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将生态资源量化为生态资产,使生态效益最大化.本研究基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估算法,利用1982-2014年遥感数据估算的生物量和空间插值的年降水量数据两个生物环境因素对4大类、11小类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了校正,进而估算了内蒙古自治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4年33年间:1)内蒙古自治区温带草原单位面积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29780.3 元/hm2.其中,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单位面积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分别为2097.71元/hm2、27110.7元/hm2和126620元/hm2.2)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万亿元/年,其中调节服务价值(1.07万亿元/年)>支持服务价值(0.31万亿元/年)>供给服务价值(0.11万亿元/年)>文化服务价值(0.11万亿元/年).3)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0.82万亿元/年)>典型草原(0.77万亿元/年)>荒漠草原(0.02万亿元/年).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下的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的研究,对建立适宜当地生态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宁夏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三项主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并进行价值化表达;综合考虑各区县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脆弱性指数,对全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空间识别。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2020年宁夏水土保持价值分别为2478.9×108元、2661.7×108元、2958.5×108元,总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最高值位于泾源县,最低值位于金凤区;全区20 a来水土保持优先补偿区动态变化差异较小,补偿优先区主要位于生态价值高、经济落后的南部地区,而生态补偿次级优先区则位于中部和北部生态价值较低、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对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6.8708×10~8yuan/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0239.63yuan/(hm~2·a);各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最高以及油松林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47×108yuan/a和66587yuan/(hm2·a);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与单位面积价值量均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选择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新疆1990、2000、2008年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提取渭干河流域近2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净变化速度等动态变化信息;在总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和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结合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平均收购价格,分析渭干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结果如下:(1)草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超过70%,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不到20%,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2) 1990-2008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了59 633万元,其主要原因是草地、林地和沼泽面积的减少.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其提供的支持服务功能最强,供给服务功能相对较弱.(3)下游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于中上游地区,研究期内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较大,上游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分布区 ,系统评价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揭示湿地在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为湿地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参照中国学者制订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估算了三江平原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 ,及生态价值的构成情况 ,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三江平原生态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总价值为 1 660 .2 9× 1 0 8元 /年 ,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 2 .96%。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异 ,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率为最高。在三江平原每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 ,废物处理价值、水源涵养价值、气候调节价值、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气体调节价值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为 1 8.88%、1 8.5 5 %、1 6.1 9%、1 2 .81 %、1 0 .0 6%和 9.1 6%。  相似文献   

7.
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实地调研和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内权威部门公布的价格参数,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定量评估了我国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0年砒砂岩区沙棘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总价值为91.03×108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最高,其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价值,三者价值量分别为56.66、17.69、6.41×108元,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88.71%。从研究区域来看,准格尔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其次是东胜市和府谷县,三者价值量分别为28.41、21.21、14.21×108元,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70.12%。研究还发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是伊金霍洛旗,最低的是达拉特旗。砒砂岩区沙棘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52848.83元.hm-2,高于全国森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51333.33元.hm-2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退耕使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0和200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的规律;利用修正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出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论如下:1)1990-2005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1990年为99064.6万元,2005年为115421.0万元,增加了20.62%。3)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相应转化为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草地、耕地等。研究表明,生态退耕促进了区域土地类型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但是将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农田和人工林地的长期生态效应还需进一步观察。文中研究对协调类似区域人地关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RS/GIS的呼和浩特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借助于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对研究区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并计算在此驱动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及谢高地等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1995~2005年,呼和浩特市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土地逐年减少;而林地、草地有所增加;社会用地面积迅速增加,10年间增加了66.932km2;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幅度很小,研究期内仅增长了1.0983亿元;3)森林、草地、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断增长趋势,而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断减少趋势;4)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增量最多,主要归功于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而废物处理价值损失最多,主要是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作物空间布局的灰色系统决策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南部平原北纬38°沿线的10个县为研究区域,在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域内主要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棉花、蔬菜等的单产基础上,计算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单位面积所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然后选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单位面积耗水量和生产成本作为目标矩阵,采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该区域农作物空间布局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通过CIS方法,根据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乌鲁木齐河下游地区1989-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5×109元/a增长至2.40×109元/a,而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从1989-...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宁夏全境实行禁牧政策以来,处于农牧交错带的盐池县生态与环境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TM/ETM+和MODIS NDVI数据,定量反演生态参数,计算3个时点的生态资产,评估禁牧政策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盐池县生态资产总值分别为1.62×108、2.15×108、2.70×108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重最大,其中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占研究区总面积最大的草地;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价值最高的为旱地,10 a间生态资产总体呈递增趋势,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增幅明显,说明过去10 a来禁牧政策有助于生态资产的增加,环境质量总体趋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草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草原生态退化程度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应处于第三个阶段,即"补偿标准=直接成本+全部机会成本",并以内蒙古禁牧为例,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定量计算其对灌区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社会影响,并从补偿主客体、补偿额度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基流保障的灌区农业损失(农业生产损失、社会保障影响和社会稳定影响)可以作为不同生态基流调控值下的生态补偿额度;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的主体为陕西省政府、宝鸡市和咸阳市政府,客体为灌区受损农户;基于灌区农业总损失的补偿标准在3.93~9.94元·m-3之间;提出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和项目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给予农业优惠政策、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延安市宝塔区高坡到三十里铺段为例,以DEM为基础提取坡度、坡向及地形起伏度因子,再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植被多样性、地表水体、生态价值等生态因子,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下,通过叠加分析进行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评价.参照评价结果,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禁...  相似文献   

16.
青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人类具有很大的价值,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对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进行了整体和分项评估,结果表明:整体评估方法得出青海生态价值量约为15428.7亿元/年,分项评估方法得出青海生态价值量约为13849.8亿元/年,但通过多种因素的权衡,最终采用分项评估法得出的青海生态价值量。科学合理的评价青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能够进一步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对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使其更好地、持续地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1.草地农业系统的特征草地农业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在大农业的生产中,以草地为主体,结合农田和林地,把土地、植物和家畜联系起来,进行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农牧业产品的物质生产体系。草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突出了草的作用,特别是豆科牧草的作用。在草地农  相似文献   

18.
森林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服务功能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1.47×108元,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80元·m-2·a-1,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0.44×108元(占0.43%),支持功能价值为31.34×108元(占30.89%),调节功能价值为65.83×108元(占64.88%),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3.86×108元(占3.80%);从不同的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其价值量为:防风固沙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休憩娱乐净化空气提供林产品控制侵蚀;不同森林类型价值量差异较大,灌丛最大,针阔混交林最小,从单位面积价值量来看,松杉类最大,灌丛最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该结果对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评估绿洲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定量研究绿洲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以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以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为基础,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1994年至2007年14 a间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了估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民勤绿洲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2.04亿元,到2007年则下降为79.04亿元,14 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共下降了23亿元,其中草地面积的减少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绿洲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研究区15年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研究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日益提高;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②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总体生态效应趋良.但环境也存在着局部恶化,主要表现在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