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点螟是甘蔗上的主要害虫。在江西省一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低龄幼虫在宿根蔗蔸、残茎内和秋冬笋枯苗上越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成虫在夜晚羽化,活动,白天隐避。产卵期持续4~5天,产200粒左右,一二代产卵在1~4叶的背面。成虫有趋光性,雌雄蛾量比为0.9:1.1。幼虫多在白天的上午从卵中孵出,先在叶面爬行,或垂丝下悬,随风飘动,主要从侧芽处侵入蔗苗,为害心叶,8~10天出现枯心苗。每只幼虫可造成1~3根枯心苗,老熟幼虫在苗内或茎内化蛹。  相似文献   

2.
1984年以前我站对一代甘蔗二点螟的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来进行推算,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因而容易漏查蔗蔸底部的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因此,单纯靠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发生期预报,常不太准确。为了改进及完善二点螟的测报手段,我站于1985~1988年利用二点螟性诱剂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一代二点螟发生期测报,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二点螟性诱剂具有很  相似文献   

3.
甘蔗二点螟性息素(顺一11—16碳稀醇)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甘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性诱剂,主要使用在甘蔗二点螟的发生预测预报上,我站自1984年开始引进,经84、85、86、87四年来在西山乡新岗5~6队,连片面积30亩以上的甘蔗田进行试验诱测,证明利用性诱测甘蔗二点螟,世代区分明显,特别对为害严重的第一、二代,容易掌握其发生规律,指导面上防治,效果显著,对测报有甚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甘蔗二点螟在我地一年发生四代,各代发生期长、世代重叠,特别是甘蔗中、后期株高成林,人工喷药困难,我们利用吉林农大提供的赤眼蜂“蜂卡”,进行了防治试验。设小茎种第1至二代化防,三代放蜂,四代自然繁殖;一至三代化防、四代自然繁殖。放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甘蔗二点螟的预测预报中,由于缺少发生量的预测,使防治工作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笔者在对甘蔗二点螟多年调查观测的基础上,以性诱蛾量为依据,结合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试对甘蔗二点螟发生是作出预报,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甘蔗二点螟蛾量取自吉安地区农科所1986~1993年的性诱蛾量,为历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止逐日4个性诱盆,每盆2个诱芯的实诱蛾量。气象资料为吉安县气象局1985~1995年逐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资料处理将甘蔗二点螟历年诱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划分世代(见表1),然…  相似文献   

6.
甘蔗二点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灵 《植物保护》1986,12(4):51-51
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 len)原是南方甘蔗的主要害虫,1972年随蔗种带进我场,甘蔗受害逐年加重,平均螟害枯心苗率20.3%,螟害株率50.9%,最高达97.4%。  相似文献   

7.
经人工模拟蔗苗枯心试验,得出甘蔗苗期枯心对蔗苗分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达显著水准,即分蘖率随枯心率的升高而提高。但与最终有效茎的形成及产量的影响不大。又经检测不同螟害节率的蔗株糖份等7项经济指标,得出蔗糖份随螟害节增加而下降,还原糖随螟害节上升而增加,建议放宽1~2代枯心苗的防治,加强3~4代螟害节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方法:设六个小区。1—3小区将3%呋喃丹颗粒剂配成30倍、速50倍、75倍药液喷雾。4小区按每亩3斤用药量,兑水200斤注根部。5小区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6小区为不用药对照。以上均按每亩150斤药量标准喷雾。小区面积30米~2,8月12日于大豆初花期用药,24小时后检查蚜虫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甘蔗二点螟各代发生期较长,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因此整代产卵期长达30余天。 我们进行了室内杀卵效果试验:用3%呋喃丹加水稀释至有效浓度0.1%,浸二点螟卵块一分钟。 同时在盆栽的蔗苗根区,每株根部挖孔撮施3%呋喃丹颗粒剂2克(折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2斤),进行内吸杀虫及药效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兰溪市甘蔗二点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兰溪市的传统经济作物,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534hm2,其中80%以上为果蔗。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是本市春栽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造成甘蔗枯心,影响甘蔗的品质和外观,严重的造成减产。2005年二点螟为害造成的枯心率为6.4%,螟害节率7.7%,每667m2损失产量约0.35t,2006年枯心率7.1%,螟害节率8.6%,防治差的田块螟害节率高达11%,每667m2损失产量约0.4t。  相似文献   

11.
甘蔗条螟性诱测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条螟与甘蔗二点螟一样,是我区甘蔗产区的主要螟害之一。经研究证明,甘蔗螟虫性诱剂应用于蔗螟测报,是成功可行的。我区进行此项工作,也已有几年历史。 笔者对我区较为有代表性的博白、邕宁、贵港、柳城4县(市)1986~1988年的甘蔗条螟逐日性诱蛾量的原始数据,按县按年度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总结前期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发生省份调查经验,提出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调查、幼虫系统调查、发生为害普查、越冬虫源调查办法和预报技术。同时,提出了如虫态调查、发生世代和生物学特性等有待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福山是大樱桃之乡,因占有市场和气候优势,加上高价格、高效益拉动,樱桃已发展到7000hm2,约占耕地面积的56%。因对大樱桃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无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4.
昆虫性外激素用于大田防治,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引起重视,有的已为生产所应用。为了探索甘蔗二点螟(Chilotraca ihtusatellus Snellen)性外激素(顺—11—16碳烯醇)用于大田预防第一、二代二点螟所造成枯心苗的作用,于1984年—1987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二点螟性外激素橡皮诱芯(含有效成份200微克/粒),先后分别在露塘农场、灵山县、蒙山县、柳城县四个点进行了试验示范,设计面积累计为819.1亩,其中迷向区264.8亩,诱杀区116.1亩,化学防治对照区220.2亩,空白对照区218亩。  相似文献   

15.
棉盲蝽测报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棉盲蝽发生为害规律和近年来测报调查工作经验,对棉盲蝽田问调查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田问调查以若虫和成虫为主,采用拍打法、目测法和灯光诱测相结合.制定了棉田内外种群数量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并结合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预测预报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几年来对梨花瘿蚊的观察研究及测报调查实践,就其田间测报调查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探索提出调查越冬蛹翌年羽化时间与梨树花芽绽放发育进度相结合的测报调查方法及其关键防治时期--成虫高峰期预测为主要预测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文凤  杨Fen 《昆虫天敌》1995,17(3):118-120
本文报道了甘蔗二点象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的室内饲养方法。此法条件要求不高简便易操作、成活率高、便于系统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9.
甘蔗二点螟是我县甘蔗的主要害虫。近两年,我们在调查其发育进度时,发现不少幼虫被真菌寄生。此真菌为虫草菌之一种(Cordyceps SP),幼虫被寄生后,初时变僵硬,尔后从虫体上慢慢长出一至几根子座来,形如中药之冬虫夏草(见右图)。此虫菌冬前偶能查到,来年四月初便能较多发现,  相似文献   

20.
螟黄赤眼蜂对二点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放蜂蔗区和对照蔗区的蔗螟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螟害株率和螟害节率.结果表明,放蜂区二点螟螟虫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为80%以上;而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则均低于50%.放蜂区的螟害株率(30.80%)比对照区的螟害株率(40.00%)低9.20个百分点;螟害节率(4.19%)比对照区的螟害节率(8.48%)低4.29个百分点.螟黄赤眼蜂对二点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