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为使喷混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并取得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以深圳市梧桐山道立交边坡为例,提出新的修复理念。根据当地边坡特点,采用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的科学结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不断试验改进,按近自然、可持久的生态恢复新理念,设计了边坡排水系统、平台种植槽、生态复绿措施、滴灌措施,创新应用了V形槽+挂双层网喷混植生技术、滴灌系统、平台排水沟在种植槽外侧布设、先锋乔灌草种优化组合模式等技术。据竣工后7年的跟踪调查,高陡岩质边坡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梧桐山道立交边坡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华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鉴于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较为困难,而现有生态恢复措施难以有效完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实际,将边坡治理中的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视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把握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时空特点,揭示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契合工程防护的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及治理思想,提出主动防护网与植生袋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主动防护网与客土喷附技术相结合、锚固生态孔技术和生态型截排水技术等新技术和技术组合构成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浙江某拆船厂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验证了工程防护措施与生态恢复方法契合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湖口县长江岸线3段山体边坡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依据前期本底资源调查,对边坡特征、受损情况,以及土壤、植被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分析,探讨边坡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及植物群落的构建。结果表明:在边坡生态修复设计中,可采用分级削坡、设置坡面平台,来消除坡面地质灾害隐患,稳定边坡;坡底可采用生态型绿化景观堆坡,形成缓冲区,营造自然景观;为保证植物的生长,坡面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局部柔性防护网,局部凹陷缓坡区可设置鱼鳞坑等;在植物种选择上,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可持续生长、结构多样性的同时,应兼顾景观需求。  相似文献   

4.
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分类中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内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中比较常见的厚层基材型和植被混凝土型等人工土壤配置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人工土壤重建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人工土壤重建中团粒性、保水性和保肥性等农业技术特征以及依附性和稳定性等工程技术特性的构建要点,并对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客土喷播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广客土喷播技术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结合业已完成的客土喷播技术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适用范围进行了较完整的介绍。客土喷播技术,融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为一体,其特点是,以高分子黏结剂代替水泥,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以柔性防护为主的措施等,以求自然生态景观得以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6.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边坡的生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终点路段边坡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的环境特点,系统介绍了该标段边坡的生态护坡形式及其施工技术,探讨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边坡一般生境条件比较恶劣,边坡高陡、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下,常用锚杆挂网、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结合液压喷播、喷混植生和三维植被网等技术,对边坡实施生态防护。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生态护坡技术,必须加强技术的规范化,并重视乡土植物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济南奥体中心山体边坡断崖面生态修复模式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奥体中心的建设形成了大量裸露的高陡开挖岩石边坡,对区域环境景观、水土保持、生态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入植生袋、植被混凝土、钢筋笼框+植生袋、毛石种植槽、叠石造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分区配置,综合治理受损边坡,修复后边坡生态及景观功能得到极大修复。对采用的各种技术进行整理与归纳,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具体应用及优缺点,以期为济南周边其他破损山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开发建设活动的迅猛开展形成了大量的岩质边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边坡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区域、北方暖温带区域、高寒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分析总结了适合各区域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植被选择和配置方式,并提出了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生态工程修复技术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为向家坝水电站不同生态修复边坡土壤结构稳定及碳汇功能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向家坝水电站4种不同生态修复边坡:植被混凝土(CBS)、厚层基材喷播(TB)、框格梁覆土(FB)、客土喷播(SS)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天然林(NF)和弃渣地(AS)两种自然恢复边坡为对照,采用湿筛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特征。[结果] ①各边坡土壤均以>0.25 mm的大团聚体粒径为主;其中天然林大团聚体含量最高,为81.83%;植被混凝土和厚层基材边坡次之,弃渣地含量最低,仅占55.19%。4个人工生态修复边坡的MWD和GMD均低于天然林高于弃渣地,其中厚层基材边坡的值最高,分别为2.96 mm和1.47 mm。客土喷播和弃渣地的分形维数(D)显著高于(p<0.05)其余4个边坡。②各生态修复边坡措施均以>0.25 mm粒径的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除客土喷播和弃渣地外,其他修复措施和天然林均以>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贡献率最大。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与MWD,GMD和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 mm和5~2 mm粒级团聚体数量与土壤MWD,GMD,R0.25和土壤S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向家坝水电站研究区内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和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对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库的改善效果比较接近天然林,客土喷播技术改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黄石市黄荆山北麓5号采石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坡面上浇筑飘板种植槽,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肥料等基本生长条件,种植并筛选适宜的边坡绿化植物,观察其成活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冠幅生长量、覆盖度等。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适宜黄石市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物为:①乔木种类: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主导生态因子,为提高工区植被修复成功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工区内5种不同类型边坡(渣土堆积体、土质、土石混合、岩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为生态因子,通过实地监测和取样分析,采用熵权法计算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土壤肥力(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权重分值,再由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并结合极差分析甄选主导生态因子。[结果] 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渣土堆积体边坡、土质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最高,均为10.000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最好,而混凝土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仅为5.369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较差;边坡类型不同,各生态因子对其植被修复影响的强弱不同,即土石混合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度>气温>坡向,岩质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而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渣土堆积体边坡均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向>坡度>气温,但主导生态因子却均为土壤相对湿度。[结论] 影响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相对湿度。不同类型边坡植被修复最优生态因子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和渣土堆积体边坡相对湿度和坡度均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向和温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安楚高速公路禄丰段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西南山区,产生了大量高陡边坡,而对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的研究就成了重点。介绍了安楚高速公路禄丰段边坡特点、地形地貌、气候、地质环境,并以试验段为例阐述了边坡生态防护植物措施的思想,重点突出地方野生物种的筛选与利用,实现边坡快速灌木化的理念,详尽介绍了客土喷播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
曼大公路仙米自然保护区标段取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虎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109-113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仙米自然保护区取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高原保护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以穿越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4#取土场边坡为例,基于取土场当地气候特点、地质土壤及植被状况,详细介绍了取土场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取土场削坡、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水沟及急流槽等措施,客土绿化及客土喷播生态修复工法要点,以及选择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油菜和豌豆混合物种的具体配比。[结果]施工后1a的效果表明:排水沟体系排水效果良好,坡底无积水,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客土绿化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客土喷播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结论]取土场的生态修复效果达到要求;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应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质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建设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裸露岩质边坡。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渐普及和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岩质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已成为了工程建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岩质边坡植被恢复的特点,然后从植被护坡技术应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生态基材的配比和特性、植被护坡机制和植被恢复效果评价5个方面对中国岩质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特殊生境条件下的高陡岩质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发、岩质坡面-基材-根系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整体力学稳定性、植被恢复效果评价长效机制和基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子的岩质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标准的编制4个方面,提出了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石灰窑废弃地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8种生态修复模式中的植被生态学特征及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石灰窑遗址人工景观再建模式、框格+植被模式及无土碎石挡土墙灌浆模式修复效果较好,容器苗修复模式和挂网喷播模式效果最差。8种生态修复模式中,植被物种丰富度以客土移栽模式最高(29±1.15),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模式次之(23.6±2.02),保育棒模式最低(7±1.1);植被盖度以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模式(88.3%)和框格+植被模式(87%)最高,植生袋模式和挂网喷播模式最低,分别为48%和32%;植被高度以客土移栽模式最高(546.3cm),人工景观模式次之(316cm);挂网喷播和植生袋最低,分别为44.97cm和54.13cm。综合评价结果认为,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框格+植被和挡土墙灌浆模式是门头沟区石灰窑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生态恢复较适合的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工艺技术中植被的选取历来是修复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采用飘台V型槽修复工艺的前提下,要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生态复绿效果,选择的植被能否在飘台V型槽中顺利越冬成为关键。为此,以陕西韩城玉屏山采石场高陡边坡修复现场为研究地点,选择园林植物及项目周围常见的水土保持、护坡植物33种,采用花盆盆栽种苗模拟飘台V型槽种植进行了越冬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园林植物在冬季无保温措施时冻害指数很高,需要保温措施才能够顺利越冬;多种灌木和藤本乡土植物在无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冻害指数也比较低,一般不需要保温措施就能顺利越冬;几种多年生草本乡土植物由于其他原因冻害指数较高。因此,为了使植物在高陡边坡飘台V型槽中顺利越冬,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应该以灌木和藤本乡土植物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7.
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是工程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大难题,国家尚未提出针对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目标要求,大量的工程边坡治理的技术目标主要是满足工程安全,未能从全面恢复生态功能的要求开展生态修复。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提出:建设工程边坡治理应将安全、环保、生态三大目标统筹考虑;生态修复的目标不仅仅是绿化,而是按照生态学理论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边坡生态功能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优先、突出生态功能、注重景观、区域生态协调;基本途径是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及土壤条件,通过现代生态修复技术构建边坡植物立地条件,科学搭建边坡区域的植物群落,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以修复边坡的森林生态功能为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边坡森林型生态系统重建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现中国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果,随同动车装备和筑路技术,形成了我国高速道路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大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支撑技术体系。我国"两高"建设是以牺牲土壤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及安全防护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路域边坡土壤破坏特征、土壤生态修复本质、工程边坡林草种选择、V型槽种植带、喷混基材配置、机械化施工等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技术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路域边坡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种子产业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鲁山县铁山岭铁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研发了针对矿山废弃地、高陡岩石边坡等特殊困难立地生态修复的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详细探讨了该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与功能,并通过监测工程实施后植被生长情况、基质与矿渣结构、养分变化和水土保持效果,对该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边坡绿化时,喷播中通常使用稻纤维组成喷播基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工成的纤维分别组成喷播基质,与通常使用的稻纤维作对比,对禾本科和豆科绿化草种的发芽率、苗高及地上总生物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的生长优于无芒雀麦,苜蓿和白三叶混播优于苜蓿与草木樨或沙打旺的混播,但差异性基本不显著;与稻纤维相比,本地的玉米纤维和小麦纤维并未显著影响绿化草种的萌发和生长,可以代替稻纤维应用于喷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