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接触感染性疾病,又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病、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雷摩氏菌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肝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1病原及流行病学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死亡率10~70%,一般为15~20%。在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常并发大肠杆菌病。对养鸭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特别大。2主要症状潜伏期1~3天,有时可达1周。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粪,甚至粪污粘满鸭体,运动失调(犬坐式)。雏鸭常昏睡缩颈,不愿走动,挤成堆,两腿软弱,不能站立或站起时全身发抖,频频点头或头颈左右摇,身体后翻或偏向一侧,挣扎时不停地拍动两翅,后蹬两腿.慢性病例,头颈歪斜,转圈跑动,进食困难,逐…  相似文献   

3.
4.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5.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鸭、雉鸡、火鸡等的败血症性疾病,特别是对幼鸭感染性很高.本病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均有发生.日本于1979年首先在大阪府确认发生本病,但以后未见发生本病的报告.1985年10月在埼玉县一肉用鸭饲养场,有400只30龄鸭发生了流鼻涕、流泪、斜颈、跛行、腹泻等症状的疾病.初发后4日内死亡了40只.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李康然广西农业大学530005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是雏鸭的一种最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表现为下痢、共济失调、生产率下降、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在广酉本病危害1—8周龄小鸭.常引起2—3周龄雏鸭大批死亡,经济损失严重.本文重点综述本...  相似文献   

7.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鸭疫巴杆菌病主要是鸭的传染病,但也有感染火鸡、鸡、鹅和某些野禽的报道.鸭以2~4周最易感染,8周以上的鸭一般不再有本病发生,5周龄以下的小鸭常在出现症状后1~2天死亡,较大的鸭子得病后,存活的时间较长,耐过的鸭子往往发育不良.各品种的鸭对本病均易感染.  相似文献   

8.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小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 病原 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瑞氏染色呈两端浓染,印度墨汁染色可见细菌的荚膜。到目前为止,本菌共发现12个血清型。本菌在形态上  相似文献   

9.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幼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排黄绿色稀粪,运动失调和头颈震颤;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历史和分布此病在国外早有报道。1932年 Hendrickson 和 Hilbert 首次报道在美国纽约州的长岛发生此病,由于是新发现的疾病,故称为“新鸭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业发达的地区。在国内,邝荣禄等1975年于广州地区首次提出本病在我国的存在。郭玉璞等于1980~1981年在北京郊区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0.
鸭疫巴氏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小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某村30多农户居住在水库边,养鸭300多只,鹅100多只,鸡450多只,每天早上都将鸭、鹅赶到水库放养,一直很好,从8月13日开始,发现,赶出去的鸭傍晚有一只没回来,就到水库边去找,当时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诊实践中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对本县几例鸭疫巴氏杆菌病进行综合防治,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整理如下:1 发病情况 1999年5月中旬我县井坑村有多户人饲养的连城白鸭共1280羽相继发病,最初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三周病、霍乱、副伤寒、大肠杆菌等病,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治疗均无效,每天的发病率、死亡率约3%~5%不等,有两户分别用雏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三周病疫苗进行注射,注射后第二、三天发病率反而升高至20%。2 临床症状 病鸭的症状基本相同,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3.
1 流行病学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以2~4周龄的小鸭发病率较高,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秋、晚春多发.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多呈暴发性流行,鸭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达40%~70%,耐过鸭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4.
鸭疫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鸭疫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胡清海(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tifer,PA)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感染性疾病。又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雷摩氏菌病(Ri...  相似文献   

15.
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黄夏,韦婷,李华明,俸玉雏,陆光进,李小莲,黄胜斌(广西兽医防检站南宁530001)我区1995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雏鸭群暴发一种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眼鼻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死亡...  相似文献   

16.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从近几年安徽省六安市动物医院鸭病门诊病例看,该病已成为当地养鸭生产中的头号传染病,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04年夏末以来,约占鸭病门诊病例的75%以上,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现将根据门诊病例总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作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肇州县新福乡新福村某养鸭场孵化雏鸭3000只,在草甸上饲养,于5日龄曾注射过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双价苗,当饲养至15日龄时开始发病,期间用土霉素治疗,但不能控制疫情,然后到县防疫站就诊。2临床症状病初,幼鸭精神沉郁,缩颈呆立,闭目昏睡,不愿下水,食欲减退,眼鼻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下半年以来广西部分地区暴发一种主要侵害2-3周龄幼鸭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眼鼻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死亡率15-20%,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从病死鸭中分离出均匀一致,两极浓染的小杆菌,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病。经药敏试验,分离菌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都敏感,试用病死鸭的肝,脾组织,制成组织灭活苗,免疫幼鸭,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肇州县新福乡新福村某养鸭场孵化雏鸭3000只,在草甸上饲养,于5日龄曾注射过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双价苗,当饲养至15日龄时开始发病,期间用土霉素治疗,但不能控制疫情,然后到县防疫站就诊。  相似文献   

20.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或鸭败血症,2~8周龄的鸭容易感染,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容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生。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