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做好雷暴预测预警,科学防灾减灾,利用1970年12月至2010年12月盖州市雷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与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盖州市雷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近40年盖州市年雷暴日数平均为25.6 d,属于中雷区。年雷暴日数最多39 d(1991年),最少15 d(2000年)。近40年雷暴日数呈显著(0.05水平)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697 d/10年;近30年、近20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雷暴日数呈弱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1.879 d/10年。一年中1月、12月无雷暴,7月雷暴次数最多,平均5.7 d/年。夏季雷暴最多(15.4 d),其次是秋季(6.0 d),再次是春季(4.2 d),冬季很少发生(0.1 d)。初雷最早出现2月13日(2009年),终雷最晚出现在11月21日(1971年),初雷和终雷均呈弱提前趋势;雷暴持续期平均为186 d,呈弱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逐月雷暴日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趋势分析以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复杂地形下的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3年来乌鲁木齐地区雷暴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南部山区为雷暴多发中心,城区、北部平原区及达坂城谷地为低值区域;乌鲁木齐地区雷暴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山区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平原区,城区表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过程;雷暴主要集中在5—8月,7月雷暴频率最高,10月—次年3月基本无雷暴发生。突变检验分析表明,近33年来各区均未出现显著性下降的突变过程,却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未来变化趋势存在较强的持续性,即仍将维持下降的态势,城区的持续性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4.
张琦  杨澜 《农业灾害研究》2022,(7):66-68+71
根据汶上县1961—201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气象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汶上县近5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减少速率为-10.8 mm/10年;(2)蒸发皿蒸发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偏多,分别占全年蒸发量的31.6%和37.7%,而秋季和冬季的蒸发量相对偏少;(3)降水量总体呈现曲线波动状态,变化速率为-0.04 mm/10年,整体变化不明显;(4)夏季降水量在全年降水量中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5.
刘延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14-6317
2013年7月4日夜里至6日上午,江淮流域出现了2013年入梅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大且雷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针对此次过程,主要采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力求揭示此次大暴雨伴雷暴的形成和维持的成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上发展的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江淮地区产生大暴雨和长时间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流天气过程中,东北—西南向的高能区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不稳定和动力机制;锋区附近均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得对流单体能不断产生,且急流轴的存在为对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使得对流持续发展能够有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定位系统获得的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对云南省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还利用同期云南省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云南省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闪电密度高值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呈辐射状逐渐减少;就同纬度地区而言,雷电活动东部较西部频繁;全省雷电活动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5—9月为雷暴活动的高发期。雷电灾害主要发生于4—9月,电力和通信行业受灾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韦丹  肖稳安  陈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2-16364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46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雷暴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低,东南地区的雷暴频率较高;雷暴强度等值地区总体呈水平分布。雷暴活动20世纪60年代相对较高,直至80年代后期呈逐渐减少趋势,而近年来雷暴天气呈逐渐上涨趋势,雷暴活动开始频繁;每年的3~8月,雷电在各区域发生概率迅速递增,9月以后又呈递减趋势;一天中16:00~20:00为雷暴发生的高峰时段。河南省雷暴分布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雷暴频率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雷暴的年际变化呈一个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省海南地区5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雷暴资料,采用倾向率、绝对变率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雷暴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海南地区雷暴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2.7d,但各地变化特征不一致。年雷暴日数少的地区雷暴日数的减少趋势明显,而雷暴日数多的地区减少趋势不显著。雷暴的初日有推后的趋势,雷暴终日呈显著提前趋势;雷暴期呈显著缩短趋势,年雷暴日数在2000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丽水地区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丽水市及各县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丽水雷暴气候的特点,总结了雷暴的时、日、月、季节及年变化特征,探索丽水市雷暴的发生规律,以指导群众科学防范雷暴灾害。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雷暴的形成及其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雷暴的主要天气形势等方面对菏泽市雷暴的形成及其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天气形势包括锋面、低空急流、高压槽、南支槽、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台风倒槽、东风波等,同时对雷电监测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强玉柱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52-4754
为了研究天水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周期性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水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分析近40年天水市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2 d,一年中雷暴发生在4~10月,7、8月份最多,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过去的40年,雷暴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52d/10a;Mann-Kendall检验得出,在1995年天水雷暴日数开始明显减少,突变点出现在2008年,2008年后雷暴日数显著减少;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雷暴日数同时存在3、6、12及22年的准周期变化;根据EOF分析,天水雷暴异常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全市一致型和经向型,其中关山区雷暴日数最多,其次是渭北区,河谷区最少。  相似文献   

12.
李锁玲  孟瑞娟  孙秋生  侯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63-16264,16291
[目的]研究菏泽市近51年雷暴日数的气候特征。[方法]利用菏泽市1961~2011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菏泽市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趋势以及年际阶段变化分布。[结果]菏泽市年均雷暴日为25 d,随着年代的增加,雷暴日数平均以1.9 d/10a的速率减少。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以7月最多。初终日间隔最少86 d,最多264 d。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16日,终日为9月16日。雷暴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论]该研究为菏泽市雷暴的预测、评估及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溪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境内层峦叠嶂、山多地少,以低山、丘陵为主,处于长白山支脉东北端,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该文采用1958-2013年本溪市4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本溪地区近56a来的雷暴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地区近56a平均雷暴日数为30.4d,并以0.87d/10a的趋势减少,其中6月和7月雷暴日数最多。平均初雷日期为4月24日,平均终雷日期为10月22日,平均雷暴持续期为182.3d。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4 ~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 ~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熊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02-17903
利用商丘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50年(1960~2009年)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商丘市雷暴产生的灾情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商丘市雷暴灾情严重,但雷暴日数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一年中,雷暴在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一天中,午后至21:00时发生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喀左县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久才 《农学学报》2015,5(10):113-117
为了给雷电预测及防雷减灾提供有利科学依据,加强做好对雷电的监测,使人工防雹站点布局更加合理,增强防雹增雨效果。利用1959—2014 年喀左县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喀左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天。20 世纪90 年代至2014 年雷暴日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季、月变化;4—6 月迅速增多,7—9 月变化逐渐减少,10—11 月迅速减少。雷暴13:00—20:00 时发生频率最高。雷暴日出现最多的年份在1991 年(41 天),最少的年份为1961 年(12 天);喀左 县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其峰值位于6 月;平均雷暴初日为4 月23 日,平均雷暴终日为10 月6 日;平均雷暴持续期为165.8 天;因此,研究喀左县雷电的特征变化及活动规律,开展防雷减灾、加强雷电灾害防御、防雹增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近6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连市1951—2010年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对大连市降水量的年代际、年、季、月分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年代际、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多;各月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月平均降水量最多,2月平均降水量最少;汛期集中了全年72.2%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