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明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相同鲜叶原料,同时加工成六类茶样,分别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则以白茶中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认为以茶多酚的氯化程度作为中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比较合理。为有效利用茶叶中的营养、保健成分,饮用白茶和绿茶最好,红茶不及青茶(乌龙茶)和黄茶;若加工液体茶饮料,采用各类茶的在制品为原料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周宁的葡萄种植,从2012年底的种植面积不足4h評到2014年的8月就已达到近70h評,其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主要原因是采取了大棚栽培措施。由于周宁地处闽东北高海拔山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山地气候,平均海拔800m,年均温为13.0~17.9℃,7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4.9℃,葡萄成熟期推迟,比低海拔地区迟30~40d,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档,市场前景看好。目前葡萄产地的收购定价是每kg16~18元,亩产值可达1.6~1.8万元,由于推迟较长时日成熟,故为高山晚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适于普通理化实验室操作的茶叶寡肽定量方法,为茶叶寡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六大茶类的30份样品为试材,考察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茶叶中寡肽含量的影响;利用三氯乙酸沉淀提取液中的大分子量蛋白质后,采用甲醛滴定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提取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和寡肽总量,计算二者差值即为寡肽含量;同时利用建立的寡肽定量方法,分析不同茶类寡肽含量的差异。【结果】提取溶剂对茶叶寡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提取温度影响较小,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优化的提取条件为:使用50%乙醇,80℃下加热回流提取30 min;该方法的稳定性较好(重复试验相对标准偏差<5.00%),可用于六大茶类30份茶叶样品的寡肽含量实际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六大茶类寡肽含量均值排序为:黄茶>白茶>黑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其中,黄茶和白茶的含量为3.88%~6.00%,黑茶和绿茶的含量为2.45%~6.53%,红茶的含量为1.90%~4.84%,乌龙茶的含量为0.70%~3.93%。【结论】通过优化提取方法,并将凯氏定氮法与...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健康补益功效早已认可,从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出发,提高茶叶的品质是一个关键点。近年来,相关人员不断探索各大茶类加工原理、工艺控制方法、交叉运用各茶类工艺(花香型茶类、绿改黄、花香型黑茶等),提升了我国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从茶叶加工方法与品质方面对我国主产六大茶类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连续2年(2008-2010年)的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东魁”杨梅为供试植物,研究不同抗冻模式对高山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抗冻措施都能够显著减小高山杨梅叶片氮、磷、钾含量在冬季时的降低幅度,其中大棚抗冻的效果显著好于其他模式,降幅分别为11.0%、20.3%和16.5%;同时,在大棚措施下杨梅叶片的含水量在越冬期内保持稳定状态;各抗冻模式都能够促进杨梅的春梢生长发育,提高春梢的氮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大棚措施的春梢含氮量提升最高,增幅达14.6%;各抗冻措施都能够显著增加杨梅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其中大棚措施的提高效果最好;与其他抗冻措施相比,大棚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杨梅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的酸度,提高果实的品质;大棚措施的增产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率达到78.4%.  相似文献   

8.
分析比较不同类别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为茶叶降脂功效机理、茶叶加工质量控制以及不同人群对茶类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简便的理化试验检测不同茶叶的起泡性和乳化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和普洱茶(熟茶)的起泡性和乳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茶类(P0.05)。其中,绿茶的起泡能力最强,普洱茶(熟茶)次之,白茶最弱;普洱茶(熟茶)的乳化能力最强,绿茶次之,红茶最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白芷Angelica dahurica种源遗传差异特征,分析具有遗传差异的白芷种源在同圃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征差异。【方法】应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白芷种源的遗传组成,以同圃栽培的不同种源白芷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构建HPLC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不同种源的品质特征。【结果】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4处,部分河北产区的白芷种源与南方产区的白芷种源产生分离。同圃栽培下,仅应用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不能明确区分不同白芷种源,应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具有遗传差异的种源之间出现品质特征的区分。【结论】不同产区白芷种源遗传相似度较大,同圃栽培的部分浙江白芷种源的药材可以应用HPLC指纹图谱与其他产地种源进行区分。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10.
甘肃高山细毛羊引到湖北钟祥县罗汉寺养饲3年,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保持了本品种的特点,而且羊毛长度提高17.19%,净毛量增加0.57公斤,净毛率提高15.7个百分点,达到59.03%(再产地43.33%),含灰尘率比生产地低48.59百分点,羊毛细度、强度均有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母质的土壤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花岗岩母质〉第四纪红士母质;Fe、Mn、Zn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第四纪红土母质〉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经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  相似文献   

12.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花岗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Fe、Mn、Zn 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 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比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 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高山萝卜产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发展高山萝卜及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十堰市普遍种植的萝卜品种"双红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高山环境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其产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化肥投入量的增加,萝卜产量及单株重有增加的趋势,而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用有机肥既可以增产,还可以改善萝卜品质,而硼肥对萝卜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明显地改善萝卜品质。[结论]对"双红一号"而言,N 210 kg/hm2+P2O5147 kg/hm2+K2O 210 kg/hm2+商品有机肥750 kg/hm2为其最佳施肥处理,此时萝卜的单株重最大,经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八成熟的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0、4、8、12、16、20℃对鲜切菠萝蜜主要品质及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12℃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菠萝蜜的硬度下降现象以及水分、可溶性糖、VC的降解损失,延缓果实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鲜切菠萝蜜的感官品质保持良好,货架期长于4、16、20℃的鲜切菠萝蜜;在0、4、8、12、16、20℃贮藏条件下,温度越高鲜切菠萝蜜的品质劣变越快,温度过低也会影响菠萝蜜果实各种成分的含量及口感,使其失去自身的风味;812℃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菠萝蜜的硬度下降现象以及水分、可溶性糖、VC的降解损失,延缓果实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鲜切菠萝蜜的感官品质保持良好,货架期长于4、16、20℃的鲜切菠萝蜜;在0、4、8、12、16、20℃贮藏条件下,温度越高鲜切菠萝蜜的品质劣变越快,温度过低也会影响菠萝蜜果实各种成分的含量及口感,使其失去自身的风味;812℃是八成熟的鲜切菠萝蜜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烟叶的成熟,烟株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向品质方向发展,因而成熟度是决定烟叶品质的关键。为此,研究用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成熟期分别测定与烟叶生理活性、品质及抗逆能力相关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探索其动态与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成熟与衰老进程不断加深,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酶活性和叶绿体色素、脯氨酸含量及比叶重都成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却上升,根据各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及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规律,可正确把握烟叶的采收成熟度标准和各部位叶片的采收特点,即下部叶宜早采,中、上部叶宜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菠萝蜜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成熟的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0、4、8、12、16、20℃对鲜切菠萝蜜主要品质及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12℃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菠萝蜜的硬度下降现象以及水分、可溶性糖、VC的降解损失,延缓果实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鲜切菠萝蜜的感官品质保持良好,货架期长于4、16、20℃的鲜切菠萝蜜;在0、4、8、12、16、20℃贮藏条件下,温度越高鲜切菠萝蜜的品质劣变越快,温度过低也会影响菠萝蜜果实各种成分的含量及口感,使其失去自身的风味;8~12℃是八成熟的鲜切菠萝蜜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9.
选用敌敌畏和天王星2种农药,研究农药残留对茶鲜叶的生化成分和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会降低鲜叶和毛茶中的茶多酚、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而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则相反;喷施敌敌畏1000倍液的夏季毛茶的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降低11.07%,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提高24.53%.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温度胁迫后的高山杜鹃叶子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其生理指标的敏感因子、伤害或保护机理,摸索出高山杜鹃适宜的胁迫温度,为杜鹃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对高山杜鹃热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与对照相比,高山杜鹃的SOD、CAT和P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一温度下SOD、CAT和POD的活性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而叶绿素质量分数不断降低,且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以上各生理指标受温度影响显著。综上,温度对高山杜鹃的影响较大,能极大改变其细胞膜通透性及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而高山杜鹃幼苗能通过增强POD、SOD、CAT的活性清除因胁迫积累的过氧化氢及活性氧,以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对高温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