燕麦单播,与箭筈豌豆混播的干草产量和品质上都体现了较大的优势,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1∶1可作为推荐混播比例建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相似文献   

18.
高寒牧区一年生牧草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河北坝上高寒地区,用替代试验(相同密度400粒/m^2下5种播种比例,6次刈割)研究了燕麦(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燕6号燕麦(冬牧70黑麦)在混播种群落中其竞争力一直超过箭舌豌豆,箭舌豌豆处于竞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宁夏干旱地区栽培草地建植中燕麦(Avena sativa)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最佳混播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燕麦与毛苕子同行混播(TH)、间行混播(JH)、交叉混播(JC)、条撒混播(TS)、燕麦单播(YD)和毛苕子单播(MD)对牧草农艺性状、种间关系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CA)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混播草地饲草供给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与毛苕子4种混播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改善了牧草品质(P 0.05)。其中,间行混播方式下牧草干草产量达11 164.47 kg·hm-2,比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50.76%、47.94%;4种混播方式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大于1,表现为种内竞争强于种间竞争,燕麦和毛苕子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分化;间行混播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24.38,仅低于毛苕子单播的相对饲喂价值。通过PCA综合分析,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牧草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一。因此,燕麦与毛苕子间行混播方式可在宁夏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