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农田林网对水稻的防护效益,1981年9—10月我们在丰县沙庄公社张黄庄大队2号稻田设点观测,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一、林网概况沙庄公社,位于复新河下游,属于河灌区,土质粘重,保水性能好,历年种植水稻.1969年以来,营造了大量的杂交柳、旱柳、杨树,张黄庄大队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观测的林网网格东西长383米,南北宽249米,计143亩.网格内种植水稻105亩,种植绿豆38亩.南北两条林带由二行杂交柳组成,平均高7米,平均胸径6厘米,林龄6年,株行距1×1米,旁有小沟、农渠、渠顶、沟坡伴生着小柳树.东林带在大沟旁,由一行旱柳组成,平均高12米,平均胸径33厘米,株距4米,间有稀疏的小杨树.西林带由二行杂交柳组  相似文献   

2.
1.意、南两国杨树造林多采用深栽技术:用2年以上,高5米、离切口1米处粗3厘米的无根杨树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用深栽机钻孔,将苗木栽入深1.5米左右、直径10~20厘米的栽植孔中。苗圃为培育用于深栽的大苗,将育苗株  相似文献   

3.
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強,出材率高,在造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十几年来,我們通过引、选、育种等途径,选育出一批生长优良的杨树新品种。为了摸清它們的材质情况,先后对十九个杨树新品种做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并与山杨成材进行了比较。试材分别取自:①栽培在砂壤土地段上,密度为2×2米(栽后第三年间伐为2×4米)的试验林內五年生杨木,试件取树高4.6米以下; ②栽培在粘壤土地段上,密度为  相似文献   

4.
杨树正常苗用浓度2%和0.5%的过磷酸钙溶液浸根13h,其成活率比用清水浸的提高28.6%。杨树损伤苗用2%和0.5%的溶液浸根6h,成活率比对照分别提高62.2%和49.8%。杨树正常苗和损伤苗皆可用浓度0.5~2%过磷酸钙溶液浸根栽植。  相似文献   

5.
一、土壤选择中壤土,轻壤土和砂壤土最适宜杨树生长。二、整地与栽植把将要栽植的地块,施足底肥,深翻30厘米,耙平。杨树丰产林一步到位的最理想的种植模式为:4米×6米,5米×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退耕还林杨树纯林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自2002年开始,笔者对在耕地上栽植的杨树进行了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试验,设计初植密度为2×3m,至2007年冬,6年生退耕还林杨树平均胸径达17.4cm,预计12年生杨树平均胸径可达30cm,平均亩年收益1391元,是种植单茬玉米平均亩年收益600元的2.3倍。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产投比高的特点,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杨树大苗,深栽1—4米深(以苗木底端接近地下水为标准),一般造林成活可达百分之百,当年造的林当年能见林,此说绝非虚夸。今举深栽的“I—214”杨树为例:其“株行距6×6米,8~12年采伐,树高18~25米,圆周90~120厘米,每公顷木材产量250~300立方米,年生长量每公顷23立方米(每亩合1.5立方米。)”这就是在意大利波河流域平原上,杨树人工造林中出现的“奇迹”。再以内蒙赤峰市城郊林场为例,近年来在平坦宜林地上深栽的赤峰杨(小叶杨×美杨的自然杂交种),亦获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而且幼树长势喜人。其实,杨树大苗深栽造林的技术方法并不复杂。其具体做法是:采用高6~10米、胸径6~8厘米的优良大苗(带根苗或截根苗),用  相似文献   

8.
1983~1984年,林业部先后下达给我省“杨树良种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营造丰产林466.7公顷,培育10年每公顷立木蓄积达150立方米的指标。在推广中,我们选择了既适应关中条件,又能经过集约栽培达到丰产的沙兰杨,截叶毛白杨,15A杨、陕林1、2号杨作为推广的优良品种。推广中的主要栽培技术是:确定适宜密度:鉴于确定轮伐期为10年,不进行中间利用,并实行农林间作,因此株行距一般采用4×6米,树冠较窄的陕林1号杨采用3.5×6米。大苗造林:要求2年生苗,高4米,地径4厘米以上;2年根1年干的苗木,高  相似文献   

9.
正林下的环境条件适于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杨树林栽培食用菌是林业立体开发的一种新模式。一、栽培场地的选择及处理。选择6年生以上的杨树人工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郁闭度0.4~0.6的林分,行距2~4米或4~3米均可。沿行间作床,床宽1米,长不超过10米,根据地势积水情况,可向下挖0.1~0.2米,作床时要将床底、两侧铲平、压实,每两床之间要留有0.6米的工作道,在栽培床四周挖0.5米×0.5米的排水沟。  相似文献   

10.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Rott是杨树苗木和幼林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1985年我们用15%杀螟松、80%敌敌畏和40%氧化乐果对此虫进行药效试验。试验地设在莒县赵家廿里堡当年营造的69杨幼林,径粗为2~3厘米,高为2~4米。三种药剂除氧化乐果仅用水稀释(用油稀  相似文献   

11.
淮北矿务局所属四个平原林场,即濉溪县柳湖林场、灵壁县大山林场、泗县小桂庄林场和固镇县汾洪江林场。土壤多属砂姜黑土,质地粘重,肥力较低。为解决矿区塘材供应不足问题,自1980年以来,营造杨树纯林1,597亩、紫穗槐纯林7,329亩,杨树、紫穗槐混交林1,839亩。为了解混交林树木生长状况、病虫为害及其经济效益情况,我们特对汾洪江林场江南林业队营造的杨树、紫穗槐混交林进行了调查。 一、林地概况 调查林地土壤为砂姜黑土(土层60—80厘米以下有大小不等的碳酸钙结核砂姜),土壤肥力均匀。1980年春季造林,面积70亩。杨树造林初植密度17株/亩,株行距4×10米,大行距内紫穗槐株行距1×1.5米。  相似文献   

12.
杨树在淮北地区营造大面积纯林较多.1999年,萧县青龙镇王引河东岸杨树造林,品种为意杨69,株行距5米×5米(每亩栽27株),行内株间以1(杨):3(槐)的比例混交紫穗槐.  相似文献   

13.
杨树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1 991~ 2 0 0 0年历时 9a时间 ,进行了杨树纸浆林造林模式、土壤施肥、叶面喷肥、林粮间种、纸浆林基地建设等研究和开发。结果表明在辽西地区杨树纸浆林的造林模式为 :造林品种应优先选择辽宁杨、荷兰 3930杨、盖杨、辽河杨等 ;造林最佳密度为 1 1 1 1~ 1 6 6 6株 /hm2 ;配置方式应以宽行密植和宽行窄带为主 ,如 1m× 6m、1 5m× 6m、(1× 4 )m× 8m、(1 5× 4 )m× 8m等。纸浆林的主伐年龄为 6~ 7a。在金城原种场的立地条件下 ,无论是土壤施肥 ,还是叶面喷肥对林木生长影响均不显著。林粮间作方面 ,改变造林由常规方式为宽行窄带和宽行密植后 ,间种年限可提高 1~ 2a ,间种面积可提高到 2 0 % ,产量提高 30 %~ 5 0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林业政策的调整,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林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将是人们研究的新课题,如林药结合、林草结合、林菌结合等。林下的环境条件适于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因此,林菌结合是林业立体开发新模式。1.栽培场所选择及场地处理。选择6年生以上的杨树人工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郁闭度0.4~0.6的林分,行距2~4米或4~3米均可。沿行间作床,床宽1米,长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杨树生长快,出材率高,在造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十几年来,我们通过引、选、育种等途径,选育出一批生长优良的杨树新品种。为了摸清它们的材质情况,先后对19个杨树新品种做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并与山杨成材进行了比较。试材分别取自:(1)栽培在砂壤土地段上,密度为2×2米(栽后第三年间伐为2×4米)的试验林内5年生杨木,试件取树高4.6米以下;(2)栽培在粘壤土地段上,密度为2×2米  相似文献   

16.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树林分密度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进行窄宽行 (3m× 2m与 3m× 8m交替 )、3m× 6m和 3m× 5m 3种营林密度对比试验 ,从第 1年到第 4年林龄的生长量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 ,3种林分密度单位面积年平均材积生长量的比值分别为 198∶116∶10 0 ,杨树利润比值为 2 33∶1 13∶1。证明窄宽行的林分密度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 ,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8.
杨树人工林林麦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杨树对林下间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杨树3种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物量、小麦品质、小麦产量以及小麦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的影响展开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3 m×5 m×30 m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最高,3 m×15 m配置模式最低;而小麦出产率则恰恰相反.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则以4 m×5 m×50 m模式最大,3 m×15 m模式最小.3 m×15 m模式产量和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低,而4 m×5 m×50 m模式单位面积所能种植的杨树株数偏少.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认为3 m×5 m×30 m配置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叶钻天杨(Populus balsanifera Linn.)、沙兰杨(P.×euramericanacv.‘Sacrau79’)、I-467(P.euramericana cv.‘I-467’)杨等3个优良杨树品种不同造林密度下生长规律的分析,研究了3个杨树品种合理的经营密度及采伐年限,结果表明:高生长随密度改变变化不大,胸径生长变化与密度紧密相关;I-467杨和沙兰杨适宜大株行距种植,大叶钻天杨适宜3m×5m和4m×5m两种株行距;3m×5m株行距的理想采伐年限在10年,4m×5m株行距最理想的采伐年限应在12年,3m×8m株行距可适当放宽采伐年限。  相似文献   

20.
杨树 (Populusspp .)是我国主要造林和工业用材树种之一 ,据统计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 666×1 0 4hm2 (王世绩 ,1 995 )。但杨树天牛危害十分猖獗 ,其中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和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nob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