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A型塞内卡病毒(SVA)的增殖和IL-6的关系,试验采用PCR鉴定、间接免疫荧光、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等方法确定疑似病料感染和遗传演化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和siRNA干扰试验确定IL-6对SVA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SVA片段,接种囊泡过滤液的PK15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且出现特异的绿色荧光,将分离毒株命名为CHgx。该毒株与国内USA/GBI29/2015-like毒株处于同一分支。SVA CHgx毒株在感染PK15细胞后能极显著促进IL-6的表达(P<0.001),干扰细胞中IL-6表达后极显著抑制SVA的复制(P<0.001)。说明干扰IL-6的表达可抑制SVA增殖。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定湖北省某猪场水疱性疾病的病原,本研究采用RT-PCR、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某猪场采集的具有水疱样病变的猪水疱皮样品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A型塞内卡病毒(SVA),命名为HBWH/1/2018株。该毒株接种BHK-21细胞培养能够引起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免疫荧光试验结果为阳性;病毒滴度为109.35 TCID50/0.1mL;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281 bp(不包括Poly A),开放阅读框为6546 bp,编码2181个氨基酸;VP1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HBWH/1/2018株与HN01/2017株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9.4%),而与SVA原型毒株SVV-001株的亲缘关系最远(相似性为91.3%)。本研究不仅丰富了SVA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SVA的致病机理及相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明确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关系,并了解SVA-FJLY株的致病性。以分离自福建省某养殖场中的一株SVA-FJLY株为研究对象,参照其原型毒株SVV-001(GenBank No.DQ64125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滴鼻攻毒3~4周龄仔猪。结果表明,SVA-FJLY株基因组全长7 275 bp(不包括PolyA),SVA-FJLY株基因组存在一个多聚蛋白、VP1蛋白和VP2蛋白。SVA-FJLY株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相似性,与HeB01-2017株(MF967574.1)相似性最高,达98.5%;而与SVA原型毒株SVV-001株(DQ641257.1)的相似性较低,为93.9%。SVA-FJLY株与国内几个毒株属于同一个分支,与国内的HeB01-2017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时与国外Colombia-2016株(KX857728.1)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动物试验发现试验组猪攻毒10 d后,试验组2/3发病,对照组3/3正常,未出现仔猪死亡。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获得了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明确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相似性关系,了解了SVA-FJLY株的致病性,为SVA的反向遗传学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丰富了SVA的基因组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A型塞内卡病毒(SVA)在猪体内被发现以来,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SVA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猪口鼻部囊泡的形成及破裂,以及蹄部冠状带水疱引起的跛行。用RT-PCR从河南某猪场具有水疱样病变的猪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检测到了SVA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并通过IBRS-2细胞进行SVA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SVA命名为CH-HNXC,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分析发现,分离株CH-HNXC与之前报道的2017年河南和福建分离株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中,与加拿大和泰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SVA流行和进化中由相近时间点和较近地理位置带来高的同源性;分离株攻毒猪鼻吻部和蹄部可见水疱和溃烂、跛行等,表明本分离株能引起SVA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为SVA在国内的流行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SVA的致病机制、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塞内卡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引发猪自发性水疱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似,但感染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2015年以来,塞内卡病毒相关猪自发性水疱病的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包括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和哥伦比亚都相继暴发疫情。另外还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新生猪病死率升高等新变化,这些变化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塞内卡病毒的最新信息,认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论文对病毒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旦塞内卡病毒A在不同猪场之间的传播被阻断,就可以对环境中的塞内卡病毒A进行灭活。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了解塞内卡病毒A的传播和发病规律能够揭示它的流行病学特征,这有助于猪场制定预防和控制猪感染塞内卡病毒A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从湖北省某些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的多株病毒,并用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病毒株在仓鼠肾传代细胞上连传1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适应BHK-21细胞的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2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病粒子,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  相似文献   

9.
旨在分析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CH-HNCY-2019株的基因组特性和演化,参考SVA毒株SVV-001(GenBank No.NC011349)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SVA CH-HNCY-2019株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VA分离株CH-...  相似文献   

10.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能够引起猪水疱性相关疾病的病毒,该病毒在我国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提高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SVA感染性克隆为基础,将猪源GM-CSF-T2A基因通过融合PCR方法插入到SVA的2A和2B之间,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SVA-GM-CSF,将其转染BHK-21细胞进行病毒拯救及传代。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感染BHK-21细胞可以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经RT-PCR扩增与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外源基因GM-CSF在该病毒中成功获得了表达。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在BHK-21细胞中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并且该重组病毒在传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已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GM-CSF的重组SVA,该重组病毒的构建为进一步明确SVA致病机制和研制新型疫苗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塞内卡病毒A(SVA)、猪水疱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的方法,针对3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毒的TaqMan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SVA和FMDV病毒基因以及SVDV阳性质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样品cDNA或DNA无交叉反应,对3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应用该方法对2019-2022年采集的吉林省部分地区267份病料和本实验室留存的3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SVA、FMDV以及SVDV。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有利于对3种病毒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给快速准确鉴别致猪水疱症状病毒性疾病提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塞内卡病毒的致病性证据、免疫应答和诊断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猪界尚无可用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用于塞内卡病毒感染,文章主要介绍塞内卡病毒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14.
从陕西地区26个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猪场,采集发病仔猪的肛门拭子、粪便以及死亡仔猪的小肠,将其接种于Vero细胞,在添加胰酶的情况下,连续传代培养并观察,直至细胞出现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经RT-PCR检测、测序、基因比对分析与动物回归实验,最终确定分离到一株PEDV病毒强毒株。经过测定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本次分离到的毒株与疫苗株CV777同源性较低,进化分支位于目前流行的PEDV G2a亚群。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某些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对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分离毒株在兔肾原代细胞(RK)上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传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再接种于RK-13细胞、BHK-21细胞、Vero细胞、PK15细胞和143TK细胞,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RK-13细胞上的TCID50为10^-0.52/0.1mL;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对氯仿、乙醚敏感,56℃30min灭活;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与病变;提取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中272~534nt之间262bp长的特异性片段。上述结果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2015年及以后猪群塞内卡病毒感染情况以及塞内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诊一例疑似SVA感染的临床病例,本试验将从广西地区某猪场母猪和肥育猪鼻及蹄部采集的出现典型水泡性病变的猪水泡液进行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RT-PCR扩增、基因序列测定、TCID50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在PK-15细胞上生长良好,可见明显细胞病变;接种PK-15细胞进行TCID50测定,病毒滴度达到10-6.75/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第4代细胞培养物的BHK-21细胞出现特异的绿色荧光;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Senecavirus病毒属中的病毒成员同源性最高,与之前2017年报道的广东分离株SVA-CH-GDYS02-2017和SVA-CH-GDLZ01-2017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内。以上结果表明,已成功从样品中分离到了SVA,且该毒株可以在PK-15和BHK-21细胞上进行增殖。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SVA,为后续塞内卡病毒的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从发生蓝耳病的猪场采集流产、死胎病料中分离出了一株病毒,适用传代细胞后,该病毒能够在ST细胞上生长并引起明显的呈拉网状和细胞脱落的细胞病变(CPE),能够凝集0.5%的豚鼠红细胞,经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后不能引起细胞病变(CPE),也失去了血凝特性;用特异荧光抗体染色可见细胞核内出现特异性荧光.采用特异性PPV NS1基因的引物进行扩增,得到了大小约为2.18 kb的片段,测序并与猪细小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为99%以上,鉴定该病毒为猪细小病毒,命名为PPV-SX.说明目前有部分猪繁殖障碍是由猪细小病毒和PRRS共同感染而致.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bz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病死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肠内容物制成匀浆,应用套式RT-PCR检测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经处理将其接种到含终浓度50μg/mL胰酶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盲传到10代左右开始出现局灶性细胞病变(CPE),20代以后特征性CPE稳定出现。将病毒Vero细胞培养物应用毒价测定及病毒中和试验、套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EDV,并将其命名为PEDVSDbz株。  相似文献   

20.
病料应用套式RT-PCR检测呈现PEDV阳性,经处理将其接种到含终质量浓度50 mg/L胰酶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盲传到10代左右开始出现局灶性CPE,20代以后特征性CPE稳定出现.将病毒Vero细胞培养物应用毒价测定及病毒中和试验、套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EDV,并将其命名为PEDV SDbz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