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10):46-49
根据山东正阳牧业有限公司2012年的935头太湖母猪(与配长白猪公猪)1 502个产仔胎次的繁殖记录,分析了太湖母猪不同产仔季节、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太湖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8胎次太湖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龄窝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对太湖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繁殖性能与不同胎次之间的关系。试验对象为2021年12月~2022年9月四川某猪场能繁母猪中1109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母猪按1~9胎次分为9个组别,并统计繁殖性状数据共1219窝,数据包括母猪胎次、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结果显示,第5胎次母猪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而母猪窝产死胎数、窝产畸形数、窝产木乃伊与各胎次之间关系不显著。母猪繁殖性能趋势表现为随胎次增加后,逐渐下降,在第3~5胎比较理想的状态,6胎以后开始下降,到第8胎和第9胎次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生产数据比较差。建议猪场提高3~5胎次母猪占比,考虑淘汰第6胎次以后繁殖性能差的母猪。  相似文献   

3.
瑞典大白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2 063窝瑞典大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头数、28日龄断奶窝重分别达到了12.03头、11.21头、17.09 kg、10.44头和83.21 kg,第4胎繁殖性能达到了最佳,最佳使用年限为6胎次。平均产仔间隔161.24 d,繁殖性能与产仔间隔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5.
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78头经产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深部输精技术,以探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三个处理组:第Ⅰ组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Ⅱ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Ⅲ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为2次。试验结果:常规输精组(第Ⅰ组)和深部输精组(第Ⅱ组)比较,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1.39头、11.84头、10.52头,和12.40头、11.07头、10.43头,窝均产仔数深度输精高于常规输精,经分析二者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均产健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率比较,常规输精组为91.54%,深部输精组为84.84%,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度输精三次(第Ⅱ组)和深度输精两次(第Ⅲ组)相比母猪繁殖性状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均产仔数,但不能提高窝均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同时深部输精降低健仔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2004—2008年的388头金华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生产记录,分析了金华猪母猪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金华猪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第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金华猪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第2~8胎次金华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输精方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方式下不同输精剂量的输精效果,将待配后备母猪6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进行常规输精80 mL、自动仿生输精60 mL和自动仿生输精80 mL,并对输精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输精与自动仿生输精2种不同输精方式下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产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仔猪初生均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能显著提高配种效率,且自动仿生输精方式(快配舒)下,每头母猪使用60 mL精液量的输精效果优于80 mL精液量。  相似文献   

9.
二元杂种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武  庞冲  吴珍芳 《养猪》2006,(6):15-16
此研究以广东省某猪场长大和大长二元杂种母猪1461条完整的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为材料,对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1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最长为12.12d,随着胎次增加逐渐缩短;第3胎母猪窝产活仔数最多为10.50头,初生窝重最大为14.72kg,2~5胎都维持较高水平,且差异不显著;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断奶至配种间隔较长的母猪繁殖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旨在解析不同因素对大白和长白猪大样本群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估计大白和长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试验选取温氏2013-2018年5年间大白共65 546窝母猪繁殖记录、长白共9 552窝母猪繁殖记录进行研究。采用SAS软件GLM过程对母猪8个繁殖性状进行分析,解析母猪分娩胎次、出生胎次和情期3个因素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DMU软件估计这些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1)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在两个品种中,母猪分娩胎次对所有繁殖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P0.001);在大白猪中,母猪出生胎次对5个繁殖性状影响显著(P0.05),情期对所有繁殖性状影响均不显著;而在长白猪中,母猪出生胎次对弱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情期对5个繁殖性状影响显著(P0.05)。2)在遗传参数估计中:在大白猪中,出生窝重遗传力最高,为0.281,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和死胎数的遗传力在0.117~0.179范围内;而在长白猪中,总仔数遗传力最高,为0.190,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和出生窝重的遗传力在0.100~0.176范围内;在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上,大白猪的总仔数与活仔数、总仔数与健仔数、活仔数与健仔数、健仔数与出生窝重等遗传相关均在0.738以上,其表型相关在0.717以上,长白猪的总仔数与活仔数、总仔数与健仔数、活仔数与健仔数的遗传相关在0.895以上,表型相关在0.791以上。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加速繁殖性状的遗传进展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群为研究对象,探究10 cm适度深部输精对3个品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杜洛克母猪60头、长白母猪65头、大白母猪93头,按品种随机分为深部输精组和常规输精组,其中深部输精组采用10 cm适度深部输精方法。分析两种输精方式对3个品种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活仔率和健仔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输精前期操作时间看,3个品种母猪深部输精组极显著长于常规输精组(P〈0.01),长白和大白母猪深部输精组精液输入时间则明显短于常规输精组(P〈0.05)。从受胎率和分娩率看,大白母猪、杜洛克母猪和长白母猪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组中杜洛克和大白母猪相比,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长白母猪深部输精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常规输精组(P〈0.05)。另外,两种输精方式对3个品种母猪活仔率和健仔率没有影响(P〉0.05)。因此,为提高人工授精技术的效率和产仔性能,建议在长白母猪繁育过程中采用10 cm适度深部输精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3.
新温州白猪是由原温州白猪导入长白猪血统,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好等优点。各种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母猪每胎产活仔数越多、个体初生重越大,育肥猪的经济效益就越高。本研究主要针对不同胎次的新温州白猪母猪的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统计,探讨胎次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改进母猪的饲养管理、确定母猪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4.
母猪窝产仔均匀度相关性状是影响哺乳仔猪死亡率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对9 458头长白猪和13 317头大白母猪分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长白和大白猪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分别为17.9%和18.0%,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分别为262.6、257.6 g。研究表明,母猪品种、配种组合、母猪产活仔数、胎次、季节及母猪妊娠天数影响母猪窝产仔均匀度。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依次为大长杂繁(YL)长大杂繁(LY)长白纯繁(LL)大白纯繁(YY)(P0.05);随着产活仔数的增加,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和标准差显著升高(P0.05);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和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均是第1胎最低,随着胎龄而增加。本研究提示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规范胎龄分布和有效的季节性管理措施可以改善猪群窝产仔均匀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7.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分娩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分娩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冬季分娩的杜洛克母猪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显著(P<0.05)高于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猪。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均产总仔数随胎次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3、4胎次时达到最优,分别为9.66头/胎和10.02头/胎,其中,母猪第4胎的产仔性能与第1胎、2胎、5胎、6胎、7胎及以上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扬翔华系杜洛克猪在不同猪场间的产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整理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595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4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多(10.92头和9.92头),第1胎总产仔数最少(9.12头),第1胎和第8胎产活仔数最低(8.46头和8.63头)。第1胎初生窝重最低,只有12.98kg,以后随胎次增加而提高,至第4胎达到峰值(15.73kg),以后又随胎次下降。在断奶窝重方面,第1胎最少(42.27kg),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胎最多(69.53kg),然后又随胎次减少。另外第3胎的仔猪断奶存活率最低,只有78.48%,第5胎最高(93.95%),第1胎较低(78.88%)。这些结果表明3~5胎次为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第1和第8胎繁殖成绩显著降低,但第8胎尚优于第1胎。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第2~6胎次的母猪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将56只大约克经产母猪平均分为2组,第Ⅰ组的经产母猪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第Ⅱ组的母猪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第Ⅰ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1.5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0.16头,窝平均产健仔数8.84头;第Ⅱ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0.20头,窝平均产活仔数9.32头,窝平均产健仔数9.04头。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多1.36头(P0.05),窝平均产活仔数多0.84头(P0.05),但窝平均产健仔数少0.20头(P0.05)。说明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和窝平均产活仔数,对母猪的窝平均产健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