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红莲型不育系绿 3A 在大规模繁殖时可能遇到的亲本种子纯度问题,创新地融合了“株系循环法”和“三系七圃法”进行提纯,并开展了后期繁殖的商业化配套技术研究,成功实现了年产亲本原原种 10 万 kg 的目标,不仅解决了提纯的技术难题,更为红莲型不育系的大规模商业化原种提纯繁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交高粱良种繁育属于典型的循环选择路线,应坚持提纯不育系,抓好保持系;采用三圃制选择基数要大,标准要宽;减少原种繁殖代数,增加繁殖数量;用原种三代制种,保证杂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杂交高粱良种繁育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高粱良种繁育属于典型的循环选择路线,应坚持提纯不育系,抓好保持系;采用三圃制选择基数要大,标准要宽;减少原种繁殖代数,增加繁殖数量;用原种三代制种,保证杂种质量.  相似文献   

4.
滇型不育系榆密15A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提纯,榆密15A原种纯度达99.90%;介绍了不育系榆密15A的特征特性;提出选择适宜的繁殖地域和安全齐穗期,增加单株成穗数和单穗颖花数,适时适量喷施“920”,严格隔离和去杂去劣是提高繁殖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珍汕97A育性观察及其自交结实后代表现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朱同贵杂交稻不育系育性是选育新的不育系和“三系”亲本提纯选择不育系单株、决选株行的重要依据,是影响不育系原原种纯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不育系种子纯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育系育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蔡巨广  胡荣华  游年顺  雷上平  张以华 《种子》2019,(9):144-145,149
乐丰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金23B//福伊B/建伊B选育保持系,再与福伊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2004年通过福建省鉴定[1]。本文主要介绍乐丰A的特征特性,并阐述其种性提纯和原种扩繁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V20A的变化谈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原种生产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坚 《种子》1999,(5):74-75
本文从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V20A的特征特性谈起,对我国现行的“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办法进行剖析,并提出“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原种生产应以防杂提纯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论甘薯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林生  孔祥生 《种子》2002,(6):61-62
利用20世纪50年代沿袭下来的“三囿制“进行甘薯种薯生产,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种业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甘薯生产实践,借鉴农作物良种繁育的最新成果,提出了甘薯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及关键技术,同时也探讨了甘薯繁育供种体系和各级种薯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9.
不育系特A的特性与提纯保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耀美 《种子科技》2000,18(1):53-53
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制种亲本的纯度。因此,亲本提纯保质,特别是不育系的纯度历来备受关注。不育系龙特浦A(以下简称特A)组配的以特优63为主的特优系列杂交组合已成为广西杂交水稻的主要栽培品种。但不育系特A育性不易稳定,温度和光照的变化很容易引起特A育性分离、变异,选株配对时对特A的特征性状选择不当也会导致特A分离变异。在不育系特A的提纯保质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1 采取循环法进行原种生产由于特A本身所特有的育性不稳定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变异。因此,正确地进行选株配对…  相似文献   

10.
强优恢复系盐恢559的应用及提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盐恢559的应用情况及特征特性和提纯复壮原理,盐恢559的提纯复壮是通过精选三系不育系(A)与盐恢559的典型单株、成对测交、同步筛选“父本株系圃”和“杂种F1优势鉴定圃”、繁殖原种,完成一个提纯周期。  相似文献   

11.
稻穗枝梗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66个水稻品种考种分析发现,水稻品种间一次枝梗数及其着粒数差异不大,二次枝梗数差异大,而着粒数较稳定.每穗粒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密切相关.二次枝梗数对每穗粒数和空秕率的增加起主导作用,一次枝梗数对空秕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穗空秕率与二次枝梗数有关,还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由于二次枝梗籽粒有两段灌浆现象,如遇不利因素,可导致空秕率增多.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保持较高结实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每亩穗数已是水稻大面积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育种工作者可将一次枝梗着粒较多,二次枝梗空秕率较低的穗型作为选择高产品种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才林  赵凌  朱镇  张亚东 《作物学报》2007,33(4):566-571
为研究隐性长穗颈水稻“02428h”的长穗颈基因eui在减轻不育系包颈度中的利用价值,以02428h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经过连续3次回交将02428h的eui基因导入培矮64S,转育成了具有长穗颈基因的“P8hS”。与培矮64S相比,P8hS的株高增加35.6 cm,主要是穗颈节和倒2节间长度增加所致。eui基因的导入不仅可使培矮64S的穗包颈得到彻底改善,而且对培矮64S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具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培矮6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4S长14.6 cm,其纵列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4S多1 248个和580个;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3 µm和38.3 µm,尤其是中部区段  相似文献   

14.
辽优1052及其亲本灌浆特性与源库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直立大穗型杂交稻辽优1052及其母本105B和父本C52做减源和减库处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点。结果表明:三品种均为源限制型,都存在着两段灌浆现象。同一品种强弱势粒间灌浆过程差异较大。母本105B最终粒重较小,且强弱势粒间粒重差异较小;而杂交稻辽优1052及父本C52强弱势粒粒重差异较大。说明大穗小粒型品种源库矛盾较小。对于源限制型品种,减源能明显的缓和源库矛盾,尤其对最终粒重的提高有一定作用;而减库能加剧源库矛盾,使最终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特浦A(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所配杂种纯度低,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5A和T77A(简称TA)。本研究以特A(B)和TA(B)为材料,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其中T5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涉及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涉及2对表现重叠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17 cm。用双低培eS与9311杂交,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但比培矮64S/9311(两优培九)穗颈伸出长度增加2.7 cm,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规律,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  相似文献   

17.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田长恩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从幼穗发育的IV到VII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O.rufipogon)新胞质改良不育系稻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2):253-259
通过核置换回交,获得一种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FA细胞质,育成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研究表明,FA细胞质不育系与WA和HL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野败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红莲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都可以作为FA细胞质的保持系,而不能成为FA细胞质的恢复系。这是一种新发掘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FA细胞质突破了WA和HL细胞质恢保关系的遗传局限,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成优质稻米不育系。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不育度高,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开花时间早,稻米12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农业部颁发的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实质性地提高了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综合水平,为培育优质米杂交稻奠定良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新选不育系F4A,356A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3个不育系9个恢复系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株高,穗长,穗茎粗,开花期,穗重,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等8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亲本各性状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在全部被研究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5个不育系中,A2F4A在全部8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恢复系8643变在株高,穗重,穗粒重和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