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ompA基因表达与蛋白免疫原性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AE004439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出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l 062 bp碱基,插入到pGEX-6p-1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载体pGEX-dompA,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重组外膜蛋白ompA.[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重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A分子量在63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与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高免血清呈现免疫反应,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结论]获得的重组蛋白为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 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ATP合成酶基因(atp B)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并与已建立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进行合并,经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复合PCR诊断方法。该方法检出的最小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数分别为40 CFU和4 CFU;对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鼻支原体、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方法对中国4个省份采集的临床鼻拭子样本共712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率为25.56%,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阳性率为34.55%,双阳性率为13.20%。该复合PCR方法能快速、敏感地从家兔鼻拭子样品中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临床疾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表达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基因H(ompH)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扩增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去信号肽的ompH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 ompH,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克隆、构建了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去信号肽的pET28a - ompH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蛋白约38 kDa,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ompH基因的成功表达为重组OmpH蛋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同时检测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fim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能够检出5p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基因组DNA;与单重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该方法能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扩增出1条460 bp的特异片段,而无法从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1型副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鸭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 ng·L-1的细菌基因DNA.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8.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sl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从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型Ts-8株中扩增出453bp的psl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T16株的psl基因序列只相差2个碱基,同源性高达99%;与流感嗜血杆菌编码P6蛋白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猪psl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与禽psl基因、P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87%。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psl基因在猪和禽的菌株中是高度保守的,而且与P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1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取敏感药物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5个标准菌株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与标准菌株相比,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新出现的相关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E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标准菌株和耐诺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gyrB基因仅在肺炎链球菌的标准菌株和耐氧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在大肠杆菌中均检测出CS31A毒力基因,此外标准菌株中检测出fimH基因,耐多西环素菌株中检测出af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未检测出毒力基因,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oma87和tbpA基因;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仅在标准菌株中检测出毒力基因。[结论]说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诱导菌株产生耐药基因,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无明显的相关性。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毒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外部性别鉴别特征缺失的塔里木兔进行性别鉴定.[方法]应用双重PCR法同时扩增SRY和APP基因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在验证PCR有效性的基础上,对未知性别的237例塔里木兔样本成功的鉴定出性别,其中121例为雄性,116例为雌性.[结论]实验所使用的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鉴别兔类动物的性别,对一些不完整的或外部性别鉴别特征缺失的兔类样品提供了可行的性别鉴定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rpoE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特性,通过16S rDNA、特异性基因、荚膜分型、脂多糖分型、rpoE基因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为B∶ L2∶ST44基因型,rpoE基因和印度牛源多杀...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天峻县3头牦牛死亡的病原,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生化鉴定和多重PCR鉴定.结果表明,从3头牦牛中分离出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根据设计的特异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60 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特异性Kmt1基因和760 bp的血清型bcbD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这3株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是荚膜B型;3株分离菌对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及部分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等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准确、快速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的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中波氏杆菌ptxA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建立的PCR方法扩增兔波氏杆菌,可扩增出870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好,仅对波氏杆菌有特异性的扩增,而对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呈阴性;敏感性较高,最低检测限可达6.8×10~(-7)μg/m L;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临床疑似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兔的脏器及鼻拭子样品,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且与细菌分离的结果一致。可见,建立的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临床上兔波氏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及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引起病死鹅肝脏表面出现大量针尖大、白色坏死点的致病菌。[方法]取肝涂片镜检,然后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用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送至生物公司进行测序。[结果]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菌与多杀性禽巴氏杆菌的相似性为99%,结合生化试验结果确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结论]研究可为鹅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各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四川、重庆、云南的流行情况,对2013-2014年间四川、重庆、云南等地8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25份病死猪肺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结果表明:从有肺炎症状病死猪的肺脏样品中共分离出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有7株为A血清型(63.6%),3株为D血清型(27.3%),1株为F血清型(9.1%),没有发现B和E血清型。表明在该区域内,猪肺疫主要是由A型Pm感染引起。另外,此次还分离出了1株较少见的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结果可为上述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生物学特性,对3份送检病死羊的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将分离到的3株菌株分别命名为P1、P2和P3.3株菌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 PCR扩增阳性,随后检测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18种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荚膜血清型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1和P2序列型均为ST131,P3序列型为ST320;3株菌株的毒力基因各不相同,P1—P3均携带毒力基因RpoB、OmpH、ToxA、NanH,P3携带HgbA基因,P2携带pfhA基因,P1和P2携带SodA基因.该菌攻毒小鼠6 h后死亡,然而,采取相同的剂量攻毒白羽鸡未发生死亡;药敏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美洛西林、头孢曲松钠、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综合而言,从临床分离的3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D型,基因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具有独特性,对小鼠致病力较强,对鸡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
复合PCR鉴定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经建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和引物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PM、HIS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多杀性巴氏杆菌的457 bp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 090 bp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分别达7.2 Pg DNA/1 040 CFU和16.0 Pg DNA/2 300CFU,用所建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3株可疑菌株和本实验室人工感染猪分离菌,结果显示,23株可疑株有2株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条带,没有检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人工感染分离菌株均扩增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临床上这2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鸭源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鸭源性成分检测方法.[方法]分别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Ⅰ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鸭特异性引物,以常见畜禽肉(羊肉、牛肉、猪肉、兔肉、鸽肉、鹌鹑肉、鸡肉、鸭肉、鹅肉)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筛选的引物能够有效地对鸭源性成分进行检测,方便简洁,灵敏度较高.[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畜禽肉中鸭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