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绵羊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选择2月龄杜×寒杂交公羔,屠宰后取睾丸组织。分离绵羊睾丸间质细胞,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皿,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E(0、40、80、160μg/m L)。培养结束后,测定培养基上清睾酮含量,将细胞裂解测定睾酮合成相关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17α-羟化酶(CYP17)以及睾酮合成相关基因3β-HSD、17β-HSD、P450scc、CYP17、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μg/m L维生素E有提高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的趋势(P=0.061),添加40μg/m L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P450scc和3β-HSD酶含量(P0.05),P450scc m RNA与3β-HSD m 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构建GnIH过表达载体,探究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系)的凋亡效应及睾酮合成的调节作用。从6~8周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提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样本,利用PCR扩增并纯化GnIH基因,应用T4连接酶将其连入PLVX-IRES-ZsGreen1载体,进一步转化到感受态菌中,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提取质粒。随后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TM3细胞系72 h,分为空质粒组和GnIH过表达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nIH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变化、睾酮分泌水平和睾酮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nIH扩增片段序列与参考序列一致,将GnIH过表达质粒转染至TM3细胞系72 h后,可见高强度绿色荧光,过表达组中GnIH基因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GnIH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在TM3细胞系中高表达。转染72 h后,与空质粒组相比,过表达组中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凋亡基因P53和Bax/Bcl-2表达量比值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空质粒组相比,过表达组中睾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此同时,睾酮合成相关酶基因P450 scc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StAR、3β-HSDP450c17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7β-HSD mRNA表达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体外培养的TM3细胞中过表达GnIH能诱导TM3细胞凋亡、抑制睾酮分泌且降低睾酮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推断GnIH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生长和睾酮合成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本研究可为揭示GnIH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的睾丸间质细胞混悬液用不连续梯度(5%、30%、58%、70%)Percoll分离液分离,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牛磺酸及促性腺激素(HCG)、雄烯二酮、孕酮、cAMP进行培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作用24h后培养液中睾酮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能力显著增加;能增加HCG和cAMP诱导的睾酮分泌;能促进雄烯二酮和孕酮向睾酮的转化。牛磺酸能增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并可能在类固醇合成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5):68-71
为了明确神经肽W(NPW)对猪睾丸间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IFA)技术研究了NPW受体NPBWR1(GPR7)、NPBWR2(GPR8)基因和蛋白在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与分布,用MTT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PW(NPW-30)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NPBWR1和NPBWR2 mRNA在猪睾丸间质细胞中表达,NPBWR1在睾丸间质细胞上分布;10-6和10-8mol/L NPW处理睾丸间质细胞24 h可分别极限著或显著促进睾酮的分泌(P0.01,P0.05),10-10mol/L NPW可极显著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P0.01)。研究结果提示,NPW可促进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睾酮的分泌,进而参与生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05-309
为了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5只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Dex组、BA低、中、高剂量(0.25、0.5、1 mg/kg)+Dex组。对照组和Dex组灌服1%的可溶性淀粉,其余各组灌服混悬于可溶性淀粉中不同剂量的BA,1次/d,连续14d后,除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诱导氧化应激模型。15h后,处死小鼠,收集淋巴器官和肝脏。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活性以及活性氧(ROS)水平,肝脏、脾脏和胸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BA预处理后,能显著降低Dex诱导氧化损伤小鼠ROS水平和MDA含量,提高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小鼠SOD和GSH-Px活性,且呈量效关系。表明BA能加速细胞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小鼠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对Dex诱导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全剂量。然后采用1μmol/mL~200μmol/mL的双酚A干扰TM3细胞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M3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最后先用菟丝子黄酮和TM3细胞共同培养4 h后,再用BPA干扰TM3细胞24 h。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菟丝子黄酮对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50μg/mL~4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等差法)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80μmol/mL的BPA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可作为最适染毒剂量;菟丝子黄酮保护4 h后,再用BPA干扰12 h、24 h后,不同浓度的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TM3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P<0.05)。说明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扬  池磊  冯琳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503-1511
建鲤肠上皮细胞( IEC)在24孔培养板中原代培养72 h并更换无血清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除其中1组作为空白对照外,另外6组均加入100 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以建立IEC氧化应激模型.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16 h后,将培养液分别更换为含0(空白对照组)、0、4、10、16、22和28 mg/L维生素C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后取样测定指标,以考察不同维生素C浓度对H2O2诱导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100 μmol/L H2O2处理导致IEC存活数量减少,仅形成一些小细胞集落,并显著降低IE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和蛋白质含量(P<0.05),提高IEC中丙二醛及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使建鲤IEC产生了氧化应激;2)维生素C显著提高IEC的抗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P<0.05),缓解由H2O2导致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综上可见,维生素C可提高建鲤IEC抗氧化能力,有效保护IEC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血红蛋白释放试验(HRT)检测生理浓度维生素C(VC)对生理浓度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后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用终浓度为0、0.15、0.3、0.4、0.6、0.7、0.85mmol/L的VC溶液处理红细胞悬液并进行HRT。再分别用0、1.25、2.50、3.75、5.00mL/L的H2O2溶液处理0.4mmol/L VC作用后红细胞悬液(VC保护组)和VC未作用的红细胞悬液(对照组),测定红细胞相对溶解度。结果表明,VC达到生理浓度时,血红蛋白再释放量逐渐减弱;VC保护组红细胞相对溶解度与对照组差别不大。说明生理浓度的VC能减弱HRT的血红蛋白再释放,降低红细胞破膜率,但不能显著降低H2O2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lica nanoparticles, SNPs)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利用St9ber法制备SNPs并通过透射电镜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尾静脉注射SNPs进入小鼠体内,通过H&E染色检测SNPs对小鼠睾丸的急性毒性作用;体外培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通过透射电镜技术、乳酸盐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染色、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染色、Lyso-Tracker Red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NPs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制备分散性良好近球形直径为100 nm的SNPs;体内试验结果表明,SNPs能够引起睾丸的急性毒性,导致精曲小管结构异常和睾丸间质减少;体外试验结果表明,SNPs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在睾丸间质细胞溶酶体内发现SNPs颗粒分布,SNPs通过增大溶酶体膜通透化和改变其酸碱性损伤溶酶体导致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45±1.32 kg的生长育肥猪54头(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4.5%菜籽油日粮(富含亚油酸)和4.5%混合油日粮(菜籽油:亚麻油=1:1;富含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以研究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对猪体内维生素D(VitD)含量及其代谢酶的影响.试验为期42 ...  相似文献   

11.
通过C-fos ASODNs诱导C-fos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体外培养的3周龄荣昌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睾酮分泌,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水平。结果显示,C-fos 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的睾酮分泌(P0.01),这表明C-fos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构建了弓形虫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共培养试验模型。将纯化后的弓形虫虫体与细胞按照0∶1、1∶5、1∶1、5∶1、10∶1、20∶1的比例共培养6 h,筛选最佳的弓形虫和细胞共培养比例。在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条件下,共培养3 h、6 h、9 h和12 h,筛选最佳共培养时间。同时,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共培养情况下细胞状态。培养结束,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睾酮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睾酮分泌相关蛋白StAR、CYP11A1、3β-HSD和CYP17A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弓形虫与细胞共培养6 h,当弓形虫与细胞比例高于5∶1时,睾酮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时,睾酮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结果发现,弓形虫1 h内即可进入MLTC-1细胞,12 h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60 h左右细胞大量破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共培养12 h时,感染组CYP11A1、3β-HSD和CYP17A...  相似文献   

14.
IGF-Ⅰ对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40日龄山羊的睾丸间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CG进行不同的处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睾酮和cAMP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DNA含量。结果表明,IGF-Ⅰ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山羊睾丸间质细胞cAMP生成、睾酮分泌及DNA合成,以上作用随IGF-Ⅰ剂量的增大而加强,并且与hCG有协同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首次提出IGF-Ⅰ调节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机理的假设:IGF-Ⅰ与其膜受体结合引起cAMP增多,cAMP通过激活一系列合成DNA和睾酮所需酶类而使DNA和睾酮的合成增加。这与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等含氮激素(因子)调节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机理不同,而与FSH、LH等含氮激素调节性腺分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15.
用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IL-1α能抑制hCG诱导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20U/mL和50U/mL的IL-1α作用48h,可分别抑制60%及65%的睾酮分泌量;但无hCG诱导时,50U/mL的IL-1α可使间质细胞基础睾酮的生成量增加1倍。提示睾丸内IL-1α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间质细胞睾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c-junASODNs诱导c-jun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探讨原癌基因c-jun对仔猪睾酮分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2~3周龄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研究c-jun对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间质细胞(Leydig cell,LC)睾酮分泌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c-jun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睾酮分泌(P0.01)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P0.01),当1μmol/Lc-junASODNs时,显著抑制LC的凋亡(P0.05)。结果表明,c-jun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LC睾酮的分泌,这种作用与c-jun促进LC增殖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实验旨在研究 BMAL1基因对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小干扰 RNA(siRNA)抑制 BMAL1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干扰组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伴随着促凋亡蛋白 BAX 显著上调和抑凋亡蛋白 BCL-2 表达下调(P<0.05)。结果显示,BMAL1作为核心的生物钟基因,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通过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检测睾酮分泌及LC增殖情况,了解X射线对雄性睾酮分泌的影响.以3周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在hCG诱导下,X射线辐射,测定24 h后LC睾酮分泌量及L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常用X射线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曝光一次以及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5 min、15min、30 min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在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下LC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15 min、30 min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常用X射线剂量曝光一次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睾酮分泌量影响不大,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增殖和睾酮分泌显著下降,故在临床使用X射线时应该缩短照射时间,并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作用时间(时间梯度组)及不同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梯度组)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时间梯度组设0(对照组)、6、12、24h4个观察组,染毒质量浓度为2.5mg/L;质量浓度梯度组设0(对照组)、5、10、20mg/L ZEA 4个观察组,染毒时间为12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方法观测ZEA对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2.5mg/L ZEA暴露6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暴露12h及24h较对照组都有极显著下降(P〈0.01);ZEA质量浓度为5mg/L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10mg/L组和20mg/L组较对照组都有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线粒体的空泡化和内质网断裂的程度与ZEA的暴露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和质量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导致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损伤,这是ZEA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用终浓度为0、2.5、5、10、20、40mL/L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处理等体积维生素C作用后红细胞悬液(维生素C保护组)和维生素C未作用红细胞悬液(对照组),测定红细胞相对溶解度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并用血红蛋白释放试验比较血红蛋白(Hb)释放差异。结果表明,维生素C保护组Hb释放量和相对溶解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MetHb含量虽然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H2O2浓度无相关性。说明维生素C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减弱Hb释放和MetHb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