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围栏封育对草地多样性影响,发现不同类型草地封育结果存在差异性,草地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节肢动物多样性尚无统一的结论,需要坚持以辩证的观点继续深入探索,发掘内在的生态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志昆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8,(6):106-107
试验研究了青海共和盆地1年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恢复高原退化草地有明显的效果。围栏封育后草地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种类发生变化,禾本科牧草的种类和产量增加,杂草类的种类和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不同放牧方式(自由放牧、两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在围栏封育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放牧方式对羊只不同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生长季的数据表明六区轮牧繁殖率最高,以四区轮牧羊只体重最大,自由放牧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不同放牧方式(自由放牧、两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在围栏封育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放牧方式对羊只不同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生长季的数据表明六区轮牧繁殖率最高,以四区轮牧羊只体重最大,自由放牧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兴海县赛什塘牧场做围栏封育效果调查,草地通过围栏封育后可使草地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通过禁牧封育,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明显,围栏3年后,地上生物量增幅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7.
草地围栏封育及其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围栏封育,是指把草地暂时围起来,封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放牧或割草利用,其目的在于给牧草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以便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目前,草地围栏封育已成为国内外合理利用、培育天然草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围栏封育改良荒漠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2006年,对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围栏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围栏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多度、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牧草成分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产量与种类增加,杂类草种类与产量下降;围栏封育区区域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围栏封育对轻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以碌曲县玛艾镇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4种不同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组成,通过对比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对该地区的围栏封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轻度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发生正向演替,但是第4年和第3年相比,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超过3年后,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应在封育3年后适当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比较了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和草灌结合(CGB)3种管理措施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FE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GB和TG (P<0.05);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主要对0~10 cm土层全氮含量产生影响,该层中FE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GB和TG;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FE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P < 0.05)。综上,围栏封育更有利于青海湖流域土壤养分的固持和青海湖流域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汪海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2,(5):34-38
为了探究围栏封育对三江源区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以三江源区围封10年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封育区和外围放牧区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封育样地调查到20种植物,放牧样地调查到24种植物。封育区群落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较高,放牧区禾本科植物重要值高于封育样地,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低于封育样地。封育区地上生物量高于放牧区而地下生物量低于放牧区。围栏封育造成了植物群落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下降。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但围栏封育到一定年限后,也会对植被群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围栏封育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并分析了夏河县桑科高寒草地围栏外及围栏内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除0-10cm土层外,SMBC、SMBN的含量以及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为围栏内草地高于围栏外草地,其中,土壤3类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最高,放线菌次之,真菌最低。围栏内草地,SMBC,SMBN和SMBP的含量以及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为0-10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相关性研究表明,围栏内草地SMBC,SMBN和SMBP与真菌、细菌及放线菌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封育对沙化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封育和未封育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种子库组成、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均匀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实施封育提高了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②封育能使草地中的优良禾草及多年生植物种子所占比例增加。③封育能使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 相似文献
15.
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围栏封育作为简便而有效的草原恢复措施,在我国草原恢复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关围栏封育措施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组成和生产力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措施使退化羊草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较自由放牧样地略有提高,群落生态优势度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围栏封育措施改变了退化草原的优势物种组成。随着封育措施的实施,总体上草原群落优势种为羊草和大针茅,反映出典型草原特征;而自由放牧样地,羊草和大针茅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恒定。 3)围栏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群落植被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但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群落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凋落物量增高。4)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存在不同步性。其中群落生物量受围封措施影响最为明显,2年围封已使其达到峰值;其次是群落的优势种,4年围封已使群落优势种恢复成典型草原群落代表种;反映最为缓慢的是群落多样性指标,7年围封措施并没有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标与自由放牧样地形成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时需充分考虑恢复目的,制定恢复时间,从而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恢复成本。 相似文献
16.
围栏封育和放牧对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围栏封育和围栏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寻找荒漠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出路,本试验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选取3对封育围栏与放牧围栏,对封育围栏和相邻放牧围栏的本底条件一致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样带采用样线法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灰钙土上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风沙土上以一、二年生菊科为优势群落。封育围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稳定状态,而放牧围栏群落还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初期。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灰钙土上植物的生长量显著高于风沙土。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的荒漠草原,封育禁牧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结构,但不能显著增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风沙土上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围栏放牧,围栏封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封育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植物种类及盖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云南退化的山地草甸进行了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并对其进行监测,研究了禁牧封育对退化山地草甸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对恢复退化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和草地盖度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植物的盖度明显提高,植物种类增加很快,植物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3年的封育,植物种类由27种增加到57种,是封育前的2倍多,封育第4年,植物物种基本稳定。封育措施有效恢复了不同退化程度山地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和草地盖度,遏制了草地退化,是治理南方草地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然草地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对自由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环境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别选取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退化样地,在植物生长季采集3种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叶片,采用色质谱技术分析了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组分及碳链分布特点,比较了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特征对过度放牧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整体表现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中,鉴定出7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次级醇、初级醇、β-谷甾醇、β-二酮和烷基间苯二酚;在克氏针茅中,鉴定出5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初级醇、α-香树脂醇以及β-谷甾醇;在糙隐子草叶中鉴定出6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醛类、初级醇、烷基酯和β-香树脂醇。羊草次级醇相对含量最高,糙隐子草初级醇含量最高,而克氏针茅烷烃含量最高。草地类型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蜡质总量及其烷基酯的相对含量、克氏针茅烷烃相对含量及羊草次级醇和β-二酮相对含量。而草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脂肪酸相对含量、克氏针茅蜡质总量、α-香树脂醇和β-谷甾醇相对含量及羊草蜡质总量和次级醇相对含量。在典型草原,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均表现为自由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而羊草与之相反。在草甸草原,糙隐子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克氏针茅表现为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羊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表现为围封草地>放牧草地(P<0.05)。不同植物角质层蜡质表现出的差异性响应模式,说明不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适应机制。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蜡质合成,改变蜡质组分和含量以适应外界环境引起的胁迫。 相似文献
19.
围栏封育对高寒草地植被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围栏内外植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围栏封育措施使高寒草地植被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均明显增加,从不同经济类群分析,其禾草、莎草等可食牧草比例增加,而不可食牧草比例相对下降。围栏封育措施对群落组成结构及植物种的重要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增加,一些可食牧草的重要值增加,而不可食牧草的重要值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