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花蕙兰的茎尖先诱导形成原球茎,再通过球茎→原球茎→丛生芽→完整植株,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在原球茎或丛生芽的继代增殖过程中,在培养基中加入0.5 ̄1.0g/L活性炭,可抑制培养物产生红色的多酚氧化物,从而提高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基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花蕙兰(Cymbidium)栽培基质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大花蕙兰的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腐殖土是大花蕙兰最适宜的栽培基质,其中腐殖土二份+蛇木一份、腐殖土一份+椰糠一份的效果最好,估算叶面积增长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是兰科兰属[Cymbidium(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花卉。从大花蕙兰的栽培基质选择、环境控制、肥料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大花蕙兰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大花蕙兰的栽培提供了较全面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大花蕙兰"肯尼"的无菌原球茎为辐射材料,经过辐射剂量范围初选和细选试验,筛选出大花蕙兰原球茎辐射诱变适宜的辐射剂量为190 Gy。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炼苗及基质配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廷豪 《甘蔗(福建)》2007,3(4):297-299
试验测定了瓶苗等级,炼苗和不同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瓶苗健壮度、合理炼苗和不同基质与大花蕙兰假植成活率及后期生长呈正相关;M1(水苔)和M2[谷(麦)壳2+河沙1+珍珠岩1,体积比]是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的理想基质,移栽2个月后的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发育较好。综合成本、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应大力推广使用M2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的假植基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花蕙兰催叶芽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大花蕙兰催叶芽的激素种类及浓度,为大花蕙兰提前催叶芽、缩短生长周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花蕙兰一、二代苗进行处理。[结果]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对大花蕙兰催芽效果最佳。6-BA对大花蕙兰一代苗催芽处理,双芽率为83%,对大花蕙兰二代苗催芽处理,三芽率为100%。[结论 ]6-BA 500 mg/L对大花蕙兰一、二代苗催叶芽效果较好,可缩短一代苗和二代苗生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绿花大花蕙兰‘V3’为材料,将其成花过程分为未分化期、花芽分化期、花箭伸长期和花朵开放期,研究这4个时期可溶性糖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有各自的变化规律,假鳞茎和花箭基部为上升、下降,再上升、下降的波浪型变化,花箭顶部为上升、平缓、下降、上升的变化,根为上升、下降、平缓、上升的变化,不同时期叶片变化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9.
大花蕙兰无菌试管苗的茎尖腋芽在1/2MS+6-BA0.2mg/l+0.1%AC培养基上原球茎的诱导率达50%。MS、1/2MS、KC和VW四种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影响没有明显差异,增殖倍率在3、51~3.89之间,但影响原球茎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中加入0.5mg/l NAA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倍数与生根率的提高。四种不同细胞分裂素处理中,以1mg/L BA最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倍数的提高。试管苗较为理想的移栽基质是水苔,成活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0.
大花蕙兰的快速育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花蕙兰(Cywbidion hyhrdum)为园艺改良新种,归属兰科蕙兰属.大花蕙兰既有热带气生兰花朵硕大、鲜艳美丽的特点,又有国兰式的清香函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外通常作为高档切花或客厅盆栽摆花.由于大  相似文献   

11.
兰属植物是市场上流行的观赏花卉,其中建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因建兰叶片极易染病,导致其观赏价值大幅下降,因此,本研究对16个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品种的叶片气孔和横切结构进行测定,探究叶片微观结构间的差异,以期为建兰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NIS-Elements D软件对叶片表皮气孔进行测量,观测指标包括气孔器的长轴、短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发现建兰的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16个品种中仅‘大青’‘锦旗’2个品种上表皮有少量的气孔分布;利用NIKON数码荧光显微镜、光学数码成像系统和NIS-Elments D软件在20倍镜下对叶片的中脉长轴、中脉短轴、上表皮厚、下表皮厚、叶片厚和叶肉厚进行观测,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个建兰品种的叶片微观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建兰‘大青’的气孔密度、中脉长轴和中脉短轴最大,分别为125.19个/mm2、439.14 μm和403.51 μm。气孔密度最小的是‘朝阳三星’‘玉女素’和‘八宝奇珍’,分别为52.70、60.48、61.54个/mm2。中脉长轴与中脉短轴最小的品种是‘十三太保’和‘大凤素’,分别为147.63 μm和125.93 μm。而‘复兴奇蝶’的叶片厚度最大,为528.29 μm,叶片厚度最小的品种是‘桃腮素’,为100.32 μm。通过对16个建兰品种叶片解剖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气孔面积与气孔其他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以及叶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肉厚度与气孔面积是研究建兰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筛选优异的建兰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及其非生物胁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龄与叶面积指数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不同类型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氮肥试验结果,建立了水稻叶龄与叶面积指数(LAI)的模拟模型。叶龄模型采用幂函数描述叶片出生与播后累积热时间(TTS)的关系,TTS的计算定量了温度与出叶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叶面积指数模拟包括两个阶段:在指数生长阶段,LAI随播后累积生长度日(GDD)呈指数式增长,同时受到氮素营养水平调节;当LAI≥1.6时进入非指数生长阶段,采用比叶面积法模拟,LAI是比叶面积与绿叶干物质量的乘积。绿叶干物质量是绿叶分配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的乘积,比叶面积(SLA)为GDD的函数,同时考虑植株氮素营养因子对SLA的影响。利用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差异较大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叶片的出生动态和LAI变化动态,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具有参数少、易确定、简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亚麻苗期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 《中国麻业》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80份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重测序及苗期抗旱性表型测定,利用1 490 007个高质量的SNP标记位点对玉米苗期抗旱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个与玉米苗期抗旱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框3.06和5.04位置。在显著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范围内挖掘出2个候选基因,预测其一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另一与脯氨酸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穗分化期叶片比叶重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中优6号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叶片比叶重和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重和光合速率不同密度之间有明显差异,相同品种叶片的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墨兰叶色变异品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其叶色变异机理尚不清楚。对墨兰栽培品系‘达摩’正常绿叶及其4个叶色变异(叶艺)品系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小于绿色区域,且叶绿素含量降低更为显著,造成Caro/Chl升高,叶色黄化。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F_v/F_m、NPQ值也有相应降低,而qp、Y(Ⅱ)值比绿色区域高,可能与其高比例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进一步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叶绿体存在不同程度发育缺陷,而黄色区域的叶绿体退化更为严重,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F_v/F_m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叶绿体发育完整程度具有一致性,qp、Y(Ⅱ)值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黄色区域并不呈现出这种相关性,可能与叶绿体发育严重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始穗期氮钾营养对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在施基肥的基础上,始穗期供给 NK营养对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施用NK,可促进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过氧化物酶(POX)、超氧物歧化酶(SOD)、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呼吸速率下降,增加剑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加速14C同化物从剑叶的输出,提高14C同化物在稻穗的分布积累及输入积(IAP)。讨论了始穗期共施NK营养提高结实率、谷粒充实度及稻谷产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面积分布是水稻株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机理分析建立了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分布模型,利用田间试验数据检验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节间距对叶面积分布影响的机理.模型检验效果良好,数值模拟结果可信,能为叶面积分布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叶面积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个马铃薯品种的叶面积和系数法的矫正系数,进行了叶面积与块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铃薯品种的叶面积和矫正系数(K)具有极显著差异,矫正系数不能在品种间通用。叶面积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淀粉、蛋白等品质指标无相关性,表明叶面积的增加能加强光合产物的输出,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最适叶面积指数和总颖花数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淮北地区不同历史年代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积和颖花量与品种产量能力进展的关系。结果指出:随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适宜总颖花量的增加,水稻品种的产量能力明显提高。因此确认高产品种选育应以增加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颖花量并适当减少穗数,应用半矮秆基因为途径。本文根据试验资料提出了目前淮北主要水稻品种的适宜群体指标,为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