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苁蓉资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的肉质茎为研究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建立一种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肉苁蓉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PVP 2 000 mg/L+2,4-D 2.0 mg/L+KT 0.5 mg/L+GA3 1.0 mg/L+蔗糖30 g+琼脂7.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2 h/d、温度(25±1)℃;其中,淡黄色的肉苁蓉愈伤组织为高产细胞株系。②肉苁蓉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为:B5+ GA3 2.0 mg/L+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8 h/d、培养温度(25±1)℃、摇床转速110 r/min。③细胞接种浓度为4.0 gDW/L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为12.350 gDW/L,该体系为最佳培养体系。该研究建立了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和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5,21(2):120-121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陈爱玉,王勇,倪国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多种离体材料,如桑芽、未成熟叶、雌幼穗、花药和胚珠的培养都已成功地再生出植株[1-4]。然而,桑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尚有较大困难。目前,只有桑下胚轴、茎段和幼胚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桑原生质体分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4,20(3):141-144
用桑子叶、桑幼叶、悬浮培养细胞、愈伤组织四种材料,分别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及有关条件的研究。结果在适宜酶溶液浓度下,桑原生质体的释放速度和产量顺序为,桑子叶>幼叶>悬浮培养细胞>愈伤组织。酶液最适渗透剂浓度为0.5-0.6M的甘露醇。经预培养处理的材料,原生质体产量比对照提高12.9倍。  相似文献   

4.
以桑品种育-711的叶片、芽尖、叶柄、茎段为材料,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对桑树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以及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并对桑树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监测,初步建立桑树细胞悬浮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是诱导桑树愈伤组织的理想外植体,愈伤组织最佳诱导条件为MS培养基中添加1.5 mg/L 6-BA+0.5 mg/L2,4-D+0.5 mg/L NAA的激素组合,在此培养条件下的诱导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最优条件为MS培养基中添加1.0 mg/L6-BA+0.5 mg/L 2,4-D+0.5 mg/L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继代,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存活率达到100%,培养12 d进入对数生长期,愈伤组织的鲜质量在此期间增加6倍;悬浮细胞在M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5 mg/L 6-BA+0.5 mg/L 2,4-D+0.1 mg/L NAA的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较快,生长曲线呈"S"型,活细胞数量在悬浮培养第16天时达到峰值。以桑树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初步建立的悬浮细胞系,有助于进一步研发桑树组织培养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播娘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4℃低温暗处理24 h的播娘蒿愈伤组织为分离原生质体的来源材料,采用B5、Km8p、MS 3种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原生质体,获得了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低温暗处理利于获得高产率高质量的原生质体;5%纤维素酶 0.5%离析酶 5 mmol/L MES酶解16 h,是最佳的酶解处理;B5培养基取得了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MS 6-BA 2.0 mg/L NAA 0.2 mg/L AgNO31.7 m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MS IBA 0.5 mg/L NAA 0.5 mg/L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7.
红三叶和白三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三叶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栽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后均经MB-9固体培养基上继代3-4次,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MB+3mg/L2,4-D 0.7mg/L BA 0.2mg/L NAA 2mg/L甘氨酸 500mg/L CH 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两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每隔3-4d换液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娟  李玉珠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10,18(2):258-262
对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Algonguin)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其细胞融合原生质体杂交体系。以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酶液组合、酶解时间及酶液渗透压对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并探讨了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KM8P培养基上的分裂情况。结果表明:继代12d的愈伤组织游离性最好,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1%半纤维素酶、最佳酶解时间为12h、最佳酶液渗透压为0.55mol/L;最适宜培养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为KM8P+2.0mg/L2,4-D+1.0mg/LNAA。  相似文献   

9.
10.
11.
桑树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5,21(3):154-157
以桑籽经无菌继代培养的无性繁殖系叶片为材料,酶解分离得到原生质体;在K8p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黑暗、静止、浅层培养,第4天细胞开始分裂,10天以后形成细胞团;转移到弱光下培养,每隔10天添加K8p新鲜低渗培养液,经5-6周培养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和小愈伤组织,转到含6-BA、NAA的MSB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培养,选取其中结构紧密、呈米黄色的愈伤组织在附加6-BA和NAA的MSB培养基上进行器管分化;在1/2MS附加IBA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的诱导,获得桑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2.
桑树组培叶片不定芽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淑湘  孔令汶 《蚕业科学》1998,24(4):202-205
对组培桑树叶片上的不定芽原体进行了Co60γ射线辐照,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观察了诱变因素对叶片不定芽生长分化的影响及变异情况。Co60γ射线辐照,以1500R剂量处理变异率最高,为2031%,LD50值为1550R;秋水仙素处理,以浓度06%变异率较高为3826%,LD50值为054%(处理1d)。并对变异植株进行了大田移栽。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发现桑叶黄化失绿,是一种缺铁为主的缺乏微素综合症。起因于桑园土壤缺乏有效铁,以及土壤中pH值高,并呈HCO_3-离子反应,使铁的有效性降低,致使桑叶活性铁含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大量吸收磷素,使植株内磷铁比失调,影响铁的运转,大幅度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防治措施:及时喷铁叶面肥、树干注射铁液、增施有机肥料等。  相似文献   

14.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培养法保存、增殖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岛桑(MorusacidosaGriff)苗茎尖进行组培脱毒,昆虫介体接种病原,继代培养,获得无休眠期的标准桑黄化型萎缩病株和病原类菌原体驯化株。通过对MS培养基成分的调节,可以批量繁殖病株和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16.
龚垒  徐锦松 《蚕业科学》1993,19(3):129-134
绿叶宝是新研制的一种高效叶面肥料。每个蚕期,用10—20ppm的绿叶宝溶液喷施桑树2次,可增产桑叶7.6%—20.0%,其增产幅度、稳定性均高于同类产品喷施宝、植宝18、多元复合微肥。用喷施过绿叶宝的桑叶养蚕,公斤桑产值提高3.6%,绿叶宝对蚕、人、畜无毒,且成本低、使用方便。1992年在10多个省区进行中试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桑树上新发生的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冰核活性(INA),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证明桑树枝枯病的病原细菌是一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具有冰核活性。它与桑细菌性疫病的病原细菌具有部分同源的血清学关系,但在发病症状及侵染部位,侵染时期等方面明显不同,所以认为桑细菌性枝枯病病原细菌可能是丁香假单胞菌组群中一个新的致病变种(Pathovar)。  相似文献   

18.
桑蛀虫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浦冠勤  谈忠兴 《蚕业科学》1992,18(3):159-163
采用大田性诱测定及触角电位测定技术,从八种合成样品中筛选出反3,顺13-十八碳双烯醇-1乙酸酯,对桑蛀虫雄蛾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触角电位响应,这一结构通过雌成虫性腺体漂洗液的气相层析而得到确证。触角毛测定结果表明,雄成虫对性信息素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其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接受并作出的反应,通常在0.01μg就能引起敏感反应,且这种反应是专一的。性诱测报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蛾量高峰日与全代发蛾50%高峰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性诱蛾量高峰日可作为蛾高峰期的指标发布虫情预报。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断枝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晓玲  周金钱 《蚕业科学》1997,23(3):131-134
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桑断枝病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对所获得的优势菌种进行大田桑树桑花及嫩枝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优势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田间接种后,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桑小粒型菌核病病菌Ciboria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