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制方式对苜蓿青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种植第2年处于初花期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压扁+喷碳酸钾(2.5%)、压扁茎秆、自然晾晒和阴干4种青干草调制方法,以105 ℃烘干为对照,研究不同调制方法对苜蓿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干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对照外,参试调制方式的苜蓿干燥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对照、压扁+喷碳酸钾(2.5%)都能加速干燥,减少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常规晾晒虽缩短了干燥时间,但对干草品质的保持效果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参试方法的调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对照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喷碳酸钾(2.5%),该晾晒方法快速、简便、实用,在生产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黔中金荞麦"茎叶进行加工,并测定各处理组植株的营养成分,以确定调制优质金荞麦干草的有效方法。结果:65℃烘干和"2.5%K2CO3干燥剂+压扁"干燥处理的金荞麦干草营养价值较高。其中65℃烘干处理的金荞麦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2.07%、14.01%、18.55%,营养成分含量最高,但此法加工成本较高;其次"2.5%K2CO3干燥剂+压扁"处理的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67%、13.74%、17.66%,干燥效果也较佳,营养损失较少,此法比烘干处理的成本相对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可应用"2.5%K2CO3干燥剂+压扁"的方法加工金荞麦优质干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生产力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年限,为银川地区紫花苜蓿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种植年限1至10年"金皇后"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影响紫花苜蓿生产力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等指标以及影响营养品质的CP、RFV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株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第5年达到最大值,与第4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年限株高差异显著(P0.05);分枝数呈现不规则变化;干草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年限干草产量呈显著差异(P0.05);CP含量和RFV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两项指标由种植1年时的21.43%DM、121.71%DM下降至种植10年时的17.01%DM、97.83%DM,分别降低20.63%、19.62%。综合考虑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变化情况,本研究表明种植年限为4~5年的苜蓿在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佳,最适利用年限为种植后第4~5年。  相似文献   

4.
乙酸钾对紫花苜蓿干燥速度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刈割后初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分别喷洒不同质量分数乙酸钾(CK:0、C1:0.5%、C2:1%、C3:1.5%、C4:2%、C5:2.5%、C6:3%),测定其水分含量变化和干燥后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能量(G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洒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酸钾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燥速度,并改善其干草营养品质。除C6外,其余各处理组间紫花苜蓿的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C2组CP含量最高(19.24%);C2组NDF含量(36.2%)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除C6外,其他各处理组的ADF含量显著的低于CK(P0.05);CK处理GE含量显著的低于其余各处理(P0.05),其中C2组GE含量最高(17 801.67 J/g)。综合考虑,7个处理组中以C2处理组的干燥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解析影响优质苜蓿干草生产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产优质苜蓿干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测定紫花苜蓿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的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相对饲用价值,RFV)等指标筛选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各项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明确影响苜蓿自然晾晒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苜蓿自然晾晒中,影响苜蓿干燥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影响苜蓿叶绿素含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影响苜蓿CP、NDF、ADF及RFV等营养指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其中温度、风速对CP的影响极显著,空气湿度对NDF、ADF及RFV的影响极显著。综合衡量,影响苜蓿干燥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风速。2)通过对各收获期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综合分析,在与试验地气候条件相似地区,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度日均值26.29~27.95℃,空气湿度日均值34.74%~36.71%,太阳辐射强度日均值268.36~422.33 W·m^(-2),风速日均值1.59~1.82 km·h^(-1)。  相似文献   

6.
于铁峰  刘晓静  郝凤  范俊俊 《草业学报》2016,25(12):102-110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 mg/L基础上,研究NO3--N和NH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N/NH4+-N=5/3处理的粗蛋白(CP)、蛋白总量(TP)、可消化干物质(DDM)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体上都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5/3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营养积累;N/NH4+-N=1/3、1/7和3/5,而以NO3--N为主的混合态氮则有利于锌(Zn)的积累,且最适配比为NO3--N/NH4+-N=3/1;用相对饲用价值(RFV)法评定,5/3处理RFV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且各处理RFV均大于100,对照美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其品质均达到2级以上水平,其中5/3和7/1处理紫花苜蓿的品质达1级水平。说明紫花苜蓿生长环境中速效氮以NO3--N为主,且比例接近NO3--N/NH4+-N=5/3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优良营养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时期由现蕾期延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下降(P<0.05)。其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下降37.67%,12.62%和7.0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26.43%和29.84%。(2)与自然晒干相比,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烘干后紫花苜蓿的CP含量提高10.87%,NDF和ADF含量下降4.33%和4.72%;压扁茎秆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其CP含量可提高5.92%,NDF和ADF含量降低3.80%和4.09%。(3)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是适宜的紫花苜蓿调制方法,但考虑到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苜蓿鲜草的营养品质逐渐降低|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30.55% ~ 38.26%,粗蛋白质(CP)损失率为22.73% ~ 25.32%,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损失率为25.28% ~ 36.22%,相对饲喂价值(RFV)损失率为25.58% ~ 36.83%,调制的干草品质较好|苜蓿干燥期间遭遇雨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47.04% ~ 49.69%,CP损失率为55.66% ~ 63.89%,NDF、ADF损失率为50%左右,RFV的损失率为50%以上,调制的干草品质相对较差。通过对营养物质含量及损失情况综合分析,筛选出包头地区苜蓿的适宜收获时期分别为第一茬初花期、第二茬现蕾期、第三茬初花期。 [关键词] 紫花苜蓿|收获期|营养物质|损失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苜蓿干草田间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及营养成分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金皇后"紫花苜蓿为试验原料,测定分析了自然干燥过程中苜蓿含水量、叶茎比及营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干燥过程中,植株含水量呈先快后慢的起伏下降趋势,茎叶比随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中度压扁使苜蓿茎叶干燥速度趋于同步,但夜间叶片返潮程度较大;当植株含水量为40%左右时,叶片开始脱落。刈割后至含水量降到50%过程中,各含水量苜蓿CP、EE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降低缓慢,当含水量由50%降到20%过程中,各含水量测定值降低速度加快,在含水量由40%降到30%阶段下降明显。干燥后期,RFV降低速度变缓,CP、EE含量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不同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6种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参试的6种调制方法中,紫花苜蓿干燥的快慢顺序是: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喷碳酸钾溶液>压扁茎秆>自然晒干>风干.2)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3种调制方法因缩短了干燥时间,从而提高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质量;压扁茎秆虽可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但在提高干草质量上效果不显著.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参试调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5℃烘干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此2种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较高且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1.
高燕丽  孙彦 《草地学报》2015,23(5):1080-1085
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是评价苜蓿(Medicago sativa)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美国现行较多的是使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估粗饲料产品的质量,我国则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来评估粗饲料产品的质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收获期(现蕾期至盛花期)的CP,ADF,NDF,RFV和GI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粗蛋白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cv2)为0.9129,外部验证中预测决定系数为0.901,模型准确性最高。CP, ADF, NDF, RFV和GI外部验证RPD均大于2.5。本文首次探索紫花苜蓿品质评价指标的模型建立,以期为紫花苜蓿品质育种提供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雨淋和草条厚度对收获调制期间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雨淋和未雨淋的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对其进行10 cm,15 cm和20 cm草条厚度调制,并对天然牧草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淋后的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较未雨淋的延长24 h;雨淋后的天然牧草干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15 cm草条厚度调制的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和RFV显著高于10 cm和20 cm(P<0.05);雨淋和草条厚度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无显著影响。总之,雨淋处理延长了天然牧草干草调制达到安全含水量的干燥时间,降低了天然牧草干草的营养品质,天然牧草干草调制的草条厚度应控制在1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适宜鲁北地区燕麦饲草种植的播期和播种量,试验以“贝勒”(Baler)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期和播种量2个因子,播期设早期(2021年3月11日)、中期(2021年3月22日)和晚期(2021年4月1日)三个水平,播种量设75,150,225 kg/hm2三个水平,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各处理植株生长指标、饲草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枝条数、茎叶(包括穗)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对枝条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NDF、ADF含量及RFV影响不显著(P>0.05);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枝条数、NDF含量和RFV有显著影响(P<0.05),对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AD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当播种量相同时,燕麦饲草的株高、干草产量、CP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9)和海波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Haibo)为材料,设置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PA)、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P)轮作处理,以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PP)、紫花苜蓿-紫花苜蓿(AA)为对照,进行了建植第2年的观察试验,测定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计算相对饲喂价值(RFV),研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的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PA模式下1~4茬紫花苜蓿的CP含量平均值和RFV平均值分别较AA模式高12.80%、21.59%,而NDF含量平均值和ADF含量平均值分别较AA模式低9.05%、17.33%;在AP模式下1~3茬草地早熟禾的CP含量平均值和RFV平均值分别较PP模式高25.36%、15.73%,而NDF含量平均值和ADF含量平均值分别较PP模式低11.22%、7.49%。不同处理下第2茬和第3茬的紫花苜蓿CP含量和RFV值均高于第1茬和第4茬,而第3茬高于第2茬,NDF含量和ADF含量均表现为与其相反;在不同处理下草地早熟禾的CP含量和RFV排序由高到低均为,第1茬第2茬第3茬,而NDF含量和ADF含量均表现为与其相反。因此,在牧草生产实践中应该广泛的实施轮作方式,抓好第1茬和第4茬紫花苜蓿以及第3茬草地早熟禾的田间管理,是获得最优质牧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前期从植物分离的5株PGPR菌株,制作成固体(GF)、液体(YF)和包衣(BF)3种菌肥剂型,设置11个处理(GF、YF、BF、GF+7/10H、YF+7/10H、BF+7/10H、GF+1/2H、YF+1/2H、BF+1/2H、CK、H)。研究菌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固体菌肥+70%化肥处理(GF+7/10H)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株高达到47.95 cm,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47.78%,是全量化肥处理的1.11倍,使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显著提升,相对饲用价值为125.8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微生物菌肥替代30%化肥与全量化肥相比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即使用固体微生物菌肥可替代30%化肥,并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新鲜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新鲜麦秸分别用2.5%碳酸氢钠、4%尿素以及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处理)厌氧处理,时间为10、20、30、40、55、70 d,分析不同处理对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组有霉变现象,尿素组及复合处理组感官指标良好;尿素组、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尿素组(P0.01);尿素组和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HCEL)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的效率优于尿素组;3种处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影响较小。综上可知,碳酸氢钠-尿素复合处理鲜麦秸可改善秸秆营养品质,提高尿素处理秸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干燥方法对几种牧草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盛世紫花苜蓿、环峡南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化学干燥剂和压扁茎秆结合喷化学干燥剂使两种豆科牧草茎叶干燥速度趋于一致,缩短了干燥时间,减少了营养物质损失,从而提高了干草的质量;喷化学干燥剂在缩短特高多花黑麦草干燥时间上无效,但在提高其体外消化率上效果显著;与自然晒干和阴干相比,压扁茎秆,喷化学干燥剂及两者结合使用有效提高了牧草的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禾王草干草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禾王草的最佳刈割时间。以禾王草为原料,比较1.0、1.5、2.0、2.5和3.0 m 5种刈割高度禾王草制作的干草和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青贮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禾王草干草刈割高度的增加,DM、NDF和ADF含量逐渐升高,相对价值指数(RFV)和CP及Ash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所有刈割高度的青贮p H均在4.2以下,1.0和1.5 m高度青贮品质较差,2.5 m青贮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5),乙酸含量最低,2.0和2.5 m青贮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1.5 m青贮(P0.05);禾王草青贮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RFV和CP及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NDF和ADF含量显著增加(P0.05),2.5 m青贮WSC含量显著低于1.0 m青贮(P0.05)。综上所述,刈割2.0~2.5 m高度的禾王草制作干草和青贮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紫花苜蓿适宜的干草调制方法,开展了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从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考虑,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其次是始花期。由现蕾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随着生育期延迟显著下降(P<0.05)。(2)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P<0.05)。(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适宜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和始花期,适宜的干燥方法是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另从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考虑,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少,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