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观察竹笋夜蛾在湖北阳新 1a发生 1代 ,以卵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草上或竹基部笋箨上越冬 ,4月中下旬以 2龄幼虫从杂草上转主蛀入把竹笋危害 ;一字竹象和小竹象 1年 1代 ,以成虫于土下 8~1 5cm深的土茧中越冬 ,4月下旬成虫出土上把竹笋吸食笋肉 ,进行补充营养 ,随后进行交尾、咬产卵孔产卵 ,幼虫孵化后取食笋肉危害 ;江苏泉蝇每年 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3月下旬为雄虫羽化高峰 ,雌虫的出现高峰在 4月中旬 ,上把竹笋取食、交尾、产卵 ,幼虫危害竹笋 ,发生腐烂 ,造成退笋  相似文献   

2.
毛笋泉蝇(Pegomyia phgllostachys Fan),是毛竹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蛀食竹笋,严重的造成腐烂退笋;受害较轻的影响竹笋生长,竹材质最下降。一般受害率占虫害率的15—20%。毛笋泉蝇每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当笋出士3—4厘米高以后,大量成虫群集笋上,产卵于笋壳内壁,据调查被害笋内可有卵数十粒至三百余粒。卵孵化后,幼虫即蛀食笋肉,造成笋腐烂或留下不规则的虫道。  相似文献   

3.
竹笋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笋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新县、光山、商城、信阳、罗山等县竹产区均有发生,其危害日趋严重。1987年竹笋平均被害率55%,1988年竹笋被害率已达67%。受害笋轻者蛀孔,生长缓慢,节突断头;重者幼笋由绿变黄,腐烂死亡。1985年以来,我们在新县竹区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室内外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好防治时间、农药种类、施药方法、药剂浓度,是防治竹笋夜蛾的关键。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竹笋夜蛾一年一代,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三月中旬卵孵化,先取食禾本科杂草,被害草呈枯心状。三月下旬为卵孵化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退笋的概念、退笋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影响退笋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刚竹属竹子的退笋率,随竹笋出土时间的延后呈直线上升;95.3%的退笋,其高度≤35 cm,但当竹笋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发生退笋的概率将迅速降低。施肥对退笋率的影响,未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主要与竹种和施肥方式有关。竹笋的水分生理、笋期营养在“源—库”之间的分配、竹笋生长的基因调控,是研究退笋内在发生机理的切入点。在生产实践中,有效降低退笋率的竹林抚育技术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场危害竹类虫害以竹笋夜蛾为最严重,过去每年被蛀食幼笋,影响竹材产量达30万斤之多,严重的年代竹笋几乎全被蛀食光,影响翌年砍伐,造成竹林生产衰退。为了促使竹林健壮、高产,几年来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大搞群众运动,对竹笋夜蛾进行大面积防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初步掌握了对竹笋夜蛾的防治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幼虫生长发育规律此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为主,翌春三月幼虫孵化后,蛀入杂草为害,凡已有此虫寄生的杂草颜色变黑褐,草心枯萎、腐烂,而未有虫寄生的杂草则颜色新鲜,生长正常。竹笋出土后,幼虫自草中爬出蛀笋继续为害。  相似文献   

6.
毛竹退笋的营养分析及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是我国的主要竹种之一,毛竹笋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林源蔬菜,然而毛竹退笋是影响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仅有部分退笋用来加工笋干,大量的退笋没有得到利用.试验利用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毛竹退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开拓退笋的利用.结果是,毛竹退笋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低于健壮笋;退笋的蛋白含量为6.03%~6.97%,高于健壮笋;退笋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健壮笋,尤其是Asp、Ser、Tyr3种氨基酸;退笋中草酸明显积累;退笋富含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结论是:毛竹退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可加工成竹笋食品.  相似文献   

7.
毛竹总有不少的竹笋不能成竹,群众称之为“退笋”。退笋的比例一般要占总出笋量的50%左右,有的地方在60%以上。造成退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营养不足。在同一竹鞭上出笋较多,由于养分供应不足,有的竹笋出土后无力继续生长,中途死去。 2.不良气候因子。在出笋期,天气骤冷骤热,持续低温,长期干旱,或遇到落黄砂  相似文献   

8.
毛竹退笋及丰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毛竹退笋原因和影响退笋的因子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毛竹营养不良和虫害等是退笋的主要原因;竹鞭年龄及入士深度、母竹营养状况、竹笋形状及出土期等因素与退笋都有一定关系。据此,提出了培育优质竹林,留养小年笋,及时挖退笋的对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每年春分前后,毛竹(楠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人们常常赞美这生气勃勃的“雨后春笋”,希望它们株株成活,青翠高大;可是又不得不以惋惜的心情看着相当大一部分竹笋死去。长期以来,不少人在减少退笋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工作,笔者也于1978年对毛竹笋期生长规律以及如何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合理挖取退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我国重要经济竹种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和黄金碧玉竹4种大型丛生竹种,研究了这些竹种的发笋情况、笋高生长规律以及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竹种的竹笋形态均呈锥形,笋体颜色深浅不一,个体大小不一,龙竹笋体最大,黄金碧玉竹笋体最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黄金碧玉竹退笋率最低(17%),其他依次为版纳甜龙竹(19%)、云南甜龙竹(22%)、龙竹(25%);黄金碧玉竹的出笋期最长(222 d),其他依次为龙竹(170 d)、云南甜龙竹(153 d)、版纳甜龙竹(100 d);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各竹种竹笋出土后30 d内高生长缓慢,30~80 d高生长较快,80 d以后高生长趋缓直至停止生长;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年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出、退笋的规律,提出在竹林冬笋形成后的不同时期,适时、适量选挖少量浅鞭冬笋,对出土春笋成竹数量及质量均无明显影响;出土后的春笋,可按退笋表现特征,于春分后10天、清明后5天及谷雨后分期选挖退笋及少数直径小、病虫危害的竹笋,不会影响成竹数量和质量,而退笋利用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寿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寿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寿竹出笋从5月初开始,出笋盛期为5月8日到5月21日,盛期出笋数量占84.7%,出笋全部持续时间约30天。寿竹的高生长持续60天左右,高生长符合Logistic模型。引起寿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占退笋的比例74.7%,造成退笋的主要害虫是竹笋泉蝇。该地区寿竹整个出笋期平均成竹率仅为1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14.
退笋是竹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严重影响着竹笋、竹材产量,极大地降低了竹林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有关于退笋的文章发表,竹子这一重要的发育生物学现象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尚未形成研究热点。通过对退笋的研究历程进行总结分析,澄清了退笋研究上一些错误观念,期望能推动退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粽粑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粽粑竹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笋数、退笋数和幼竹高生长的测定,研究了粽粑竹的出笋、退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粽粑竹出笋时间始于2月初,结束于5月底,3月中下旬为出笋盛期,出笋呈正态分布.不同出笋时间的竹笋-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表明,粽粑竹竹笋-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的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江山地区笋用竹笋期害虫的种类,并研究了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江山市笋期害虫共有25种,隶属于6目12科19属,有竹林金针虫Melanotus cribricollis(Faldrmann)、浙江栉蝠蛾Bipec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淡竹笋夜蛾Apamea kumaso Suqi、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Draudt)和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其中,筛胸疏爪叩甲造成退笋率高达48%~60%,竹笋夜蛾造成的退笋率高达70%~90%。利用"5%辛硫磷+3%毒死蜱"混合药剂防治金针虫,防效达60%,且无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7.
石竹出笋退笋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石竹出笋退笋规律的研究表明 ,石竹出笋时间始于 5月 1日左右 ,历时约 36d ,出笋初期出笋少 (持续时间 12d左右 ,占 11 1% ) ,盛期出笋数较多 (持续时间 18d ,占 83 9% ) ,末期出笋数迅速下降 (持续时间 6d ,出笋占 5 0 % ) ,初期出土石竹笋退笋少 ,以后退笋率不断增加 ,但末期退笋率又有所下降。随着笋期的推移 ,退笋高度不断增加 ,退笋生长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广西林业》编辑部: 竹笋的天敌是“竹象虫”,每年盛夏竹笋破土拔尖的季节,活动最猖獗。这种害虫用嘴把嫩笋尖钻成洞眼,然后往洞里下卵,不久卵变虫往外钻,竹笋一旦被这种虫钻寄卵就不能再长。一只竹象虫一个早上飞来飞去能钻坏好几枝笋,每逢这个季节竹农防不胜防。采取老办法给笋戴竹帽又编不了那么多,而且笋帽只用一年便烂坏。田阳五村乡是竹乡,这里仅大路村就有竹子3960亩,人均3.5亩  相似文献   

19.
5种中型丛生竹笋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5种应用广泛的中型丛生竹(慈竹、佛肚竹、棉竹、香竹、撑绿杂交竹),研究其笋期生长规律,为其推广栽培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个竹种的出笋高峰期集中在6-8月份;出笋持续时间为94~290 d,其中香竹笋期最长,慈竹笋期最短;各竹种退笋率为12%~21%,其中撑绿杂交竹退笋率最高,香竹退笋率最低;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直接影响笋期生长,表现为年平均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竹种的退笋率越低、笋期越长及笋体越大;施肥能够促进各竹种笋期的生长,肥料种类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其中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氮磷钾复合肥次之,普通过磷酸钙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依据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出退笋及成竹的规律,采取前期出土竹笋一次疏除,后期依据笋体高度,适时打退笋。通过疏笋,使得养分相对集中供给留养笋生长,从而减少了部分地上及地下退笋,以达到育竹的目的。既充分利用了退笋,活跃了山区经济,提高林区人民经济收入,又保证了新竹产量和质量。这种方法简便,便于大面积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