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选     
雪松由于疫霉病的危害,不断出现生长不良和死亡现象,从幼苗到多年生大树都可产生根腐症状,大树还可以产生溃疡症状,苗木也可产生猝倒和立枯症状,经分离培养获得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掘氏疫霉P.dreehsleri和寄生疫霉P.paratiti-ca,以樟疫霉为主,经致病力比较,以樟疫霉和掘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试验以及对其体内几种生理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稀释浓度为10倍和100倍时抑制效果较好,均与浓缩液无显著性差异.经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菌体48 h,与对照相比其保护酶(SOD、CAT、POD、GSH-Px)活性分别下降89.06%,86.96%,97.47%和97.63%,糖代谢酶(HK、PK、LDH)和TCA有氧分解代谢酶(SDH、MDH)分别下降93%,89.56%,88.5%,97.66%和97.43%,能量代谢酶(ATP)活性下降了98.5%和98.67%,MDA含量上升60.98%.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降低致病疫霉菌体的代谢酶活性,提高菌体MDA含量.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菌体遭受损坏,其糖代谢、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等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这可能是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致病疫霉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郊林场、苗圃和城乡园林绿化树种雪松,近年不断出现死亡和生长不良,主要是疫霉病危害.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病组织,获得樟疫霉(Phytopbthoracinnamomi)、掘氏疫霉(P.drechsleri)和寄生疫霉(P.parasitica)等多种疫霉菌,病菌可侵染幼苗和定植多年的大树,可引起极腐、茎腐、猝倒、种芽腐烂等症状,其中根腐是主要危害状,实为雪松栽植区的重要土传病害.试验用乙磷铝和敌克松混合液浇灌根际土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Ho,H.H.等人(1984)曾详细报导过西双版纳橡胶树和胶园土壤的几十个疫霉分离物的鉴定结果,其中两个土壤分离物被鉴定为芋疫霉(P.colocasiae Raciborski),通过人工接种能使橡胶叶和15天苗龄的橡胶幼苗致病;还认为P.colocasiae这个种对橡胶病害的发展可能起一定作用。为进一步弄清P.colocasiae在西双版纳地区能否成为橡胶树的病原,我们特做如下接种试验,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接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哈茨木霉T28发酵液进行萃取,获得6种提取物;将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提取法和乙酸乙酯为萃取液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67.06%,71.71%和76.25%;采用直接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抑制效果次之.2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含有10个和15个组分,其中相同组分为2,5-二叔丁基酚、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八碳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二乙基己基)酯,这些组分可能为对致病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用9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经典生长速率法对艾蒿提取液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药质量浓度为0.1g/mL时,艾蒿提取液对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艾蒿乙醇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到98.2%;对致病疫霉Ⅰ、仁果丛梗孢、瓜果镰刀菌的抑制率达70%以上;艾蒿丙酮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仁果丛梗孢、致病疫霉Ⅰ的抑制率分别为78%、72%和67%。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病原菌和寄主两个维度,探究新疆野果林中疫霉菌对野果林内主要树种叶片的致病性,了解新疆野果林衰退的可能原因及疫霉对新疆野果林造成的潜在风险。[方法]利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的方法,将诱捕自新疆野果林的5种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P.gonapodyides、P.lacustris、P.gregate、P. sp.)接种到苹果、杏、山楂和核桃的健康离体叶片上,一周后观察测量、计算病斑大小,并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作图。[结果]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供试5种疫霉菌株接种到4种植物叶片上后,病斑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P.plurivora和P.lacustris产生的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14.14 cm~2;寄主植物中,核桃和杏树叶片产生病斑较大,最大分别为18.68 cm~2和9.55 cm~2。[结论]供试树种和菌种对叶片病斑大小都有显著影响;供试5种疫霉对苹果、杏、山楂、核桃叶片的致病性依次为:P.plurivoraP.lacustrisP.gregate≈P.gonapodyidesP. sp.;苹果、杏、山楂和核桃这4种植物叶片对以上5种疫霉菌的感病性依次为:核桃杏山楂苹果。  相似文献   

8.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新源县和巩留县野苹果林中疫霉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差异,为探讨新疆野苹果林衰亡原因提供基本资料,为野苹果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疑似疫霉病害样品采集、土壤诱捕、林间溪流诱捕等方法对新疆野苹果林中的疫霉菌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监测诱捕,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疫霉纯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疫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对所鉴定的疫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个种共计88株疫霉,分别为65株湖沼疫霉Phytophthora lacustris Brasier,Cacciola,Nechwatal,JungBakonyi、16株节水霉状疫霉Phytophthora gonapodyides(Petersen) Buisman、3株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 T. JungT. I. Burgess、2株聚疫霉Phytophthora gregata T. Jung,M. J. C. StukelyT. I. Burgess和2株Phytophthora sp.1。将前4种疫霉接种离体野苹果叶片后,发现它们均产生病斑,其中湖沼疫霉在离体叶片上产生的病症最为明显。[结论]新疆野苹果林中具有多种疫霉菌,且所鉴定的4种疫霉菌均对野苹果叶片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辣椒疫霉.做不同处理的树皮接种试验,结果在刮皮和未刮皮的树皮接种部位,均能致病。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前半叶,栗疫病菌(Endothia parasitica 寄生内座壳菌)毁坏了美国栗(Castanea dentata)树林,这种危害遍及美国栗的自然分布区。防治林木病害的一般方法对本病均已无效。本文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应用病毒状细胞质低毒剂来减弱栗疫病菌的致病力。由于用含有这些低毒剂的菌株处理,溃疡逐一被控制,但无论是低毒剂,还是含有低毒剂的菌株,似乎都不自然传播。或许需要持续的含有低毒剂的溃疡为传播提供长期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春,我们先后从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的越冬幼虫虫尸上分离出顶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Cord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ha(Balsamo)Vuil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fsch.)SoroKin)、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elcht.)等5种致病真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专门报道。本文仅将对5种致病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报告·应用粉锈宁烟雾防治橡胶树自粉病技术的研究 …………………·……………-.…………邵志忠 肖永清 陈积贤李朝诚(1、1)粉锈宁烟雾技术防治橡胶树自粉病扩大试验 …………………………………肖永清邵志忠杨雄飞 李家智 陈积贤(1、6)云南芒果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措施…………………………………黄雅志装汝康(1、9)香荚兰水培催根催芽成苗…………………………………云南热作所育种纽培室、(1、22)从|1986年3月强寒潮浅谈江城县宜胶区的农业气候分类…………………付国标(2、4)西双版纳橡胶树疫霉种的致病力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棕榈疫霉是农林业生产上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原菌,建立棕榈疫霉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对于预测疫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以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为靶标的快速、简单、特异和灵敏的棕榈疫霉菌的检测方法。以IGS基因为靶序列,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设计了多组LAMP引物,同时建立并优化了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最终筛选出1组扩增反应结果较好的LAMP引物,采用该组引物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应用的验证。在扩增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NB)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判定反应结果。【结果】整个检测过程在等温64℃条件下仅需8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特异性试验中,通过HNB显色只有在棕榈疫霉菌株中能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疫霉、腐霉和真菌的供试菌株仍为紫色的阴性反应;在灵敏度试验中,PpIGS-LAMP技术检测灵敏度达到10fg.μL~(-1)目标菌纯DNA;在实际应用中,PpIGS-LAMP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采自田间的木薯根部土壤中目标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木薯组织样品的目标菌。【结论】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棕榈疫霉,建立了1种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视化的棕榈疫霉的LAMP检测方法。建立的棕榈疫霉菌的LAMP检测方法在80 min内可完成待检样品的检测过程,显著缩短检测时间,降低基层部门的检测成本,为棕榈疫霉引起疫病的检疫和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野漆籽为实验材料,使用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提取漆蜡并分析漆蜡提取得率、物理性质和主要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野漆树漆蜡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提取方法的漆蜡得率具有极显著差异(F=41.647,P<0.01).有机溶剂浸提法的漆蜡平均得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达4...  相似文献   

16.
用瑞毒霉和乙磷酸对由寄生疫霉和樟疫霉引起的菠萝心腐病,以及由樟疫霉引起的根腐病进行了防治,植前以600ppm瑞毒霉和1,200ppm乙磷铝浸种苗防治效果显著。亚磷酸是乙磷铝水解后的一种产物,每公顷用3.36—6.72千克防治心腐病效果显著,同时因由此防治了根腐病,植株生长增长。温室研究表明,乙磷铝和亚磷酸都能在24小时内向下传导,结果控制了根腐病。在夏威夷,菠萝心腐病和根腐病是由滋生土壤的真菌—寄生疫霉和樟疫霉引起的。其症状已由Mehrlich描述过。腐霉也能引起菠萝根腐病。用其它农药防治心腐病已有报导。引进的两种新内吸性农药瑞毒霉和乙磷铝,使根腐病的防治也有了可能。据报导,在其他国家已应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治菠萝心腐病,不论是植前浸种苗或是植后植株喷药,乙磷铝降低了心腐病死亡率,并使成活植株的总根量和植株量增加。夏威夷在雨量多的情况下,菠萝心腐病、根腐病使这个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防治试验,以确定最低有效用药量和最有效的施药方法;由于乙磷铝水解之后产物亚磷酸存在于菠萝叶片和果内,因此做了亚磷酸对防病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云南十二种热带作物的疫霉菌病害的分布、危害,和对108个疫霉分离物的鉴定结果。为害热带作物的疫霉有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ora)、辣椒疫霉(P.capsci)、寄生疫霉(P.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黄瓜疫霉(P.melonis)(暂定)等五个种,其中,柑桔褐腐疫霉分布广,为害严重,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对从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株上分离的色二孢属(Diplodia sp.)和腐霉属(Pythium sp.)D.13、P.01菌株形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通过对澳洲坚果苗根系的接种试验证实,两种真菌是云南澳洲坚果速衰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樟疫霉又称褐疫霉、肉桂疫霉,属于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中的一种藻菌,可引起林木或农作物腐烂枯死.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病害.可侵染桉树、山茶、樟树、栗、金鸡纳树、石楠、橡、杉、柏、松等林木,梨、桃、李、菠萝等果树及瓜、椒等农作物达9百多种,是植病中一种重要病原菌.我所于1979年开始该菌研究,除发现侵害刺槐引起干腐外,国内尚少侵害其他植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生产低聚木糖(XOS)所得的废渣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和纤维素酶水解特性.废渣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较差,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优异.里氏木霉以含纤维素15 g/L的废渣为碳源合成纤维素酶,滤纸酶活为0.48 FPIU/mL,酶产率为6.67 FPIU/(L·h),酶得率为每克纤维素32.00 FPIU,而在相同条件下以玉米芯为碳源时滤纸酶活为3.20 FPIU/mL、酶产率19.00 FPIU/(L·h)和酶得率每克纤维素213.33 FPIU.质量浓度为20 g/L的废渣在酶用量为每克纤维素10 FPIU条件下水解24 h,水解得率达92.8 %;底物废渣质量浓度为100 g/L时,48 h纤维素酶水解得率达到80.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