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常规施氮(180 kg/hm~2)和减量施氮(135 kg/hm~2)2个水平以及不同的基、蘖、穗肥比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调控方式对籼稻品种黄华占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华占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蘖、穗肥比例为4∶1∶3的产量最高,达7 541.11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7.98%~15.88%,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群体质量较好,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施氮水平下,分蘖数较高,但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小,产量较低。在氮肥总量适当减少、确保获得适宜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基、蘖、穗肥比例为4∶1∶3时,有利于改善黄华占生长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和群体质量,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为获得高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4,(5):48-52
以辽北地区水稻品种铁粳9号为试材,分析了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对氮素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基蘖穗肥比例下,随施氮量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总吸氮量提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降低,氮素回收率以中氮水平居高;同一施氮量下,前氮后移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总吸氮量、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增加,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施氮量21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4∶3∶3是最佳氮素调控模式,其产量达到最高为9494.8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0.6%~10.6%;适宜施氮量和前氮后移,能够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氮素营养调控对高蛋白和低蛋白小麦产量的影响,去年秋播我们对"扬麦10号"和"宁麦9号"进行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素参与棉花生长过程中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氮肥运筹已成为人们调控棉花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地介绍了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实现棉花生产的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喷施宝,植宝素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复合稀土增产素,多效唑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调节生育进程,使水稻出苗至抽穗期延长1~6d,抽穗至成熟缩短1~12d,整个生育过程提早0~7d能促进根系生工,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叶片寿命延长,光合叶面积增大,经济性状变化。  相似文献   

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麦茬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播秧后到穗分化开始前施肥,分蘖多,叶面积大,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和实粒数多,产量高,而且施肥越早效果越好;穗分化开始后不久施肥,每公顷穗数和颖花数过多,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不高,还使上部1,2,3叶片过大,基部节间如长,后期易倒伏;孕穗期施肥虽然没有增加穗数和颖花粉,但可减少颖花的退化,因此比穗分化后不久施肥产量高;抽  相似文献   

7.
化学调控剂在提高玉米的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调查了6种化学调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的化学调控剂之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气生根条数比对照有所增加;玉米的基部变粗,茎周长(茎秆基部第三节,自下往上数)比对照增加,大多数处理产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9.
水稻是需氮较多的作物,氮素不同用量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效益均有不同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氮素最佳用量,即N9为最佳,亩产量为560.1kg、亩纯效益为1052.50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庐江县泥河镇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当地积极发展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以生育进程、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产量等作为指标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入45%红四方复合肥600kg/hm2+有机肥1500kg/hm2,水稻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更加合理,产量最高,极显著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4种生育前后期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考查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前氮后移施肥方式(N3处理:基蘖肥∶穗粒肥=6∶4),能够有效地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并且N3处理下氮素积累量、水稻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最高值,水稻产量也达最高。由此可见,适当的前氮后移能够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朱宏  赵丽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01-5902
[目的]研究氮素调控对寒地水稻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优化施肥(INM)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肿)处理株高高,分蘖多。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比FFP处理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3.1%和14.3%;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8%和3.3%。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空瘪率比肿低1.3%;有效穗多23.8穗/m^2、穗实粒数多2.3粒,产量达9.27t/hm^2,比FFP增产7.0%。[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农业科学》2014,(6):12-16
以长白9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水稻分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当土壤含盐量为2.20‰时,处理A的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与CK差异均不显著,当土壤含盐量2.20‰时,差异显著。说明当土壤含盐量为2.20‰,p H为7.92,电导率为200.13 us/cm时,可作为苏打盐碱地水稻种植及土壤改良与综合利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适乐时、苗博士、红种子和江苏华农等4种类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均改善了秧苗素质、促进了根系功能、提高了秧苗叶片的叶绿素水平,有利于本田期的早生快发,增加了低位分蘖数,促使早够苗,延长了够苗期至分化期的长粗时间,有利于茎蘖的长粗成穗,使穗数、粒数及粒重获得改进而达到增产。其中浸种专用型种衣剂苗博士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秧龄对本地区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适宜秧龄(20 d)为对照,设置30 d秧龄、40 d秧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机插水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秧龄栽插会造成高峰苗出现时间推迟(按播后天数计)、生育期延长;齐穗期单株茎鞘重和整株干物质重降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粗度变小,抗倒伏能力减弱;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降低,光合能力减弱,籽粒灌浆结实不充分,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索马龙县低肥力土壤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在低肥力土壤上研究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土壤上,当施氮量小于106 kg/hm2时,水稻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同步增加;当施氮量大于106 kg/hm2时,秸秆产量表现增加,而籽粒产量表现下降,最合理的施氮量是106 kg/h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结果】INM处理株高比FFP处理高,分蘖比FFP处理多,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穗大且整齐,剑叶大,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根系颜色新鲜,白根多,根系活力强,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穗长和千粒重接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8个,公顷产量达到11.679t,增产16.8%。【结论】INM施肥方式明显优于FFP。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南粳3908为材料,比较了常规施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穗肥)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2个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前期营养更足、分蘖更多,后期有效穗数多;一基一追处理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处理相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期营养的充足供应,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基一追处理最终获得了最高的单产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壤的供氮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水稻土壤的氮素矿化和水稻的吸氮量与产量关系密切,以施肥来协调水稻土壤供氮量和水稻需氮量之间平衡,可以使水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04-18品种,在穴间密度为36.3 cm×16.5 cm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内密度为2棵苗处理在茎孽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方面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穴内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