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土高原中部沙棘林干物质积累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应用标准地-标准木-分层切割法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延安沙棘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开展了研究,并建立了气候生产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林个体年龄的增长,其树高、胸径、材积累计生长量逐渐增加,20年生沙棘人工林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平均值分别为:0.2823×10-4m3和0.5731×10-4m3,生物量现存量为33.5818t·hm-2,80%以上为主林冠层;沙棘林年净生产量369.9454g·m-2,降水生产力为917.8200g·m-2·a-1,该区域沙棘林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苗期调亏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苗期根系形态、活力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调亏灌溉减少根系干物质累积 ,根冠比、平均根长和根系活力 ( TTC还原量 )提高 ;单株根系条数下降 ;根系活力在复水后仍保持较高水平。表明调亏在量上抑制根系生长 ,但在形态和吸收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3.
沙棘干物质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LI-6400光合仪在黄土高原中部系统测定了人工沙棘林的各种光合生理指标,主要结果为:叶光强响应曲线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3.677μmol·CO2·m^-2·S^-1、0.0517mol·mol^-1、7.367μmol·CO2·m^-2·S^-1、71.15μmol·m^-2·s^-1和213.7μmol·m^-2·S^-1。CO2浓度响应曲线参数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及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150.00μmol·mol^-1、506.834μmol·mol^-1、-1.100μmol·CO2·m^-2·s^-1、0.0063mol·mol^-1和3.01μmol·CO2·m^-2·s^-1。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左偏单峰曲线,峰值在10:00~12:00时。沙棘的ETR变化与光合速率同步,最大荧光产量F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17min左右趋于稳定;qP和qN变化不明显;当光适应的叶片转入黑暗下之后,NPQ开始下降,25min左右达到稳定。沙棘荧光强度响应曲线变化与其普通光强响应曲线类似,参数暗呼吸速率、光的补偿点、光的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值分别为-0.511μmol·CO2·m^-2·s^-1、14.72μmol·m^-2·s^-1、259.6μmol·m^-2·s^-1、8.494μmol·CO2·m^-2·s^-1和0.0347mol·mol^-1。沙棘叶片荧光CO2响应曲线与普通光源CO2响应曲线变化规律相似,荧光CO2响应曲线参数暗呼吸速率、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分别为-0.0914μmol·CO2·m^-2·s^-1、87.12μmol·mol^-1、745.212μmol·mol^-1、17.90μmol·CO2·m^-2·s^-1和0.0077mol·mol^-1。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08-2009年在天津农学院灌溉试验站进行,研究了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轻度水分和养分胁迫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干物质向生长中心积累.叶的生长发育对水分养分胁迫敏感.水分养分胁迫使得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并且茎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要高于根和叶.中水低肥处理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水分养分对冬小麦干物质的分配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润管布置方式对夏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微润灌溉对大田夏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微润管布置方式对夏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微润管布置密度对夏玉米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随微润管布置密集程度的增加,株高、茎粗与地上鲜物质质量呈增加趋势,地下鲜物质质量与干物质质量、群体生长率、根系体积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3管2行微润灌为最佳布置方式,该处理的总干物质质量和群体生长率比地下滴灌分别提高了0.44%和2.5%,比无灌溉处理分别提高了41.31%和41.37%。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不同水氮组合对生物量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水氮组合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时,各生物量减少不明显,水分胁迫使根冠比提高,在根冠比较低时对干物质积累量最为有利;在土壤含水率为31.81%、施氮量为4.23g/kg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在不影响苗期植株正常生长状态下,土壤含水率下限为22.56%。  相似文献   

7.
吕晓  战莘晔  张兵兵  杨璐  王一 《农业工程》2019,9(7):103-106
为确定锦州地区玉米最适宜播期,探讨锦州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干物质的关系,选用2个不同玉米品种农华101和丹玉39于8个不同播期开展分期播种试验,观测玉米不同生育期时间、LAI、干物质积累和生长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过早播种并不一定使发育期提前;在整个发育期中,农华101的播期越晚LAI越高,第7期干物质积累效果较好,生长率最大;丹玉39早播和晚播玉米LAI、干物质积累和生长率均较低,第4~6期玉米LAI较高,干物质积累效果最好,生长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9.
节水灌溉的水稻干物质积累C-R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干物质模型的研究进展和Chapman-Richards模型的数学结构以及该模型在描述林木生长和不同生物种群生长过程中的应用,并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用Chapman-Richards模型模拟了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结果表明。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来模拟控灌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中,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根据模型参数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发酵原料C/N=25~30,T=36℃的条件下,研究20%,15%,10%,5%和2.5%等5种干物质浓度对牛粪秸秆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前30 d 为产气高峰期,同时发酵渗滤液中的VFA浓度也较高;干物质浓度增加时,产气量波动增大,渗滤液中碱度和 NH4+-N 浓度升高,发酵装置的有机负荷率也较高;10%的干物质浓度产气效果最好,发酵前30d的累积产气量为4710mL,相应的容积产气率可以达到0.313m3/m3· d。实验得到的结果对牛粪秸秆混合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7、2008年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光合有效辐射积累(GDD)、有效积温(RDD)和作物水分利用累计量(WDD)为自变量,适用于亏缺灌溉条件下温室小型西瓜的干物质积累模型,并将模型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0.92以上,所建模型模拟效果良...  相似文献   

12.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动态产量模型:Feddes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论述了Fedde模型的理论基础及该模型中两个主要参数-潜在干物质增长度和最大用水效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麦拔节孕穗期受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排水则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有利于麦株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矿质营养,对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亦有较大作用,发展农田暗管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对南方多雨地区小麦增产及改善品质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生长及根系吸氮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冬小麦生长、根系吸氮耦合模拟模型。冬小麦生长动态受到气象、土壤水分、氮肥等外界因素和作物吸氮能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而作物吸氮量与干物质增长量和土壤水分、氮肥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冬小麦生长动态、叶面积指数变化及作物吸氮过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旱地地膜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土壤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决茎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覆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最佳施肥处理(OPT)的干物质累积高于传统施肥处理(FP)和不施肥处理(CK).在21~80 cm土层露地田间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覆膜.覆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干旱后复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丰华占为水稻供试品种,通过盆栽实验,在水稻生长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水稻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后株高、分蘖有所下降,尤以分蘖期控水影响较大,恢复灌溉后大多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各生育期遭受水分胁迫后,水稻地上部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复水后均始终低于对照处理。叶绿素含量控水处理后显著下降,恢复供水后除分蘖期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其它处理则始终下降。干旱胁迫后水稻根系活力均显著上升,其中穗分化期、抽穗期干旱处理在复水后均仍然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生育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强弱顺序为抽穗期>穗分化期>分蘖期>结实期。分蘖期控水主要影响有效穗数,穗分化期控水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抽穗期控水影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结实率控水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施肥番茄水肥供应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膜下滴灌施肥番茄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基于2012—2013年田间随机分块试验,采用Tukey HSD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温室番茄田间管理推荐的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在2012年,移植后23 d,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番茄株高影响极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株高影响显著;在整个生育期,番茄茎粗与施肥量差异显著;不同灌水处理之间平均叶片扩展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叶片扩展速率对施肥处理的敏感性大于灌水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和灌水量均正相关,施肥量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施肥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大于灌水;灌水和施肥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影响极显著,在2012年,W1(100%ET0)处理的番茄平均产量最大,比W2(75%ET0)、W3(50%ET0)处理分别高5.99%和13.54%,番茄果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单果质量与番茄产量无相关关系;灌水量对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作物耗水量与灌水量正相关,与施肥量无显著性关系,施肥对作物耗水有促进作用。根据2年田间试验结果,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推荐番茄灌水量为151.12~207.76 mm,施肥量为453.58~461.08 kg/hm2,其中,氮肥用量为213.45~216.98 kg/hm2,磷肥用量为106.72~108.49 kg/hm2,钾肥用量为133.41~135.61 kg/hm2。  相似文献   

19.
花生从始花到初见饱果的这段时间为其生育中期。此期花生生长最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对花生后期产量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花生中期管理,在技术上要注重“四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分胁迫的植被生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WACM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植被生理原理构建了基于水分胁迫的植被生长模型,模型主要包括植被生长发育阶段模块、碳循环模块和水循环模块,适用于多种作物,是一个通用模型。使用文献资料对植被发育阶段的长短和植被干物质量、作物产量的变化范围进行验证,并且在徒骇马颊流域运用该模型模拟了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多种植被的干物质量和作物产量,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