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业导刊》2007,(4):49-50
1 郑单958 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郑单958玉米在天津地区最佳种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郑单958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在天津地区开始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的研究,为郑单958的高产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漯单9号是漯河农科院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4.
漯单9号是漯河农科院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5.
郑单 7167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 642 为母本、郑 638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为 10329kg/hm2 ,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3% ;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485kg/hm2,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1%。郑单 7167 于 2020 年 9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 2020001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郑单958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单958于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08年我省肇州、肇源、肇东、双城等市县种子管理部门统计推广面积达13.67万hm^2。为了探索郑单958在我省种植的适宜播种日期和最佳种植密度,我们在2005年和2007年做了这组试验。  相似文献   

7.
漯单9号是河南省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大小斑病、瘤黑粉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矮花叶病,活秆成熟,茎叶适宜青贮.于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5004.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地区郑单958不同播期粗缩病发病率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单95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近几年先后通过河北省、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是当前国内外公认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玉米品种。自2000年起,郑单958推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育种,"十年徘徊,十年倒退"理论,最早见于张世煌研究员的文章,大约在2015年。郑单958于2000年国审,先玉335于2004年在黄淮海审定,2006年在东华北审定。郑单958在黄淮海仍是第一大品种,先玉335在东北、华北大约也是第一大品种。类958、类335的品种不少,335的选系×郑58的组合不少,真正能超越、能替代335和958的品种不多。徘徊和倒退远不止  相似文献   

10.
玉米品种吉单669是以自选系吉D821为母本、自选系A0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421.8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053.5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6%。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吉龙2号是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金1131为母本,金6112为父本,于2004育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黑审玉2014006。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102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2.3%,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 450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3.5%,居本熟期组第1位,同年荣获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产量1.35万kg/hm2,具有1.50万  相似文献   

12.
浅析郑单958对玉米育种方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郑单958是1996年春由河南农科院粮作所以自选系郑58作母本,以外引系昌7-2(选)作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00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郑单136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种业导刊》2009,(4):39-39
1品种来源 郑单136(原郑单021)以郑H03为母本、郑H0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熟耐密型玉米单交种。200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5013。是河南农科院继郑单958之后推出的又一紧凑型玉米优良品种,它不仅继承了郑单958高产、稳产、抗病、结实性好的优点,又在产量、抗病性(抗矮花叶病、茎腐病)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鱼游大海,鹰击长空,市场经济为中国种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新世纪十年通过审定的数千个玉米品种,唯有郑单958、先玉335两个品种引领潮流,经久不衰,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辉煌,而且显著地影响了玉米育种方向。尽管郑单958和先玉335火爆市场已有7~8年甚至十多年,有些地区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减少,但因同质化品种多,可替代品种少,至今没有哪个新审定品种有超越表现,预计这两个品种还会红火一段时间,保持一定优势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赵炜 《科学种养》2011,(2):49-50
蠡玉37是由河北省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抗倒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10、蒙审玉2010033号、陕审玉2009005号。其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都优于郑单958,是郑单958的替代品种,特别是2010年全国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16.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相似文献   

17.
郑单958是堵纯信教授育成的一个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于2000年先后通过山东、河南、河北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国家农业部定为重点推广品种。 特征特性 高产稳产 该品种在1998、1999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温玉601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玉601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611541”为母本,自选系“61164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5700,居两年参试品种第4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居参试品种的第4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小班病、茎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抗玉米螟。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付俊  贾特  武翠 《作物杂志》2013,29(6):151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金华瑞T82是以M1为母本、M2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058.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64.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9%。该品种2012年底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植、米质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适合辽宁省北部、西部中晚熟玉米区及吉林省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20.
郑单958:中国玉米育种止步于品种审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郑单958的关键是提高育种试验密度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育种专家感到困惑:为什么13年了,中国玉米育种水平一直超不过郑单958?从商业育种角度来看,如此长期停滞现象不合乎常理。堵纯信先生也很焦急,多次呼吁青年人要努力超越郑单958。实际情况是,模仿育种没有超越,剽窃育种也达不到郑单958的水平!许多人从技术或种质层面找原因。从技术上分析,可以写出不少文章;从种质基础找原因,或许能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但在我看来,技术固然重要,育种技术路线确实还存在一些弊病,种质基础也还需要作大幅度调整,但是,阻碍中国玉米育种技术进步,甚至造成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制度出了大问题。正是由于这个障碍,导致育种水平连续13年无法超越郑单958。当前,第一重要的是改革品种审定制度,第二是改革育种的技术路线,第三才是改良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